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

2021-06-23 13:2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季羡林爱因斯坦浪费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来。我们要趁着青春的大好年华,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今日事,今日毕!把握当下,做一个惜时如金的人!

董遇:学在“三余”

董遇,字季直,三国时期魏国人。他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爱好学习。他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注解;又下功夫读《春秋左氏传》,还用红、黑两种笔作批注,区分异同。有人向他求学,董遇不肯教,却说:“必当先读百遍。”他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自然就明白它的意思了。求教的人说:“我们也急切地渴望着学习,但就是挤不出时间。”董遇又说:“当以‘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生于晋朝,自幼聪颖好学,立志苦读。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他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但因家境清贫,他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挂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夜以继日地苦读,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鲁迅:时间是挤出来的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12岁时在绍兴读私塾,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鴂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他最崇敬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用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猎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季羡林:一只耳朵去听

国学大师季羡林之所以能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者,靠的就是惜时如金、以勤补拙。他珍惜时间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季羡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会上、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在步行时,他还在不停思考。

成为名人以后,季羡林也常常被各种各样与学术无关的会议困扰。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学者来说,本是苦不堪言,然而季羡林却有自己的妙方。他说自己在参加这些会议时,只用一只耳朵去听,而把剩下的一只耳朵关闭,集中精力在脑海里构思、写文章。他一生惜时如金,发愤图强,学贯中西,堪称后世典范。

钱学森:时间比职务珍贵

钱学森是我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的履历介绍上常有“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院长”的字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当年45岁的钱院长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盲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子人的柴米油盐操心。有时研究院的报告和幼儿园的报告会一同等待他批示,这些行政事务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为此他给上级写信,要求“退”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丁肇中: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

物理学家丁肇中说:“看电影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尤其是时间,那是最浪费不起的。”丁肇中读起书来非常专心,甚至夏天雷声大作时,他都听不见,可说是“雷打不动”。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他决不中途退缩,要么查阅参考书籍,要么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找到正确的答案,决不罢休,所以,他的时间总不够用。在实验室工作时,他往往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为了搞科研,他需要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联系,坐飞机是常事。一般人坐飞机睡不好觉,他正相反——坐飞机是最好的休息。他一下飞机,眼睛里挂着血丝就直奔实验室工作。

巴尔扎克:创作要争分夺秒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浪费的。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午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要在圈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休息,而到午夜又起床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巴尔扎克的写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就要重新裝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他创作出了《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90多部中长篇小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之所以能著作等身,与他珍惜时间、勤奋写作是分不开的。

维克多·雨果:合理的方式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一回,他为了创作一部新作品,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中。可是,外面不断有人来邀他去赴宴,出于礼节,他不得不去,为此浪费了好多时间。后来,雨果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拿出剪刀剪掉了自己半个脑袋的头发,又剪掉了半边的胡须。这样,他就不好出去会客,不得不留在家里。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埋头创作,把又一部巨著奉献给人们。他把这种办法称之为“合理的方式”。

爱迪生: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

一次,爱迪生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拿到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爱因斯坦:我没有工夫去看戏

爱因斯坦从不无端浪费时间。无论是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在他年老的时候,他都十分珍惜时间,把精力集中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上。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会儿,约他去看戏。爱因斯坦头也没抬,冷冷地说:“我没有工夫去看戏。”朋友们苦苦相劝,爱因斯坦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60岁的时候,就会珍惜由你们支配的每一个钟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英国〕达尔文

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俄国〕别林斯基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俄国〕屠格涅夫

猜你喜欢
季羡林爱因斯坦浪费
不浪费
我的书斋
听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爱因斯坦的梦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浪费等于扔钱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