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6-24 07:05胡晓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电针

胡晓彦

洛阳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3

周围性面瘫亦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该病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受寒、病毒感染等都是诱发该病的常见因素,患有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常表现出口眼歪斜、流涎、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面部表情动作[1-2]。临床上治疗该病症时常采用电针治疗,但是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3]。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周围性面瘫患者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故本文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75±3.74)岁;病程2~43d,平均病程(19.47±6.14)d。观察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4.97±2.34)岁;病程4~45d,平均病程(21.11±4.98)d。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气虚血瘀证,主症: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次症:神情呆滞,吐痰涎,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舌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以上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确诊。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伴有口眼歪斜、面部表情瘫痪症状者;无凝血性疾病者。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患有精神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出现严重损害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的治疗方式为电针治疗,在阳白、迎香、太阳穴等部位采用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通过电针仪(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为6805-AII)继续治疗,疏波频率为4Hz,密波频率为20Hz,20min/次,1次/d,每隔2d进行下一次针灸,以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患者的发病病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处于急性期(发病<7d)的患者,以疏通经络、散寒祛风为主,在其面部用电针进行浅刺,主穴取翳风穴,在阳白、合谷、风池、下关、地仓、四白、内庭穴,进行针刺,合谷穴、内庭穴选择泻法。风热患者,加外关、曲池穴位;风寒患者,加列缺穴;气血不足患者,加足三里、三阴交穴。发病7~30d的患者,在下关、合谷、地仓、翳风、攒竹、丝竹空等穴位进行针刺,平补平泻。不能闭眼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阳白穴。发病超过30d的患者,在下关、合谷、地仓、翳风、攒竹、丝竹空等穴位之上加三阴交穴和足三里。以上3种病程的患者在得气后,使用电针仪在以上穴位处进行疏密波通电治疗20min,电流大小以患者承受为度,然后去掉电针仪,再在针刺穴位的针灸针上裹以艾绒,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20min,总共治疗40min,1次/d,间隔时间为2d。其中电针的使用方法方式和对照组一致。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效果。

1.5 评价指标 (1)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6]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10分制,H-B评分越低,面神经功能越好。(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制定,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经3个月治疗后仍有病侧额纹浅,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22<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H-B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B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多发性的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症的发病范围不受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患者发病部位大部分为面部一侧,双侧者甚少。该病发生原因多由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受寒、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等因素引发的面局部神经血管痉挛,继而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形成周围性面瘫。临床上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主要采用电针治疗,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的面部神经冲动,进而延迟面部病变肌肉的进一步萎缩和变性[6-7]。但是电针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疗效,故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有着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时,选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效果较好,能改善其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电针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应用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