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021-06-22 15:02王友红刁菁王晓璐李乐刘洪军叶海斌王淑娴于道德樊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9期

王友红 刁菁 王晓璐 李乐 刘洪军 叶海斌 王淑娴 于道德 樊英

摘要 目前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借鉴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建设,北方高位池主要采用覆膜高位池养殖模式,具有高产量、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介绍了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高位池养殖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创新健康生态高位池养殖模式。

关键词 高位池;水环境污染;健康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9-008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22

Abstract The breeding pattern of higher-place pond in northern regions i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place pond breeding pattern in northern regions use the breeding pattern of higher-place pond covered with membrane,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place pond breeding pattern in southern regions as references,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high input and high yiel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place pond breeding pattern in northern regions,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place pond breeding pattern.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 in north regions, three innovative and healthy ecological high-place pond breeding model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Higher-place pond;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Healthy ecological aquaculture

中国对虾业经历着波浪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虾产业快速发展,至90年代对虾产业发展至高峰期;1993年世界性对虾流行病害暴发,中国对虾产业下滑;1998年,南美白对虾的推广,中国对虾业再次进入全新的发展,引进研发新抗病品系,开展新养殖模式,直至近几年生态化养殖,对虾业不断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1-3]。纵观30年来对虾业的发展,人们围绕着病害、环境两大主题在养殖模式上不断发展创新,寻求适合对虾发展的新模式[4-5]。

高位池养殖模式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模式,因其高产量、高收益、易于管理、不受自然潮汐的影响,逐渐成为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方向[6-7]。由于南北方差异,北方高位池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展现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8-9]。因此,为了解决北方高位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明确发展方向,创新适合北方地区的高位池养殖模式。笔者介绍了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高位池养殖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北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创新健康生态高位池养殖模式。

1 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

1.1 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建立在高潮位以下,以潮差纳水排水,投放少量的人工虾苗和纳入海区的天然虾苗,虾池面积大,不易管理,产量低。此后,人们逐渐缩小了虾池面积,配备了增氧机等设施,人工虾苗的投放量增多,并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饵料,产量也有所提高。但是,以潮差纳水排水,使养殖池与海区造成交叉感染,導致成片区域的流行病害发生,损失惨重,且传统养殖模式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10-11]。

1.2 集约化精养模式

集约化精养模式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养殖池建在高潮线以上,不用依靠潮差纳水排水,安全系数高,易于除害防病,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12]。集约化养殖模式主要包括高位池养殖模式、工厂化车间养殖模式、温棚养殖模式等。高位池养殖模式面积小,易于管理,放养密度大,产量高,不易发病,但存在高投入、排污量大等缺点[13-14],高位池养殖模式在南方地区已成功推广,但北方高位池存在诸多问题,还仍处于发展阶段。

2 高位池养殖模式

2.1 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1994年,高位池养殖模式在我国广东省首次试验成功,迅速在南方地区推广,此后逐渐向北方发展。高位池根据构造材料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12-13]:①土池高位池。土池高位池由泥土构成,池底和池壁没有任何的防渗措施。该类型高位池的优点是造价低,但池体易渗水,坡体容易倒塌。②护坡高位池。它可以防止坡体的倒塌和渗水,用塑料膜或者水泥对坡体防护,同时也隔绝了一些病原菌、媒介生物的寄生。③水泥高位池。整个用水泥混凝土制成或者池壁用水泥混凝土砌成、底部铺塑料膜,然后在池底平铺20~30 cm厚的沙子。该类型高位池彻底隔绝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隔绝了病害细菌,底部的沙子能为养殖水体提供一定的碳源,还能吸附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但是,该类型高位池后期清洗困难,铺设的沙子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病原菌,且换洗困难。④地膜高位池。整个高位池用地膜覆盖,完全与周围环境隔绝,池底易清洁,能够彻底消毒,可以增设底部增氧气盘,塑料地膜高位池回报率比铺沙高位池更高[15];但是,该模式由于底部没有缓冲泥沙,水质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在养殖后期水体极容易缺少碳源[16-17]。

2.2 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特点

高位池养殖模式与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养殖系统的差异,高位池养殖系统由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养殖池、增氧系统4个部分组成。

2.2.1 动力提水和水质处理设备。高位池建在高潮线以上,依靠动力装置将海域海水抽到虾池内,完全摆脱了潮汐的影响。随着高位池模式的发展创新,已拥有独立、完善的进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蓄水池、动力提水装置、砂滤池、配水池等。海水经潮汐引入或由动力提取至蓄水池,在蓄水池内进行沉淀、二氧化氯消毒等[18],再经动力提水装置抽取到砂滤池或砂滤罐,物理过滤后水进入配水池,在配水池内调节成合适的盐度和温度,进行藻相培养,泼洒适量的有益菌,充分曝气,最终进入养虾池[19]。

2.2.2 养殖水体病害少。养殖水体使用前都会经过5~10 g/m3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迅速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细菌芽孢和其他有害藻类,杀菌能力是氯的10倍。水体经砂滤去除颗粒较大的杂质,并泼洒有益菌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净化水质,使养殖用水达到规定标准[20]。高位池大多用塑料膜铺底,能彻底杀除有害生物,养殖不会受到土质的影响。

2.2.3 排污彻底。首先是高位池独立的排污系统,高位池排污系统一般设置在中间部位;其次是独特的高位池排污设计,养殖池为圆形、八角形、近圆形,池底近似锅底形;第三是高位池都设有水车式或喷射式的增氧系统,在增氧的同时,带动水流将水体中的残饵粪便集中至中间排污口,有利于粪便的彻底排出。

2.2.4 养殖密度高。产量高,成活率高。养殖密度高、产量高是高位池养殖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对高位池养殖密度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研究表明,150万尾/hm2的养殖密度最为合适,成活率为93%~94%[21]。调查表明,210万~225万尾/hm2最为合适,成活率也在90%以上;2015年山东省滨州市友發水产有限公司的高位池放养360万尾/hm2,产量达60 000 kg/hm2,成活率达100%。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15万~30万尾/hm2的放苗量,最高产量为1 500~2 250 kg/hm2,高位池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高产优势[22]。

2.2.5 养殖面积小,易于管理。传统养殖模式中,池塘养殖面积较大,一般在3 hm2以上,且水位较浅,大面积能增加池水与空气接触,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但是较浅的水位造成水环境的变化幅度较大,使对虾容易产生应激反应[23];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24]。高位池面积一般为0.13~0.33 hm2,通过对虾的生长特性比较发现最适宜的高位池养殖面积为0.33 hm2。由此可见,高位池养殖面积相较于传统养殖池面积更小,养殖前期可培养藻类生物饵料,施肥便利;养殖后期可加大投饵量,操作管理也比较方便。

3 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高位池养殖的生态特点如下:水体透明度前期较高,养殖中后期较低;pH变化幅度较小;水体悬浮物和COD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水体中营养成分各月份波动较大,无机氮含量升高,无机磷含量下降,氮磷比较高,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25-27]。养殖中后期高位池养殖废水排放量大且严重超标,有时甚至超标数十倍[28],主要污染物有COD、固体悬浮物、N、P、S[25],对近海环境、海洋生物、地下水、土壤、旅游景观危害严重[29]。我国高位池养殖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反过来会影响高位池养殖模式,二次污染严重[30-33]。

3.2 养殖品种太过单一

高位池最明显的优点是水位深,一般为1.8~2.5 m,目前高位池养殖主要用于对虾养殖,养殖品种太过单一,导致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失衡,食物网畸形,虾池物质和能量转化率低,饵料利用率低,自净能力差,容易诱发疾病[34]。据报道,在精养模式下,较高的投饵量造成大量的残饵粪便,使虾池水体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碎屑,长期累积会造成水质恶化,诱发疾病[35-37]。水体的空间层次不能合理利用,从经济效益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3 北方高位池投入产出比太高,收益不明显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高位池基础设施完善,可控性强,养殖密度高,产量也高。但是,在北方地区的实际生产中,首先受气候限制,高位池模式在5—9月养殖,对虾上市时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其次,缺乏有效的高位池养殖管理技术[38],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太低时很难达到预估产量,养殖密度过高时养殖后期容易发生病害;若不能合理利用基础设施,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第三,不能合理调节水质,滥用药物会大大增加养殖成本[28,39],最终会导致投入太高,相对收益较低。

3.4 受环境的影响,养殖成功率低

受北方气温的影响,高位池一般在5月底或者6月初放养,放养水温为20 ℃,9月左右收获,一年仅收获1茬。随着季节的变化,水温逐渐升高,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北方地区迎来最炎热的天气,水温高达33 ℃,同时也正值雨季,天气时有变化。此时对虾生长至7~8 cm,摄食量增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水质环境不稳定,天气稍有变化,养殖水体恶化,出现倒藻,甲藻、隐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严重时可将对虾直接清塘。

4 高位池养殖技术模式的发展方向

高位池养殖模式对中国对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8],10年来中国高位池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南方地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北方地区正处于发展阶段。据报道,养殖利润60%以上来自无偿使用环境资源[30],然而高位池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创新改造高位池养殖模式对于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1 循环水+高位池养殖模式

2008年起,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开发出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生产应用效果良好[40]。该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砂滤处理系统、覆膜高位池、集污池、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等,其中水处理系统包括机械过滤、泡沫分离、微生物处理等环节[41-44]。整个水处理过程既符合高位池养殖的需要,又低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运行成本,且水处理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对高位池水质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能稳定pH、增加溶氧量,对亚硝酸盐、氨氮、固体悬浮物、叶绿素a、活性磷酸盐与COD有一定的降解作用[45-48];此外,也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保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循环水生态高位池精养模式,养殖过程中只添加少量的新鲜水源,主要依靠生物菌降解池中的污物,该模式更适宜鱼类的高位池养殖,是一种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49],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4.2 生态工业化养殖技术+高位池

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绿色养殖新模式是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基础上,耦合了陆基生态化养殖,进而实现凡纳滨对虾养殖用水资源化利用的新理念而提出的。该养殖模式综合对高位池养殖高效生物菌养殖技术及尾水重力沉降[50-52]、物理过滤[53]、生物净化[54-55]、人工湿地[56-57]以及循环水相关的水处理技术,使对虾养殖废水在净化过程中还收获鱼、虾、贝、藻等产品,最终被净化的水能够再次用于对虾高位池养殖[56,58]。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生物菌调节水质,充当食物链中的分解者。高位池养殖密度大,投喂多,排泄多,养殖中后期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差,大量的残饵排泄物会恶化水质,影响对虾的生长[59]。微生态菌制剂主要由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消化细菌等组成,经过有益菌的净化调控,分解大颗粒固体悬浮物质,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抑制有害菌的生成,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15,27],使养殖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达到动态平衡,维持养殖水质的稳定性,降低养殖水体的污染,更大大节省了成本。生态工业化养殖技术+高位池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养殖环境,提升单位水体养殖容纳量,带动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4.3 “135” 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高位池

“135”是指对虾进行10 d的淡化标粗后移入暂养温棚进行30 d左右的中间暂养,再将暂养池幼虾分池到室外露天养殖池进行50 d左右的成虾养殖。二茬分级接续养殖,即在3月下旬开始进行虾苗淡化标粗,4月初移入温棚进行中间暂养,5月初分池到外塘进行养成,6月下旬外塘一茬虾捕捞上市。中间暂养温棚在5月上旬分苗结束后,立即进行清淤消毒;6月初投放二茬淡化标粗虾苗,进行中间暂养;7月上中旬外塘进行二茬养殖,9月捕捞上市,实现北方地区一年二茬分级接续养殖。“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的优势在于有效延长适养期,在北方地区一年二茬养殖成为常态化,提高养殖收益和资源利用率;温棚暂养小规格苗种,环境稳定并可以有效避免虾病的集中暴发,虾苗成活率高;投放大规格暂养虾苗可以有效提高外塘养殖成功率[60]。

北方高位养殖池结合“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首先进行为期50 d的对虾养成,不仅具有高位池养殖的优点,而且投放个体大的虾苗能够提高成活率;缩短了养成周期,实现了北方地区一年两茬养殖,还能避免高温易变环境对养殖水体的影响;还能提早上市,增加了养殖收益。再次,高位池覆盖塑料膜可用于“135”养殖模式中30 d的中间暂养,不仅可以收获两茬中间暂养虾苗,而且可以实现一茬50 d的对虾养成,使高位池实现了养殖利用的最大化。

5 小结

该研究总结了北方高位池的发展历程以及高位池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的优点,发现传统高位池养殖模式已不再适合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养殖废水的排放、水产药物的滥用、病害频发、投入产出比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发展。根据实际养殖状况,提出了3种创新高位池养殖模式,即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工业化养殖模式以及“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通过对3种高位池养殖模式的介绍,为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提供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高位池养殖中对虾高产养殖,保证养殖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北方地区广大的高位池养殖户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耿君尧.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9.

[2] 麦贤杰,黄伟健,叶富良,等.对虾健康养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5-8.

[3] 王平,陈丽娇.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业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展望,2017,13(9):76-79,95.

[4] 吴丹,江敏,吴昊,等.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比较[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28(4):491-500.

[5] 黄东珊.凡纳滨对虾水处理技术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的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8.

[6] 张艳秋,彭亮,何芋壮,等.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要点[J].当代水产,2019,44(3):89-91,95.

[7] 黄元明,龚恩俊,周冠军,等.海水高位池养虾水质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2):73-74,121.

[8] 王静,车斌,孙琛,等.我国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6):70-76.

[9] 陈丽娇,杨懷宇,张静怡,等.中国北方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8):986-991.

[10] 李活.對虾养殖新模式与尾水无害化处理技术[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1):34-36.

[11] 黄月眉,杨绍义.现代对虾海水养殖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5):76-77,110.

[12] 黄翔鹄.对虾高位池水环境养殖污染和浮游微藻生态调控机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

[13] 何建国,孙成波.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I.高位池种类、结构[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6-10,16.

[14] THAKUR D P,LIN C K.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budget in closed shrimp(Penaeus monodon)culture systems[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3,27(3):159-176.

[15] 李纯厚,魏小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效果比较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91-95.

[16] 邓应能.不同养殖系统生物絮团调控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17] 张欢欢,王秀华,李晨,等.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6,37(2):111-118.

[18] 周小壮,林小涛,林继辉,等.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生态科学,2004,23(1):68-72.

[19] 陈亮亮.人工基质在对虾集约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

[20] 张晓阳,李卓佳,张家松,等.碳菌调控对凡纳滨对虾试验围隔养殖效益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31-135.

[21] 周振峰,张志.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J].海洋与渔业,2006(10):20-23.

[22] 苏跃朋.中国明对虾精养池塘生态系统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23] 林金忠,林星.我国对虾养殖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渔业信息,1999,14(6):18-21.

[24] 蔡葆青.不同养殖面积高位池精养凡纳滨对虾生长特性的比较[J].渔业现代化,2011,38(2):41-45.

[25] 申玉春.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26] 李奕雯,曹煜成,李卓佳,等.凡纳滨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后期水环境因子日变化状况[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08-111.

[27] 叶建勇,单洪伟,李色东,等.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2):132-136,154.

[28] 颉晓勇,钟金香,李纯厚,等.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创新与实践[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9(6):20-22.

[29] 王凌,岳平,谢善何,等.南方高位池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8):194-198,204.

[30] 吴智勇,陈文山.高位池养殖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4,11(2):57-59.

[31] 江兴龙,邓来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研[J].海洋与湖沼,2013,44(6):1536-1543.

[32] 李烁寒.不同对虾养殖模式细菌数量动态与环境变化的比较[D].广州:暨南大学,2009.

[33] DAG P,FEIJOO G,MOREIRA M T,et al.Bioencapsulated probiotics increased survival,growth and improved gut flora of turbot(Psetta maxima)larvae [J].Aquacult international,2013,21(2):337-345.

[34] 黄鹤忠.几种对虾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效益[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1):41-42.

[35] SAMOCHA T M,LAWRENCE A L,COLLINS C A,et al.Production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in high-density greenhouse-enclosed raceways using low salinity groundwater [J].Journal of applied aquaculture,2004,15(3/4):1-19.

[36] SAMOCHA T M,LOPEZ I M,JONES E R,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intake and effluent waters from intensive and semi-intensive shrimp farms in Texas[J].Aquaculture research,2004,35(4):321-339.

[37] 张真真.人工基质和碳源添加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38] PRIMAVERA J H.Tropical shrimp farming and its sustainability [M]//DE SILVA S S.Tropical mariculture.Amsterdam:Elsevier,1998:257-289.

[39] 李琦,李纯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调控效果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79-2585.

[40]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悬浮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1):11-15.

[41] 胡维安,李纯厚,颉晓勇,等.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及其水质调控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24-128.

[42] 雷霁霖.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J].中國水产科学,2010,17(3):600-609.

[43] GROSS A,NEMIROVSKY A,ZILBERG D,et al.Soil nitrifying enrichments as biofilter starters in intensive recirculating saline water aquaculture[J].Aquaculture,2003,223(1/2/3/4):51-62.

[44] SESUK T,POWTONGSOOK S,NOOTONG K.Inorganic nitrogen control in a novel zero-water exchanged aquaculture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irlift-submerged fibrous nitrifying biofilter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6):2088-2094.

[45] 唐天乐,唐文浩.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9,36(5):14-18.

[46] 胡庚东,宋超,陈家长,等.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82-86.

[47]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141-152.

[48] 李建国,赵冬艳,孙成渤,等.覆膜池塘循环水养殖体系水质变化[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1):31-34.

[49] 梁道栋,曹剑香.三级高位池半循环水生态精养对虾模式[J].水产养殖,2005,26(3):21-23.

[50] JONES A B,DENNISON W C,PRESTON N P.Integrated treatment of shrimp effluent by sedimentation,oyster filtration and macroalgal absorption:A laboratory scale study[J].Aquaculture,2001,193(1/2):155-178.

[51] 林中凌.两种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的水质调控及水中悬浮颗粒物分类[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6.

[52] 李宏伟,张清靖,刘青,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工艺研究概况[J].水产科学,2015,34(8):527-532.

[53] 宿墨,刘晃,宋红桥,等.转鼓式微滤机颗粒去除率及能耗的运行试验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8,35(5):9-12.

[54] 申玉春,叶富良,梁国潘,等.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4):10-16.

[55] 黄国强,李德尚,董双林.一种新型对虾多池循环水综合养殖模式[J].海洋科学,2001,25(4):48-49,57.

[56] 毛雪慧,易科浪.人工湿地对危险废物处理站尾水处理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3):83-86,90.

[57] 曹大伟,沙玥,金秋,等.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对污水厂尾水处理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技,2019,32(3):12-16.

[58] 朱文玲,崔理华,朱夕珍,等.混合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废水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S1):44-48.

[59] 沈建筑,李潇轩,李志辉,等.浅析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及达标排放措施[J].水产养殖,2019,40(5):37-39.

[60] 王淑生.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9(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