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期,在线教育平台“学霸君”被传出运营困难、面临破产倒闭的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及部分省市消协组织接到了大量来电反馈和求助。不少消费者表示,该企业在2020年7、8月份就已经出现经营困难,“双十一”期间却仍在大肆宣传、收款卖课,不少消费者直言:“交了好几万块钱,自家孩子却一节课都还没上。”
预付式消费“双刃剑效应”明显,预付费纠纷频发,早已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预付费纠纷频发,更多的原因在于企业收钱后跑路。有的企业是因经营不善跑路,有一些商家开始就打着“歪主意”,就是想骗消费者的钱,其中,一些商家明知生意难以维系,还忽悠消费者,继续促销,在跑路前再捞上一把,行为极为恶劣。消费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了解,商家明明难以恢复正常经营,却仍然持续宣传、招生,这是对消费者设下的消费骗局,实质就是一种恶劣的欺骗行为。
“跑路前促销”等预付费乱象不断,原因就在于预付费消费仍存在监管盲区。如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预付费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预付费消费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部门对于预付费纠纷自然就容易相互推诿,对维权的消费者“踢皮球”,造成消费者维权难。
要遏制预付费消费乱象,监管必须要能跟上。首先,要能推动预付式消费立法,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对“跑路前促销”等乱象的惩治力度。如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通过企业开办审核、资金账户监管、信用审查、批评约谈、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加大对欺诈行为和不良营商手法的约束和惩处力度。还要能建立健全针对预付费式消费的监管机制,如有必要设立退费机制,对商家付费繳付和使用进行限制等等。同时,还要能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要遏制“跑路前促销”等预付费乱象,关键要“打早打小”,要能将监管前置,让无良商家无人可骗、“无路可跑”。将预付式消费纳入法治轨道内,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预付费乱象,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消费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