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所谓财务信息化,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对高校财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重组,对高校财务数据信息化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发展的信息化财务系统,既能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又能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1]。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高校全面信息化的需要,是新时代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2]。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高校财务业务量成倍增长,传统的工作模式日显落后,财务人员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把财务人员从重复的烦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显然是高校财务的必然选择。很多高校都吹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号角,但取得良好成效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办公,就是实现了信息化。 现在大多高校,都使用不同版本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等工作,相对于纯手工记账时代,会计核算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是能满足高校财务共性业务的通用软件,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只在财务部门相对封闭的内部环境使用。 如此导致重金购买的看似功能齐全的财务软件,真正使用时,只利用到其报销核算等基本功能,其余的功能因为需要个性化设计而没有发挥作用,实际工作中,很多数据还需要人工去录入传输,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更新,所以信息化程度很低。
大多高校在进行数字校园建设时,都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校内各二级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软件,因为是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常常因为接口不同等原因不能兼容,形成校内的信息孤岛。 以学费为例,同一学生信息,因为休学、退学、转专业等原因,导致其在财务收费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不同部门的软件中,不能同步更新,显示的信息不一样,直接影响财务收费的准确性;同理,教工信息在人事系统和工资软件中不能同步更新,固定资产在财务系统和国资系统中也不能同时更新。 因为信息不是同步更新,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给财务日常收费、工资、科研管理等工作都带来极大不便。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最主要的是对计算机和会计专业领域都比较熟悉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财务部门招聘,只倾向于财会金融类专业,这样造成目前的财会人员大都对财会专业比较熟悉,而对于信息化相关的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意识淡薄,概念模糊,只能做简单的操作使用,使用中遇到相关问题缺少独自分析和解决能力, 完全依赖软件厂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逐渐渗透,使很多行业都面临着挑战,今后财务人员的培养方向也面临着从改变。
财务信息化想要建设得好,首先需要上至校领导下至财务人员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前提;其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践行者,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提升信息化业务水平,这是关键。 很多高校财务部门,受人员编制所限,只有极少数会配备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大多需要财务人员通过自身素质提高,尽快熟悉新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胜任信息化环境中新的岗位职责。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照搬照抄,急于求成。 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本校业务实际,统筹建设,科学设计。 这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是需要依托数字校园的大环境,统筹兼顾人事、国资、学工、教务、后勤等部门一起,进行系统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在保证数据安全和符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可选择的实现数据共享,打造业务顺畅,资源共享,数据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有的职责分工都会发生改变,内部控制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内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需要重新构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内控体系,明确分工责权,以责任为轴,让制度管人,防患于未然。
凡事都有两面性。 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同时也使财务数据面临一定安全隐患。 首先,搭建信息化的硬件设备有直接损坏的危险,导致数据完全丢失;其次构建系统平台的软件,有被病毒侵入,黑客攻击的危险,导致财务数据被修改或损坏;还有,信息化程度越高,数据暴露风险越高,有被恶意利用的危险。 所以无论何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系统升级维护,网络安全工作,同时做好数据多重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财务以及与财务部门有业务关联的国资、人事、科研、学工、后勤等其他部门统筹兼顾的设计,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配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不能急于求成,是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才可能达到相对理想结果的过程,期间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挑战,需要我们科学谋划,稳中求进。 相信未来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一定会更加规范化,智能化,人性化,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