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岛”的乡村振兴示范

2021-06-22 04:53王仲昀
新民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黄杨虹桥崇明

王仲昀

崇明区竖新镇春风村。最近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美化净化乡村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成果。摄影/陆一

每年春节过后,上海崇明港沿镇园艺村的村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这里有“中国瓜子黄杨之乡”的美誉,人们素有历代种植黄杨树的传统。通常在上半年,黄杨长势好,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2月底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慕名而来,找到心仪的黄杨,谈好价格,再安排好货车,心满意足地离开。

5月上旬一个雨后清晨,阳光尚未照进农田,《新民周刊》记者在园艺村第一书记顾益辉的带领下,穿行在园艺村黄杨种植的核心园区。黄杨或高或矮,枝干或集中或分散,造型各异,树叶有深绿,也有嫩绿。

幽静之中,唯有远处传出鸟叫,身边不断有飞虫掠过。当记者还在打量这些黄杨树时,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伯,手里拿着修剪树叶的器械,从树后走了出来。只见这位老伯身穿紫色长款的工作服,脸上还有刚刚修剪留下的绿叶碎片。

“别看他穿的这身工作服不起眼,他可是我们村里黄杨种植的大户!”一旁的顾益辉介绍说。老伯名叫顾洪春,今年已经65岁,是家族种植黄杨的第三代传人。顾洪春对待这一片黄杨,就如同呵护自己心爱的孩子那般细心。他指着黄杨树,用洪亮的声音告诉记者自己最近黄杨销售的“业绩”:“我4月卖掉60多万呢!这当中,有两棵黄杨就卖了16万!”

顾洪春以及其他园艺村村民与黄杨的故事,是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缩影。原本这里已有数十年种植黄杨的历史。自2018年成为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始,园艺村借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让黄杨产业“老树发新枝”,出现了不少新气象。

新气象不只体现在农民增收,乡村风貌也借此不断改善。2017年初,崇明创新提出了以“自然生态美、宜居环境美、绿色生产美、乡风文明美、生活幸福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美社区”建设目标,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的“样板间”。4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五美社区”建设的加持下,农民更富有、乡村更美丽宜居。园艺村随处可见的精美黄杨,是最生动的写照之一。

作为上海最具乡村特征的郊区之一,崇明无疑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落实这一战略,是崇明的使命与担当。如今,以港沿镇园艺村成片的黄杨树产业园为范本,放眼整个崇明,这种特色产业与当地村民近年来形成良性互动的乡村振兴故事,眼下正在各处乡间田野之中不断书写。

乡村振兴示范村姹紫嫣红

“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叶深圃翡翠,根古距虬龙。”元代古诗里如是描述黄杨。一方面它生长缓慢,另一方面,黄杨又具有四季青翠、枝干遒劲的特点,这也是黄杨在现代城市绿化中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虽不如某些树种高大,但黄杨在生长过程中胜在密度高,很结实。

事实上,黄杨树干遒劲的特点,也成为当年园艺村村民选择种植黄杨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上海园艺志来看,园艺村这里种植花卉应该有着上百年历史。而这个村子因为园艺而得名,它的前身就是1958年的合兴园艺场,后来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园艺村。”港沿镇镇长丁冬红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丁冬红表示,原本园艺村以种植水仙而闻名,但随着上世纪上海市杨高北路立交桥的开工修建,黄杨作为优秀的工程绿化用材受到市场青睐,这让园艺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由此,种植黄杨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虽然园艺村很早就有“黄杨村”的标签,但大部分农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会种、不会卖”。黄杨销售以“提篮叫卖”为主,定价权完全在中间商手里,导致农户获利偏低。

不仅如此,由于全国各地商贩把园艺村当作一个“材料基地”,购买之后挂上自家产地的标签销售,导致崇明黄杨有的变成了江苏如皋黄杨,有的变成了东北黄杨,难以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换句话说,以前来到园艺村寻觅黄杨的,大部分是中间商。

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间,用顾洪春的话说,园艺村的黄杨产业一直“起起伏伏”。

然而,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2018年园艺村成为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上述情况在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关于这一点,丁冬红用办公桌上的一座不太起眼、但又很精美的黄杨盆栽为例,向记者娓娓道来。

“前些年,有园艺专家来我们这考察后发现,崇明黄杨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枝干过渡相当好,它的树形比较适合做盆景。”丁冬红说道。由此,一条通过开发黄杨盆景,探索黄杨木雕、根雕技艺的道路开始形成。

如果说黄杨本身最明显的特点,让其能够在园艺村的当代产业历史中留下印记。那么如今,这样一座摆在书桌上的小而精致的黄杨盆栽,则代表着园艺村从过去卖黄杨原料到现在“卖品牌”“卖产品”的产业转型。

崇明区港沿镇黄杨村的园艺苗圃内年纪最大的一棵黄杨树已经超过“百岁”。

为了实现黄杨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十四五”期间,园艺村将实施黄杨产业发展“六个一”计划,即成立一个黄杨协会、组建一支专家团队、编写一套黄杨手册、注册一个黄杨公众号、注册一个黄杨商标和地理标志、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之前,2018年,上海崇明港沿镇黄杨协会成立,邀请国内盆景专家举办黄杨知识普及班、造型技艺班、栽培技术班,还与日本盆景大师对接成立工作室。《新民周刊》记者在黄杨园区时,也见到了外貌各异的黄杨。有一棵被顾洪春精心修剪和造型后,看上去酷似上海的地標建筑之一——东方明珠塔。

猜你喜欢
黄杨虹桥崇明
黄杨盆景欣赏(一)
Graphene-tuned threshold gain to achieve optical pulling force on microparticle∗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虹桥碧波太平湖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黄杨盆景欣赏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