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阳,官翠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自1957年我国开始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以来,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院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伴随着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如何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由规模发展的“量变”到质量提升的“质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来华留学生是中医药来华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开展留学教育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来华留学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适应[1]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2],文化认同是文化适应的基础,而现有研究往往从宏观上关注中国文化认同[3-4],聚焦到中医药文化认同的研究较少[5]。因此以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医药文化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跨文化适应,还有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调查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9所中医药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在校来华留学生进行线下匿名问卷调查,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不提供任何奖励。累计发放纸质调查问卷750份,剔除作答不完整、非学历生等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27%。被调查对象中男性留学生353人、女性留学生249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有449人,占比74.58%);学习阶段主要为本科(有559人,占比92.86%)。
为探究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分析,以探讨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现状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因素对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程度。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采用潘小毅等学者编制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6],并结合专家咨询法对问卷题目进行调整,为避免语言因素的干扰,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采用中英文双语的形式,量表14个条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14个条目均值视为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满分5分)。本研究中,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4。
本研究的解释变量包括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习阶段、汉语等级、来华时间、宗教信仰和是否华裔)、来华留学生母国的基本情况(包括母国是否属于汉语言文化圈、是否有和中国相似的传统医药)和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学习情况(包括来华留学的动机、来华前是否接受过传统医药培训)三个方面,共计10个变量。
602名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为3.80,标准差为0.70(表1)。表1给出了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在不同特征分类上的均值及其差异情况。可知,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来华时间的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宗教信仰、是否华裔、汉语等级、留学动机、母国是否属于汉语言文化圈、来华前是否接受传统医药培训和母国是否有和中国相似传统医药的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n=602)
将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2。
表2 变量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决定系数值为0.445,F值为67.996(P<0.001),表明模型构建合适,拟合优度较好。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结果可知,宗教信仰、汉语等级和文化距离3个变量不能显著预测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P>0.05);是否华裔、留学动机、医药培训和母国传统医药4个变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3,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结果具有可靠性。见表3。
表3 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留学动机是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来华留学前是否参与传统医药培训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显著影响;母国是否有和中国相似的传统医药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为3.80,且得分在年龄和学习阶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7]。这可能是由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教育重点在本科教育阶段,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加之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来华前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较少,导致了来华留学生整体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不高,且在年龄和学习阶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将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动机划分为内生性动机和外生性动机,前者强调来华留学是出于对中医药文化、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喜爱,关注情感性;而后者更强调来华留学是出于学历、工作等现实需要,强调目的性。相关研究指出,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高,其认同状况越好[8]。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研究中,来华留学动机为内生性动机的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更高的原因,留学生来华留学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医药文化乃至对中国文化的喜爱,饱含了积极情感,因此其认同水平更高。
研究发现,留学生在来华前参与过传统医药的培训对其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在正式接受学历教育前,对传统医药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增强留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有效降低来华留学阶段学习的过渡期,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有的放矢,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和困惑的知识点,增强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认知进而增强其中医药文化认同感。
研究发现,母国有和中国相似传统医药的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要显著高于母国没有和中国相似传统医药的来华留学生。社会认同理论指出当个体处于与母国文化差异较大的新文化时,其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就会受到挑战。而文化认同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两种文化的差异越小,个体的跨文化适应过程相对较容易,进而构建文化认同的可能性更大。母国有和中国相似的传统医药在一定程度上使来华留学生产生了对中国医药文化的好感,因而能更快、更好地认同中医药文化。
鼓励留学生在来华留学前接受一些基础性的传统医药教育培训活动,如阅读传统医药相关书籍等,有父母或者亲属从事传统医药工作的留学生应寻找机会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和亲身体验,激发留学生对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兴趣和思考,进一步强化其内生性的来华留学动机。
中医药文化认同是个体对中医药文化的积极接纳和认可态度,是个体对中医药文化的一种内化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逐渐发展过程。因此在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教育引导过程中应根据来华留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知识基础,尊重认同形成与强化规律。要鼓励来华留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中医药经典理论灵活运用,做到知行合一。要把中医药文化普及到来华留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借助各类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让来华留学生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同时引发思考、激发感悟、强化认同。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医药的知名度,更能让中医药服务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人类卫生健康领域的独特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发掘国外华裔、已毕业的来华留学生对中医药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其柔性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同时,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的覆盖面,让中医药在国外生根落地,将中医药融入到国外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