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达孜区叶巴村拉萨岩蜥日活动节律和种群年龄结构初步分析*

2021-06-22 11:35金海群黄松翁仕洋彭丽芳杨典成段双全
西藏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节律栖息地

金海群 黄松 翁仕洋 彭丽芳 杨典成 段双全**

(1.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2.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8)

日活动节律是动物受光周期影响和生理调节而形成的行为节律[1-2],是指动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强度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主要受动物体内生物钟控制,也受到外在因素的调节(如干扰、捕食压力等)[3]。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与动物本身所需的能量和代谢有紧密的联系[4]。研究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可以反映动物的能量需求和分配,有助于了解动物个体的生理状况、生态位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行为对策,对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8]。

种群年龄组成又称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分布,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9]。

岩蜥属Laudakia(Gray,1845)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本属已知约20 种,多在干旱地区岩石地带分布,西起希腊与尼罗河三角洲,经中东、中亚向东北到戈壁阿尔泰,东至雅鲁藏布江。中国已知8 种,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10-12]。拉萨岩蜥Laudakiasacra为西藏自治区特有种[10],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西至拉孜县,东达米林县派镇[12]。

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为7.5℃,夏季最高气温为29.4℃,冬季最低气温为-16.5℃[13]。高原上太阳辐射强度很高,拉萨市更有“日光城”之称。独特的环境孕育了该地区特有的物种——拉萨岩蜥。目前关于其种群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基本生态学研究很少,资料缺乏。本文对拉萨市周边达孜区的叶巴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旨在调查该地点拉萨岩蜥的日活动节律和野生种群数量,并结合数据分析研究该区域种群年龄结构,为该物种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1.1 研究地点

研究地点位于拉萨市达孜区叶巴村后数百米的一条山沟峡谷里(91°17′28.63″E,29°42′3.69″N)。积雪融化的溪流多年冲刷,峡谷内遍布大小不一的乱石,为拉萨岩蜥营造了适宜的生境。整个栖息地宽度约40 米,长度约为1.2 公里,海拔从3790m 到3900m。本研究的样线即为整个生境的长度。该生境人为干扰较少,便于观察和记录。

1.2 研究方法

2019 年8 月31 号至2019 年9 月2 号,在研究地点,两人一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从8 时到20 时,每一个半小时,沿样线步行一次获得一组数据。通过目测,结合望远镜观测,记录看到的幼体、亚成体和成体拉萨岩蜥的数量,观察岩蜥日活动节律。

工具:GPS定位仪;望远镜;照相机。

1.3 数据处理

运用OriginPro2019b 软件绘制日活动节律折线图和年龄结构图,分析拉萨岩蜥日活动规律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根据爬行动物最大观测值占种群数量10%的经验值,估计该栖息地拉萨岩蜥种群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地调查,共得到24 组数据(表1)。根据表1数据,制作日活动节律折线图(图1)和种群年龄结构图(图2)。

表1 拉萨岩蜥不同时间段拉萨岩蜥种群数量

2.1 拉萨岩蜥日活动节律

图1 显示拉萨岩蜥的活动高峰时间在12 时30 分至15 时30 分。上午11 时之前基本没有岩蜥出现,11时之后,阳光从云层穿过,山谷开始有阳光直射,在岩石上观察到有岩蜥出现,到12 时30 分,达到活动高峰。大约3 个小时后,从15 时30 分开始,观察到的拉萨岩蜥逐渐减少,到18时30分,只见到个别拉萨岩蜥活动,到20时,拉萨岩蜥全部回窝。

图1 拉萨岩蜥日活动节律折线图

2.2 拉萨岩蜥种群数量评估

为了评估该栖息地拉萨岩蜥的种群数量,本文选取最大观测值99 只(2019 年9 月1 日12:30~14:00观测,其中成体48 只,亚成体31 只,幼体20 只),除以10%经验值,得到该栖息地拉萨岩蜥野生种群数量大约为990 只。

2.3 拉萨岩蜥种群年龄结构

选取三天中拉萨岩蜥活动高峰期(12:30~15:30)的6组数据,将成体、亚成体和幼体的数量分别取平均值,绘制年龄结构图。以观测数量为横坐标,按年龄增长由下到上堆叠而成。该年龄结构形状呈现壶型(图2),表明该种群呈下降趋势。

图2 拉萨岩蜥年龄结构图

3 讨论

目前对于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14-15]、样线法[16-17]、洞口系数法[18-19]以及洞口计数法[20-21]。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拉萨岩蜥行动敏捷、难以捕捉,常栖息于岩石逢中或乱石堆里无法直观观察到其洞穴所在,故本文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观察法,并根据经验值评估其野生种群数量。

全球气候变暖在青藏高原表现得特别明显。从1976 年到2013 年,西藏整体冰川覆盖面积减小了8.1%.2000年到2016年间西藏大部分地区冰川厚度呈减薄趋势,冰川减薄程度最大的区域在藏东南地区,最大减薄速率可达每10年减薄8m[22]。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发布《2019 年西藏春季气候公报》,指出“39 年间西藏春节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十年升高0.33℃。”本文研究地点山峰上常年有积雪,积雪融化形成小溪,滋润拉萨岩蜥栖息地里的植物。植物的叶、花、果以及无脊椎动物,为拉萨岩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可是,近些年来,积雪融化速度加快,造成各季节小溪流量发生变化,夏季(拉萨岩蜥繁殖季)流量显著减少,影响了栖息地内植物的生长和无脊椎动物的繁衍,进而减少了拉萨岩蜥的食物来源。这可能是该栖息地拉萨岩蜥种群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拉萨岩蜥特别机敏,当人稍靠近时即迅速钻入石缝,且周围数只拉萨岩蜥同时逃遁。这给计数和观察其年龄段造成困难。所以,本文只能粗略区分年龄段,得出粗略的年龄结构图。进一步研究将优化观测方法,尽可能得到较准确的观测数量和进一步细化年龄段划分,以更准确地评估野生种群数量和种群变动趋势。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节律栖息地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