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学校 吉菊英 陈 丹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素质教育要求“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要落实到各学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这需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切实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关键阶段。而初中语文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还具有人文性,它被认为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培养情感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想认识,陶冶情操,进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学生实际,特别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当然,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生搬硬套”式强加,而是要讲究方法,重视实效,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双基”教学目标,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明确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的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既重视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提升,又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思想认识的提升,是真正的关于“人”的教育。当然,新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学习与更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从现实来看,因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所以很多教师的关注点还是放在成绩上,甚至存在“唯分数论”的思想认识,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实际上道出了劳动的重要性,说明了劳动教育在学生智力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也有句古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它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能开拓视野,这对对城市里的孩子更加重要。教师通过劳动教育,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伟大中国民族身上所拥有的良好品德,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符合新时期培养人才要求,也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语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强化思想认识,也在落实初中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基础上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语文教材的统一进程在加快,教材中所选篇目代表性更强,很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也能看懂、读懂,这可以成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学生在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母亲对于作者的教育、关心和责任,特别是母亲在父亲去世后,通过辛苦的劳动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塑造出一名善良、宽容、勤劳的妇女形象,也体现出中国母亲的伟大。这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此可以进行适当的挖掘和联系。而初中教材中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它所讲述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的背后体现的“愚公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内心恒守信念,坚持劳动和付出,一定能创造奇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劳动教育素材。当然,为了避免教育的生硬或者是牵强,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做好相应的铺垫,而不是生硬地拔高。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参与课堂,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大胆地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教育要知行合一,对于学生教育来说既需要说教,也需要给学生进行体验与尝试的机会,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受影响和教育。新部编版教材在设计过程中为每个学段的教材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是对教材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对教育教学内容有益的补充,更是教师灵活拓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平台。根据劳动教育渗透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外阅读篇目安排中来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自主阅读安排,先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关于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书目,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体会交流,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会深化认识,提升对于劳动的认识层次。如果条件合适,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学生能参与和体验的劳动,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这对于学生来说既能避免枯燥,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对于劳动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在学生写作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思维认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写作训练的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写作活动,特别是利用好一些关键节点来针对性的安排,如每年的五一节,教师可以开展“致平凡的劳动者”的主题写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默默无闻奉献的劳动者,向劳动者致敬,学习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奉献精神。每年的丰收节也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重要机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劳动者,将丰收节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真正地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课上的时间,也需要发挥课外各项活动的辅助作用,这样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同时也能用活动育人,更好地渗透劳动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课前演讲活动,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并通过开展有劳动有关的辩论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正确认识,理解劳动者的贡献。当然,如果条件合适,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亲自体验一些劳动,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自己的技能,体会劳动的成就感,为父母分担,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总之,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注意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要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五育并举”的相结合,把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习和领悟新课标的要求,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循序推进,力争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