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及灾害治理研究

2021-06-23 10:08孔凡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日照水工降雨量

孔凡华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2)

矿区地质灾害是较为常见的灾害类型,经常给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因此,矿区地质灾害的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加强矿区地质的管控工作[2]。目前的矿区现状而言,人们对矿区地质灾害问题的认知较差,本文将基于此,研究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及灾害治理研究[3]。水工环地质条件为矿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三项地质条件,水工环地质条件是矿区地质灾害的管控基础,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离不开水工环地质条件的治理。因此透彻了解矿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条件,并且分析水、工和环三者之间的联系。此外,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与地貌特征也不相同,因此,在本文中重点研究水工环地质条件,全面分析防治矿区灾害治理的措施。通过研究矿区水工环地质的概况,分析矿区的地质构造,进而对其地质条件进行风险评估,保障矿区环境的有效治理。

1 矿区水工环地质概况

矿区中由于矿产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因此,在矿区的选址中,一般选择山体较高的地区,属于丘陵的地貌环境,一般海拔在180m-400m范围,660m为矿区山体最高处,最低山体海拔在120m左右,相对高差达540m。在矿区附近,多数具备较为发达的水文条件,东北部存在水库或河道,山间小溪较多,因此,水质条件相对适宜,造成矿区的气候环境以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为主,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最高气温与城市一样,均在7月份出现,受该气候的影响,最高温度达到41.7℃;一月份的最低温在5.5℃左右,并且降雨量较大,全年降雨天数在200天左右,暴雨级别的降雨在60次左右,各种台风天气多达70次左右,平均进水量在2000.0mm左右。矿区春季3-5月份时,日照在1152.0小时,占全年日照水平的25%,降雨量在365.2mm,占全年降雨量的18.3%;夏季6-8月时,日照在1195.8小时,占全年日照水平的28%,降雨量在816.3mm,占全年降雨量的41.8%;秋季9-11月时,日照在1066.0小时,占全年日照水平的35%,降雨量在722.2mm,占全年降雨量的37.0%;冬季12-2月时,日照在1008.3小时,占全年日照水平的22%,降雨量在60.8mm,占全年降雨量的3.1%。

除了降雨的水文地质条件之外,矿区内存在含水层,主要存在于灰岩和白云岩的裂隙中,通过降水补足水分。受此影响,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可分为3个类别,主要为火山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矿区中的丘陵地貌是影响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因素,并且山区受到矿体的影响,经常出现山体滑坡、地面崩塌和泥石流等危害,因此,对工程施工影响巨大。一般来讲,矿区工程地质中火山岩的成分由矿山坡沉积土质、水中沉积土质逐渐形成的粘性土,多在0m~40m范围,工程力学性质较差。花岗岩成分普遍存在于矿区深度约290m以下。玄武岩成分普遍存在与0m~386m处,含有深灰色岩石,局部存在石英岩。在矿区开采矿石时,对矿区表面设置泥浆护理,防止矿山表面风化,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

水工环地质条件中最后一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地质条件,即为环境地质条件。矿区一般在一个盆地型矿山中,因此,由于降水量较大,山体经常出现滑坡,导致许多岩石碎裂成小块,滑坡滚落在山体中,严重影响施工环境。矿区开采后,矿区内的生态环境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一个矿山的总面积为3.0km2,其中露天采矿场面积为1.00km2、施工道路面积为0.70km2、废弃石料堆放处面积为0.20km2,总计1.90km2,占据了矿山总面积的50%以上,因此,相应生态环境的现状均被打破,甚至消失。基于此,针对矿区的相关地质灾害条件制定以下治理措施,旨在为建造绿色矿区作出贡献。

2 矿区灾害治理措施

2.1 确立矿区灾害治理目标

根据上文中对矿区水、工和环地质条件的分析,本文认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迫在眉睫。因此,在矿区灾害治理方面确立其治理目标。首先查明矿山周围地质环境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改善地质环境,恢复周围生态环境,努力创建绿色矿山,减少矿区地质条件对周围居民、施工人员和动植物等的影响。确保工业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共同的发展。其次,通过分析矿区工程的地质条件,研发相应的施工技术手段,杜绝发生大肆开采矿区以及随意丢弃的情况,确保矿区的废水、废渣排放在合理的地区,从源头上保护矿区的环境。最后,结合矿区所在地区的矿产特质、生态环境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等方面,将已开采的矿区开发成矿坑景点,通过矿产资源的普及,实现矿区的“废物再利用”,治理前后对比图如图1。

图1 矿区灾害治理前后图

2.2 制定矿区灾害治理原则

矿区灾害中主要对人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在制定灾害治理原则时,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勘查矿山周围的环境隐患,尤其是地面沉降的隐患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排查地面沉降问题时,勘查其周围的隐伏滑坡体,并对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后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排除,进而安排施工工作,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此外,水文地质环境对矿区灾害的形成也是一大助力,因此,灾害治理原则中着重对地下水的勘查,测定地下水位,在观测过程中,初见水位与静止时的水位,相对差值不超过±3的范围,为勘查水质提供有效性参数。在抽检地下水质时,对其含水量,水质成分、天然湿度、天然重量、密度、液限、饱水率、硬化成分、软化成分和压强等均需要极为精准测试,确保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不出现地下水溢出的现象,避免水质灾害。

2.3 创建矿区灾害治理体系

基于矿区灾害治理目标与原则,本文创建出矿区灾害治理体系,分析矿区灾害事故的原因,查明不同矿区的灾害原因、地质构造、水工环地质条件、地层发育时期和地壳运动情况等。

在灾害治理之前注重矿区边坡与褶皱带、蚀变带等成矿区的相互作用,晶体无倾角的断裂构造,关注矿区岩层的错位现象,查明各个矿带的地质特征,防止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山体崩塌的灾害。同时,对水文地质条件中地表水类型、流向、分布和水位变化等方面进行勘查,防止水位偏低,造成矿区山体的边坡不稳、冲流沟、滑坡和地表塌陷等灾害现象。此外,在对不稳定的矿区边坡灾害主要以其岩石状态为主,注意边坡岩石倾斜角小于坡角,防止构造层塌陷灾害;注意边坡后端的裂隙,防止地面塌陷灾害;注意边坡载荷量,防止山体滑坡灾害;注意地下河道与底边矿体的浸润情况,防止地下水质溢出灾害。将以上灾害从源头制止后,灾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大半,剩下的小型灾害不对矿区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损害。因此,在治理小型灾害时,主要以绿化为主,比如,边坡稳定性差,在边坡中打入1.0m的防滑桩,保证边坡植物的稳定生长。

3 结语

通过实地勘察矿区的情况,了解矿区水、工和环等地质条件。本文认为矿区灾害对生态环境、施工人员以及矿区周围人们的生命均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矿区灾害治理,并且有效勘查矿区的滑坡和崩塌等灾害,为绿色矿山的创建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日照水工降雨量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天下水工看淮安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