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强,李井野,李壮,赵金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胃癌根治术清除病灶以改善患者预后[1]。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创伤较大,而腹腔镜手术凭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胃肠道肿瘤中广泛应用。但手术属于有创操作,会引起患者较强烈的应激反应,促使机体血栓激活产物增加,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静脉血栓,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53.56±4.19)岁;肿瘤部位:胃体17例;胃窦21例,胃底贲门 12 例;TNM 分期:Ⅰ期 12 例,Ⅱ期 36 例,Ⅲ期 2 例。观察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42~76 岁,平均(53.60±4.21)岁;肿瘤部位:胃体 16 例;胃窦 20 例,胃底贲门 14 例;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34例,Ⅲ期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胃癌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根治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近期服用抗凝、促凝药物;③凝血功能异常或存在静脉栓塞病史、血液高凝病史;④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⑤依从性差,不配合本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于腹部剑突下6 cm处做切口,长约15 cm,逐层切开,打开腹腔,充分暴露病变部位;仔细观察瘤体方位及淋巴浸润、转移情况,明确切除范围;结扎阻断胃周血循环;借助超声刀完成对胃的游离操作,以无瘤操作原则为基准,以肿瘤为中心进行淋巴清扫,清扫范围标准为D2;于腹部剑突下做10 cm 切口,取出远端胃并切除瘤体;行食管空肠胃吻合术;肿瘤切除后逐层缝合腹腔,并在切口涂抹抗菌类药物防止感染。
观察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术中体位、麻醉等操作同对照组;选择患者脐孔为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稳定腹内压差;建立主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借助腹腔镜明确瘤体方位及淋巴浸润、转移情况;结扎阻断胃周血循环;借助超声刀完成对胃的游离操作,以无瘤操作原则为基准,以肿瘤为中心进行淋巴清扫,清扫范围标准为D2;在腹部剑突下方做6 cm切口,经肠道管闭合器切除瘤体,并重建消化道;完成腹腔缝合,并使用抗菌类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1.4 观察指标 ①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患者晨起空腹时,抽取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后得到血清样本,置入-80 ℃冰箱待测。以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好相关记录;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失血量采用面积法:血湿面积10 cm×10 cm=10 mL,即每1 cm为1 mL计算失血量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PT、APTT、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 d,两组PT、APT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FI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注: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术前术后1 d FIB(g/L)2.64±0.46 2.66±0.47 0.215 0.830 4.21±0.53a 3.03±0.51a 11.344 0.000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PT(s)12.77±1.04 12.79±1.07 0.095 0.925 13.21±1.26 13.16±1.28 0.197 0.844 APTT(s)29.43±3.18 29.46±3.20 0.047 0.963 29.52±3.23 29.49±3.21 0.047 0.963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术中出血量(mL)56.13±6.28 122.05±12.71 32.879 0.000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手术时间(min)98.42±11.47 126.52±13.98 10.988 0.000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其癌变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尽可能在早期采取根治术切除病灶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但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及术后卧床造成的下肢血流缓慢等均会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机体凝血系统,增加血液高凝甚至形成血栓的风险[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PT、APTT、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FIB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其术后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分析原因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借助腹腔镜更迅速、清晰地发现原发病灶组织并进行精准切除,能在短时间内以更小的创伤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麻醉、腹腔操作、制动、创伤、应激、脱水、感染等均可增加术后血液高凝甚至形成血栓的发生风险,但理论上腹腔镜手术术后存在较高的发生血栓的风险。腹腔镜手术操作改变了静脉血液凝聚力,造成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损伤,内皮血管收缩暴露基底膜及胶原纤维,机体凝血过程受激发,引起血小板粘附、活化、凝血甚至形成血栓;同时,二氧化碳气腹形成的压力及手术过程中取仰卧位会对下腔静脉和两侧髂骨静脉产生影响,阻碍下肢及盆腔静脉的回流过程,造成血流缓慢,促使静脉淤血发生;此外,二氧化碳气腹还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产生影响,增高其聚集性,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6-8]。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易造成患者血液高凝,应积极做好血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