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皮肤科,辽宁 兴城 125100)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及多发疾病,由多种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病等[1]。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易演变成慢性湿疹,尤其是手足部位的湿疹,因手掌足底角质层较厚,手足部位的慢性湿疹常表现为角化过度、皲裂、粗糙肥厚等症状,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既往对手足部位的慢性湿疹常采取激素类药膏外用的治疗方法,然而相对其他部位的湿疹,手足部位的湿疹因其粗糙肥厚现象导致药物吸收较少、疗效较差、疗程较长,且由于激素的长期使用,效果逐渐减弱且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自拟中药制剂浸泡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材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68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2]和《中医皮肤性病学》[1]的手足部位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经门诊确诊;②1 个月内未进行治疗患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按医嘱定时用药者;②未按时来院复查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高血压、糖尿病等激素药膏禁忌者。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中药浸泡治疗。中药洗剂:地骨皮、白藓皮、马齿苋、土槿皮、甘草各50 g,杏仁、艾叶各20 g,将上述中药浸泡在2 000~3 000 mL 的水中2 h,大火熬开转小火30 min,过滤药渣留取水煎液,均分为2等份备用。取1份水煎液加入适量开水调匀,待温度合适后浸泡手或足部,每次30 min,每天早晚各1次。对照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奥美制药厂,国药准字HC20140031)涂抹患处,每天2 次,早晚各1 次。治疗期间忌洗衣粉、肥皂等洗涤用品,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每周皮损面积、瘙痒或疼痛程度、皮损颜色、角化、鳞屑、皲裂等指标,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逐一评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疗效指数及皮损面积,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痊愈,疗效指数>95%,皮损面积基本消退;显效,疗效指数为71%~95%,皮损面积大部分消退;有效,疗效指数为50%~70%,皮损面积部分消退;无效,疗效指数<50%,皮损面积无消退或有增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内在因子,如慢性消化性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感染病灶、内分泌功能失调等[5]。手足部的慢性湿疹主要以肥厚、粗糙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色素减退为主要特点,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也可初期即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病情时轻时重,常迁延数月或更久。复方氟米松软膏是治疗手足部位慢性湿疹的常用药物,由水杨酸和匹伐酸氟米松组成的复方制剂,水杨酸具有角质层分离及脱屑作用,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角质层的深层部位,对于角质层较厚的手足部位以粗糙肥厚为主要特点的慢性湿疹尤为适用。
湿疹中医名“湿疮”,为风湿热邪客于肌肤,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6]。中医认为本类疾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营血亏损,以致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或湿热、虫毒蕴肤所致[7]。中药浸泡药浴法早已有之,先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齐德全《外科精义》曰:“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溺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渴溃之……其在下部者,洛渍之”。《医统源流》中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慢性湿疹局部皮损肥厚,外用药膏透皮吸收差,而中药泡洗利用水的作用使局部皮损软化,改善局部循环,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局部进人体内,直达病所[4]。《理淪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药药浴属于中医外治法,是以不同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需进行中医辨证施治[8]。
本洗剂由地骨皮、土槿皮、白藓皮、马齿苋、杏仁、艾叶、甘草组成。地骨皮:归肺、肝、肾经,清热,凉血。《要药分剂》:丹溪云,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土槿皮:归肺、脾经,杀虫,止痒,治疥癣瘙痒。白藓皮:入肺、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马齿苋:入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散血消肿。艾叶:入脾、肝、肾经,祛湿止痒,治湿疹、疥癣。艾叶中含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萜类、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过敏、抗自由基、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9]。杏仁:入肺、大肠经,具有杀虫,治诸疮疥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杏仁中含有脂肪油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具有抗炎镇痛、杀虫、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10],脂肪油及多种维生素可很好的软化角质层,促进药物吸收;同时,药浴后能更好地发挥保湿作用。甘草:入心、肺、脾、胃经,在本方中主要取其补脾益气、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的作用。本方中地骨皮、甘草滋阴润燥,白藓皮、马齿苋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君药,土槿皮、杏仁、艾叶除湿止痒杀虫,辅以甘草调和诸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表明使用中药浸泡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实验组痊愈率4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但两组痊愈率均不高,一是需进一步加用口服药治疗,二是需延长用药时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中药浸泡比激素药膏外用更为复杂,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因此,研究更便捷的中药使用方式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