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探析

2021-06-23 19:58南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以身作则家校合作健康成长

南小娟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家校合作,以身作则,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以身作则;健康成长

近年来,部分父母忙于赚钱,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只管吃喝穿,孩子成绩好了就认为自己生得好,一旦孩子的成绩有所下滑,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老师身上,怪学校没管理好,怪老师没教育好,其实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取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只有这三者相互促进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文化修养、经济基础、教育观念等,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

1.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的天职就是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作为家长只需要提供孩子物质上的保障就行了。甚至有部分家长过于相信“宿命论”,整天把“人的命天注定”挂在嘴边,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从来都不过问。如笔者班上就有这样一部分家长,科任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再三叮嘱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一定要加强监督。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家长不当回事儿。有时候还质问老师:“教育不都是学校的责任吗?让家长监督要老师干什么?”

2.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

很多家长受“教育子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小就抱有较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巴不得把所有知识一夜之间都塞进子女的大脑中。三四岁就请家教教学20以内加减法和汉语拼音,从一年级开始,每门课程考试都不能低于90分,考高了就兴高采烈,考砸了就大发雷霆。即便周末、寒暑假也不让“消停”,各类文化课补习班、各种兴趣特长班接二连三,累得孩子每天都筋疲力尽。

3.无暇顾及,置之不理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热潮的兴起,部分地区的青壮年都纷纷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更别说辅导学习了。他们要么把监督责任推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要么就认为小学学习无关紧要,漫漫求学路还很久远,等孩子上了高中再管也不迟。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孩子的成长不仅关乎自己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因此,家长要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

1.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但一些父母整天忙于赚钱,没有太多的时间了解和学习教育子女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教育专题讲座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掌握教育规律。同时,家长应该理清头绪,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和老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加强与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联系,时刻关注子女的教育成长

孩子的成长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家长,要保持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联系,了解子女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如行为、学习等,一旦发现孩子在校期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及时与班主任商量对策,以便改进,不要非等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才与学校联系,那就来不及了。同时,家长应该把子女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这样家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促进子女健康成长[1]

小学生天生爱模仿,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父母经常大吼大叫,孩子也会大吼大叫,在他们看来,大吼大叫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家长与邻里不和,遇事斤斤计较,嘴上爱论输赢,子女也会自私自利。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事事处处带好头,发挥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作为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2]。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8).

[2]周艳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2009(9):1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81。

猜你喜欢
以身作则家校合作健康成长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