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 的策略分析

2021-06-22 23:10叶麒良
今传媒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叶麒良

摘要:随着国际关系的波谲云诡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声音,导致许多国家对中国产生了很深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便成为了中国媒体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分析了当今中国对外传播的现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在针对现有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下,试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推动我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的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际传播;“一带一路”;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 G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5-0118-04

一、我国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分析

国际舆论场一直是各国媒体乃至各国政府暗自角力的舞台,谁掌握了舆论话语权谁便掌握了国际舆论的主动权。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率先发展起现代新闻传播业,使得西方媒体一直以来占据着世界话语的主导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中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需求也明显加大。近年来,中国承办了许多国际大会,如2012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这些都是中国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传播的信号。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格外重视外宣工作的加强与改进,他提出了“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上的话语权”的要求[1]。

中国需要掌握与自己所属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然而,如今我国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并不乐观。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本身与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方媒体针对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舆论攻势,它们通过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向全球民众渲染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导致我国的国际传播和对外传播面临着一种艰难和复杂的局面[2]。尽管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在近年来有所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媒体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要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还需更多努力。特别是在2013年以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成为了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目标。因此,让世界各国加强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媒体承担着更多对外传播的责任,要与他国合作就要先让他国了解自己,取得他国信任,所以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就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需要中国声音

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信息传播和文化沟通的时空界限,也打破了新闻信息与舆论影响的原有政治壁垒和地理边界。这使得一国新闻信息的传播足以拓展到全球的任一角落,而某一地区的热点事件将会引起整个全球舆论场的震动并引发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斗争也会更加激烈,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慢慢渗透进来,使得一个国家原本的政治生态和舆论环境产生重大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在如此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就需要有清晰明亮的中国声音出现,表达中国态度,展示中国形象。

(二)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发展经历让我

们有故事可讲我国是拥有5 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又创造了如此多的发展奇迹,所以中国是不缺故事的,缺的是讲故事的人。像“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倡议就源于汉代的“丝绸之路”。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讲究和谐共处、友善待人。像“退避三舍”“孔融让梨”“郑和下西洋”等展现中华民族勤勞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就是中国故事的良好素材。“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些都是一段段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奋斗史。中国媒体要利用好这些故事素材,用国外受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传播,定会起到不错的宣传效果[3]。

(三)讲故事是加强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给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因为讲故事是增强国际传播的一种最佳方式。其实,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我们只不过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我们的观点、传播我们的文化,这样会更容易让人接受。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去说服别人、感动别人,最终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接受中国。

三、中国故事进行国际传播遭遇的困境

(一)国际舆论场形势复杂,中国声音表

达存在阻碍目前国际舆论场的形势较为复杂,各方势力在此角力,争夺舆论场的话语权。由于历史和环境因素,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很多情况下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国媒体有时会遇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困境,这样便会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对称,产生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媒体报道的“反差”[2]。在中国硬实力逐步增强的今天,提升对外传播“软实力”是刻不容缓的。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舆论场的话语天平也开始逐渐向中国倾斜,这就需要中国媒体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找到对外传播新格局的破局之法。

(二)国外受众对中国形象存在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提出来的一种传播现象。在1922年他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了“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一概念。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4]。人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事物时,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有深刻的认识,因而对某个人群或者事件进行认识时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选取一个典型进行认识。并且人们通过间接经验的途径来认知事物的情况远远大于直接经验,所以受众受媒体的报道影响很大。由于20世纪世界局势动荡,某些西方媒体将中国描述成贫穷、愚昧、落后的形象,长期以来这些报道在国外公众的心中形成了刻板印象,而之后中国媒体的声音传来之时,想要扭转这种刻板印象,则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个别媒体的传播策略存在不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逐步加深,中国要向世界介绍自己就免不了要进行对外传播。然而,我国的个别媒体却忽视了传播方式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不当的传播策略。比如在报道新中国发展的相关事件上,个别中国媒体在报道中仅仅是简单罗列了各项数据,并使用带有说教式的语言进行相关报道,而不是较多地用鲜活的人物案例声情并茂地来介绍中国几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某些媒体只会用自己头脑中的那套立场逻辑来解释,而不考虑当地受众的接受程度,一味地以宣传和灌输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只会让人感到生硬和反感,难以让国外受众接受,起不到实质性的传播效果。

四、 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全球观念,把握国际传播话语

的主动权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技术的迅速普及,新闻传播行业也逐渐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全员传播、全程传播、全息传播和全效传播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在这一时代下,如何利用新的传媒技术,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把握国际舆论话语主动权,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实践问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互联网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并且中国也是为数不多的掌握5G移动通讯技术的国家。由于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的态势也发生了改变,由英美两国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信息格局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其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市场正在兴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流媒体应顺势而为,强化全球观念,在新一轮媒介环境变动之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把握国际传播话语的主动权[5]。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倡议,我国媒体也要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媒体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受西方舆论影响较小,我们要针对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在进行对外传播时要保持全球意识、规则意识和对接意识,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不仅是经济合作的纽带,更是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的良好渠道,形成我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6]。

(二)加强新闻传播的制作水平,提高传

播质量国际重大新闻、深度报道是各个国家媒体争夺的重点,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新闻作品,就很难在国际媒体舞台上产生影响力。所以提高自身的新闻采集和制作水平,制作出优秀、质量过硬的新闻作品,是中国媒体想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在全球各地设置自己的对外报道记者站,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出通俗易懂、让当地受众都能接受的新闻报道;其次,要培养一批新闻理论和实践知识扎实,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在当地建立自己的人脉和采访圈子,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鼓励他们做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最后,我国媒体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舆论阵地,也要努力去争取。关键就在于用优秀的新闻作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新闻态度去报道,秉持新闻人的初心,用新中国发展的事实说话,用平凡人身边事打动人。

(三)讲求传播艺术和策略,创新传播方

法和手段如今媒介技术正迅猛发展,我们平时接触的媒介不再是报纸、电视,而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新闻报道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多改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媒体要利用好数据新闻、VR新闻、互动式报道等新型报道方式,创新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掌握了新技术,就可以用不一样的新闻表现形式去吸引受众,在新媒体时代,以新奇取胜也是制胜之道。此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人每天要接受太多的信息,如果新闻内容过于生硬无趣,就会被受众抛弃。所以,在进行对外传播时,特别需要掌握多种传播方式方法,采用融合叙事的策略,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国思想融进我们所讲的故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7]。

(四)增进民间交流,拓展多方面的交流

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不仅需要官方媒体的努力,还需要民间活动和自媒体的传播。最近在网络上颇具热度的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李子柒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以拍摄视频为创作方式,她的视频围绕中国农村的衣食住行展开,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线索,演绎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一种具有话题性的中国故事。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外同样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她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给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女性形象,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对外传播的作用[8]。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做好对外传播仅仅从官方媒体这一块着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利用身处民间的自媒体,多多鼓励他们以中国优秀文化为引线,向世界各国的民众传递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五、 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进行对外传播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果。中国媒体需要克服困境,迎难而上,掌握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把握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不止需要媒体的努力,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乃至个人都可以是国际上的一张中国名片。只有做好中国事情,才有中国故事来讲,把握“说”与“做”的关系,结合官方与民间,才能更好地整合資源,真正地把中国传播出去,让世界人民看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

参考文献:

[1]文建.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J].中国记者,2016(4):35-37.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79-181.

[3]常凌翀.“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7,25(12):15-16.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7.

[5]喻国明.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有效传播——关于对外传播的若干思考[J].新闻传播,2010(10):9-11.

[6]唐润华,牛天.多重交互关系下“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重心与策略[J].中国记者,2017(9):54-57.

[7]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的融合叙事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9(5):43-47.

[8]隋璐怡.YouTube社交平台网红传播力分析——兼论李子柒海外走红的案例启示[J].国际传播,2020(1):78-87.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