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

2021-06-23 00:37闫共芹陆雨薇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校质量

闫共芹 陆雨薇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硕士研究生教育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对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社会服务功能特征,其研究生教育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适应地方社会需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西部地区作为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方面与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差距。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一般都属于双非院校,即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总体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均难以与东部地区高校或部属高校相提并论,不论是从整体实力、硬件设施、科研经费,还是整体师资乃至生源质量相对较弱,存在科研基础薄弱、优秀导师团队缺乏、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但仍有很多学校实力不俗,尤其是在某些学科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实力,一些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甚至部分专业的综合实力不输东部地区高校。 因此,在这类高校中,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与东部地区高校和部属高校具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提高这类高校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深入研究。

1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1.1 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影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由于地域的原因,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来说,研究生招生时,第一志愿考生的报考人数比较少、录取率比较低, 因此每年都需要录取大量调剂生,而最终录取的学生也大多数来自地方双非高校或独立院校,学科专业背景不一,从而使研究生生源质量长期处于不高的状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1)学生更加倾向于报考东部地区的名牌院校。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2020 年研究生的新一轮扩招,研究生报考流在学校层次上明显向双一流高校和名牌高校集中,在地域上则向东部发达地区,如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集中。 以广西科技大学某工科学院为例,该院拥有2 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1 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业, 其2021 届本科毕业生中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共118 人,但是报考本校的仅有27 人,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广东、湖南、江苏、上海、西安、武汉等地区的名牌院校。 因此,如何引导本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是提高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2)部分学生在就业中缺少自信心[1]。 近年来,受研究生扩招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的人数较少,大部分都选择直接就业。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部分就业单位尤其是大型国企和研究所都把学历要求定在了双一流或名牌高校的研究生,甚至部分单位还要考虑毕业生的第一学历,从而使部分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因此,如何提升西部地区地方双非地方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层次和竞争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1.2 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建立必要的基础非常重要。 目前,在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使这些课程不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更新的需求,使研究生课程学习没有达到后续科研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同时,在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较低,跨学科课程、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所占比重小,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课程与研究方向之间经常存在割裂的关系,导致部分课程前后之间缺少关联,课程学习不能为科研工作提供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对研究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研究生的课程授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课程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本科生课程授课方式,小组讨论、辩论、沙龙、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运用较少,导致这些课程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训练。

1.3 导师队伍比较薄弱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贯穿于始终,从研究生的入学复试考核、理论课程学习、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过程的指导到学位论文的完成,指导教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学术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会影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科学素养、治学态度与为人品格。 对于西部地方双非地方院校来说, 由于学校师资方面的原因,其指导教师队伍往往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领军人物、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科研团队,科研经费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4 研究生日常管理配置和科研参与有待提高

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的原因,部分西部双非地方院校在研究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制度规范建设、培养过程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与东部地区重点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此外,由于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较少,部分西部双非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甚至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来源仅为指导教师自拟的题目,或者仅从事模拟、仿真之类的虚拟课题研究, 使这些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接受的科研训练较少,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构建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2.1 提前发现、培育和吸引优秀生源

提前培育优秀生源,在本科一、二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遴选优秀学生,让本校低年级的本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基础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同时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本科学生培养环节,对优秀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行持续的引导和训练, 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报考本校的研究生。 通过这样的训练,当本校毕业的本科学生考取研究生之后,因为在本科阶段就已经接受了持续的科研训练,从而可以使其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尽快地进入科研,对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

此外, 除了提前发现和培育本校的优秀生源之外, 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将学校的硕士招生点及其学科优势和培养特色定期向社会进行推送,并建立与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校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到各院校开展招生宣传,鼓励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措施和完善的研究生奖助政策,对报考本校的第一志愿考生进行一定的物质激励,以提高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

2.2 改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前沿性不足的问题,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开展改革,除了全校性公共课程之外,可将其他课程按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建设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根据专业研究方向增加与研究方向配套的专业选修课,并增加培养方案中非学位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设立一些能够反映地方和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 专业领域前沿的课程以及跨专业课程,将要求研究生课外学术活动设立为研究生活动课并计入学分。 探索建立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产业或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行业需求,反映学科领域前沿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研究生从理论课程学习延展到专业技术应用和对学科领域前沿的探究及工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对研究生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本科课程式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学方法, 注重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3 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 号)中指出,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 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和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全方位的立德树人职责[2]。 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因此,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建立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1)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遴选门槛,在遴选新指导教师时注重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考评,切实提高入选导师的水平;(2)加强指导教师的日常培训,注重对指导教师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支持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量;(3)建立指导教师团队,实施指导教师以老带新,实施团队指导,促进青年指导教师的成长;(4)多方面引进高端人才,改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名校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研究生的第二指导教师,促进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2.4 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研究生培养中招生录取、奖助学体系建设、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实践环节、科研过程、论文评审及答辩、学位授予的全部过程,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3]。 根据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院校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规范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本地企事业单位以及东部地区名牌院校的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位评定与授予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主动适应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强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完善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5 构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

作为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加强同相关学科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国内重点高校以及国外名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合作单位的协同创新,汇集不同单位之间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展研究生的创新视野和国际视野,合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本校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4]。

(1)建立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跟当地企业创立联合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地方产业特色和学校的学科优势, 发挥产学研纽带作用,在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实践课程建设方面与企业共建,选派指导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和研究生就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可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5]。

(2)构建校校(校院)协同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对于西部地方双非地方院校来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一般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师资队伍。 通过与东部地区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可以利用这些单位在项目和师资方面的优势,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3 结语

在目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新一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下,以及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不论是高校的整体实力还是学科的实力方面都比较弱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从生源、课程与教学、导师队伍、过程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提高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建议,促进西部地区双非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校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