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06-23 00:57谷玉静
畜牧业环境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病料圆环圈舍

谷玉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400)

1 前言

在养殖过程中,圆环病毒病是危害生猪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仔猪是主要感染群体,症状为贫血、腹泻以及消瘦等。同时,在仔猪患病后,容易继发其他疾病,进而导致仔猪死亡。该病当前没有特效药物,在治疗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养殖户要做好预防工作,保证仔猪健康成长。

2 临床症状

仔猪在感染圆环病毒后,会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被毛粗乱、销售、生长停滞、生长不良等症状,在发病早期,会出现眼睑水肿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剧,仔猪的皮肤开始出现不规则的隆起,颜色呈现紫色或者红色,病灶呈现黑色,逐渐延伸到腹部、后肢以及后驱。在感染圆环病毒后,还容易继发呼吸道疾病,表现在生长缓慢、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流鼻液、咳嗽以及喘气等。日龄越小的仔猪症状越为严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仔猪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仔猪进行实验室剖检可发现,其淋巴结异常肿大,特别是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存在明显的肿大以及水肿情况。病死猪皮肤异常苍白,存在弥漫性病变;肺部存在炎症和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肝脏肿大出血,呈现橘黄色或者浅黄色;脾脏肿大不明显,但是存在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4 疾病诊断

当前在疾病诊断中,主要采用实验室诊断方式,首先,采集病料,采集病猪的腹股沟淋巴结和扁导体部位的组织,置于容器中在零下20℃下保存,并且做好病料标记;其次,触片镜检,将病料制作为触片,在干燥后通过镜检可发现没有细菌;再次,分离培养,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肉汤对细菌进行培养,在37℃下经过24h培养后没有发现细菌;最后,生物学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采集病料,对圆环病病毒进行监测,如果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则证明仔猪患病。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免疫

养殖户在确定仔猪患病后,可为其注射黄芪多糖,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七天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由于圆环病毒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使用西药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养殖户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并且配合使用中药。同时,养殖户还可使用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以及强力霉素,提升仔猪的抗病能力。在仔猪病情稳定后,可使用猪瘟细胞苗,能够起到控制疫病的作用,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免疫接种是当前预防猪圆环病毒的重要措施,在仔猪出生后,养殖户要组织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根据仔猪健康情况分批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接种疫苗,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严格按照正常的接种流程操作,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

5.2 隔离饲养

当发现仔猪患病后,养殖户要及时将仔猪隔离饲养,并且对仔猪群体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治疗。同时,在仔猪养殖中,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日龄不同的仔猪严禁进行混合饲养,此外,仔猪圈舍要与生猪圈舍隔离,严禁其他生猪或者养殖人员随意进出仔猪圈舍,进而携带猪圆环病病毒。

5.3 圈舍清洁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养殖环境脏乱差的养殖场内,养殖户要做好圈舍清洁工作,可降低仔猪感染病毒的概率。首先,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对仔猪圈舍进行清洁,将圈舍中的杂物、剩余饲料、粪污以及尿液及时清理出圈舍,置于养殖场外的统一地点处理,不能随意堆放在养殖场内部;其次,做好养殖环境的净化工作,定期驱虫灭鼠,保持仔猪环境的卫生和干净,尤其要做好隔音管理,避免杂音过大而导致仔猪出现应激反应;最后,仔猪圈舍地面要保持整洁干燥,可将生石灰喷洒到地面上,起到吸潮的作用,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加速圆环病毒的传播。

5.4 消毒管理

消毒是避免猪圆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仔猪由于刚刚出生,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差,养殖户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为仔猪创设健康的养殖环境。首先,养殖户要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操作性,将消毒管理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其次,所有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在养殖场外设置消毒池,没有经过消毒的车辆严禁入内;最后,养殖人员在进入仔猪圈舍之前,需要对做好消毒工作,并且佩戴相关防护措施,避免携带猪圆环病毒,仔猪的养殖器具、食槽以及饮水槽要进行定期消毒。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猪圆环病毒是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养殖户要采取科学措施综合防治,保证仔猪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病料圆环圈舍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巧剪圆环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基层兽医实验室样品采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