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
日剧里常常会分析一些人类内心琐细的情感,比如说,当事情不如人意时,常常会找一个人来责怪。作为处理方式,这背后是怎样的心理,真正气的又是什么呢?
《恋途未卜》中高中生乾和臣因为哥哥离家出走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感到莫大压力这样父母就会把期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只能默默承受,失去了自我的梦想。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觉得把生活中的不满一股脑怪到哥哥身上,不过是一种无能的逃避,是对自己没有勇气追寻梦想的逃避。他决定跟在外面追梦的哥哥说声“加油”,然后卸下负担,认真做自己。
把自己的懒散、无能、没有梦想怪到某个具体的人和事上,是常见的心理。怪原生家庭,怪某种疾病,怪身边的人,怪人生际遇……我们有时会为一点小事一遍一遍数落别人,只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其实,真的怪那个人吗?自己心里明白,其实不是的。
有时候,亲人有表面上的“坏”,恰恰给了自己“作恶”的借口。《兽医杜立德》里,顺平的父亲是兽医权威,他想要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给他施加了很大压力。顺平不想学兽医,想对抗父亲又无能为力,表面上是认真学习的优等生,却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变得有些扭曲,通过伤害流浪狗和野鸭来发泄心中的愤懑。被人发现了这些糟糕的行为之后,他辩解说是由于父亲的缘故,让他变得讨厌动物,父亲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总提倡给治疗风险大的动物安乐死,是个冷血的人。
这时,一旁的鸟取健一医生并没有因此怜悯顺平,而是客观地说了句公道话:“伤害动物的是你,不要把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你父亲作为兽医,曾经救了无数动物的命,他跟你不一样。犯错的是你,需要反思和为此事负责的也是你。”
顺平后来醒悟了,愿意为自己犯的错负责。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去反思:画地为牢让自己陷入怪圈的,都是自己。不肯承认,是因为不敢面对残酷的真相,只要表面上的理由说得过去,或者是对方也心存着某种愧疚,那就怪他、批评他好了,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改变。
意识到这一点,看到这种思维背后的逻辑,才能既不被别人的抱怨牵制,也不为自己的停滞不前找借口。把自己从怨气中释放出来,反而更能看清对方真正的需求,有助于解决问题,继续前行。
有一阵妈妈身体不好,由于疫情缘故我也没法回老家去时,爸爸总是表现得很愤懑,视频聊天时常抱怨,抱怨我没有多关心他们一些。抱怨亲戚漠不关心,也不来探望一下。
被爸爸数落后,我先是被他发派来的内疚感笼罩住,接着有些烦躁无力,等到后面平静下来,才有能量进行分析:爸爸的抱怨只是表面现象,他应该是出于面对妻子生病的恐惧和无力感,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即使帮不上大忙,一起说说话缓和一下内心的焦躁也好,此刻却没有人在身边可以依靠,只能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變故。这种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痛苦,外化出来,变成对旁人的抱怨。
看清了这一点后,我不怪爸爸,也不再怪自己,不纠结于是非对错,而是尽量多跟他说话,给他情感上的支持。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总是需要别人的支持和抚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