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专职辅导员的数量却并没有随之大量增加,这导致很多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在走访调研的部分陕西普通高校及工作在学生管理一线的专职辅导员后,针对其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不协调、学生素质差异化、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不足和学生心理疏导缺位等问题,本文将从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措施,希望能更好地优化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新时代 学生管理 创新 授权 精细化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05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将教育放到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也对开展教育的各级学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自2017年9月起实施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而设置的,包括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就业创业指导、勤工助学机会等基本内容。但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思想的不断开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学生有多样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学生这个客体的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随之而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格外重要的内容之一。
2.学生管理的构成体系及主要方法
各高校学生管理构成体系基本呈两端窄中间宽的菱形结构状,大多数是在校内设立了党委学生工作处(部)来统筹负责学生工作的开展,其下又针对学生的不同事务分设了诸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国防武装中心、思想政治中心等相关部门,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与此同时,高校配备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由高校党委学生工作处及所属学院负责下达,例如负责对所管理的学生進行直接的思想理论教育、价值引领、班级和党团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
3.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困难
通过与部分高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座谈及对前期发放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之后发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不协调、学生素质差异较大、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学生心理疏导缺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造成了许多的困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效率低的问题,就必须要找出问题的根本,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师生比例失调
依照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但陕西省统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陕西普通高校数量为95所,在校学生数为105.48万人,教职员工人数为10.6万人。但是直接负责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人数则相对比较少,以笔者所调研的几所高校为例,各高校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人数大约20名,这与其学校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
2.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
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以促使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对管理者而言其所“协调、监管”的对象就是高校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性格、价值观、成长背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专职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因此,大学辅导员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素质能力的强弱对其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虽然陕西普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大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但这些专职辅导员所学的专业鲜少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与此同时,由于在后期工作中他们的工作量比较大,且所做的事情多而繁杂,这使得他们能够参加培训进行素质能力提升的机会就相对比较少了。
4.学生心理疏导缺位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各高校普遍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在,但是高校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疏导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数较少,以笔者本次调研的几所高校为例,这几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大约有5人,这与其庞大的在校生数量根本不成比例。而学生心理知识的匮乏也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探索研究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共性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适当授权学生,推动师生两级管理产生联动效应
基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师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若想在不增加现有专职辅导员数量的情况下,又要达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那就必须努力提升专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中,授权作为一门管理艺术,其能够帮助管理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管理学概念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权给某位部属承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在高校之中,专职辅导员相对学生而言,其与企业领导者在其所属企业中的性质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同样是在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授权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可以帮助专职辅导员赢得学生的尊重,可以帮助专职辅导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专职辅导员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因而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比如学生干部、党团干部等授权给他们,依据授权的四大原则——重要原则、明责原则、适度原则和依级原则,建立起一种层次分明、分层负责、两级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师生比例不协调而带来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管理质量。
2.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由于生长环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且便捷,这一改变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变大。加之高校普遍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变大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专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有规则的细化之后,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及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这一理念最早被运用于企业和商业管理之中,强调了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和数据化的落实能够切实提高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对在校学生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要调动起校内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而是要促使高校各部门多方面协同运转起来,共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确保学生管理目标的顺利落实。
3.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促进专职辅导员和学生管理教师任职能力的动态发展
专职辅导员作为奋斗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前沿的人,他们素质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专职辅导员都表示自己在工作后鲜少有机会能够参加全面而系统的相关培训或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更多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网络培训或者只是类似于省内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一类的基础培训,这些对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帮助较小。同时,大多数专职辅导员对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发展前景表现出迷茫的倾向。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可在校内设立“辅导员孵化基地”,帮助这些专职辅导员做好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同时也要努力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的、全面而系统的培训和进修,切实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学生心理疏导能力等。
4.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表示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其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这些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也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安排进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但现实情况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学生个人层面,都存在着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对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要么就是一個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词语,要么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公共课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无论对自己的学业发展,还是对自己的个人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只是“走形式”地设立了心理健康中心,然后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关注。随着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变多,高校应当及时意识到这些新变化,更应该认识到及时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首先高校要努力提升师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切实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高校要适当增加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数量,确保在校学生和专业心理教师的比例是协调的。再次高校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一些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助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和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合作,学校可以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送去及时接受专业性更强的心理疏导治疗。最后高校要切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管理制度,使专业心理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够使有需要的学生在寻求帮助时有处可去。
结 语
虽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也给高校创新管理办法、管理效率提供了“土壤”。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高校应不断实践和探索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正是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将研究视角集中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努力探索和寻找出一条科学性和可行性兼具的新途径,希望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对其他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禹涵,王耀宗.新时代背景下陕西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调查问卷[J].营销界,2020(41):36-37.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三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79.
[3]王禹涵.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效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授权[J].中外企业家,2019(27):127.
[4]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45.
作者单位:陕西开放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