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臣臣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商丘车站,河南商丘476000)
“中国速度”享誉全球,而高速铁路正是“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发展对我国旅客运输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东亚与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发展高铁的区域,位于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已经开通了高铁。日本是全球首个开通高铁的国家,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之后,欧洲很多国家也陆续开通了高铁,其中包括法国TGV、德国ICE、英国“欧洲之星”高速火车等。
法国是欧洲第一个开通高铁的国家,目前已形成欧洲最大的高铁网络,由东南线、大西洋线、北方线、东南延伸线(或称罗纳河一阿尔卑斯线)、巴黎地区联络线、地中海线和东部线7 个组成部分。
中国自2004年开始建设以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客运体系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客运体系。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为350km/h 级别的高速铁路。2017年年底,我国提前建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客运专线和三条城市快速客运网络,目前,我国高铁线路总长已超过日本和法国。截至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突破14.6 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9 万公里。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 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全国123 高铁出行圈”,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出行需要。
许多国家都在修建高铁,希望通过高铁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拿日本、韩国来说,高铁能缓解道路上的拥堵,而欧洲国家则可以利用高铁实现多种物资的快速交流。
高铁的快速发展,使高铁与民航在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铁已经对民航旅客运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以近几年的高铁、民航客运数据为基础,对高铁发展给国内客运市场带来的冲击和推动效应进行研究。
高铁开通后,国内客运市场的竞争模式也随之改变,以前客运市场上的竞争多为公路与铁路在短途旅客运输上的竞争,而中远客运的市场化水平比较低下。近年来,高速铁路延长了铁路旅客运输距离,高速铁路与民航在中长途旅客运输方面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在高速铁路开通前,多数城市间的民航客流呈上升态势,而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许多城市间的民航客流量开始下降。
例如,武汉-广州2007 至2009年民航客流从96 万人增加到116 万人,而2010、2011年受高速铁路的影响,客流量下降到93 万人和72 万人,2012年民航运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民航客流量保持在2011年的水平。而高速铁路客流量呈上升态势,2007-2009年,铁路客流量每年约400 万人左右;2010年,铁路客流量达到584 万人,增加了47.5%;2011年,达到了646 万人,呈稳定趋势。
北京-上海2007-2010年民航客流量从579 万人增加到747 万人,而2011年受京沪高速铁路影响,2011年,民航客流降为710 万人,2012年,下降到684万人;而铁路客流从2010年的390 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510 万人,2012年比2007年增加了71%。
此外,北京-上海等京沪高铁线路也是如此:天津-南京、天津-上海、济南-上海高铁的建成和运行给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的民航线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线路的旅客流量出现了下滑,一些线路甚至被取消。比如,郑西高铁建成后,郑州至西安的民航班机被迫停运;合武高铁的开通,导致民航公司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合肥至武汉的班次。高铁的发展使高速铁路和民用航空在不同的运输线路上的竞争逐渐扩大。
尽管高铁开通后,民航班次数量逐步减少,但各大机场的总体客流量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在中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大、中、小城镇之间尤为显著。以北京首都国际航空为例,2017年为5361 万人次,至2019年为8193 万人次,以每年7.32%的速度增长;徐州航空公司2017年的客流量由2015年的41 万人次增至2017年的97 万人次,平均每年增长15.33%;无锡、郑州、合肥、天津、常州、西安等高铁覆盖区域的主要城市,其旅客吞吐量平均每年增长12%,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每年增长11.5%。这是因为高速铁路和空中交通的互补效应增强,促进了民航公司在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投入,使有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高铁对民航客运运输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优化铁路客运结构、实现铁路与航空运输的双赢有重要意义。
高铁和民航各有优势,民航更适合客流量小、距离远的客运服务,而高铁更适合短距离、客流量大的客运服务。距离的分界点主要取决于高铁的速度。据调查(非常困的人除外),人们上车约3~4 小时后开始感到疲倦,超过4 小时后疲劳感加重,在这个时间段,乘客更倾向于选择高铁出行。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如果列车的最高时速为350km/h,行驶速度为300km/h,那么列车在3.5 小时后将行驶1000 列左右。如果最高时速为300km/h,而行驶速度270km/h,3.5小时后约行驶945km。 可以看出,如果距离在1000km/h 以内,那么高铁会比飞机更受欢迎,不仅时长适宜,出行成本也会更低。
相较于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发车时间的间隔更短,列车数量更多,而且因为高速列车不需要信号,只要在两条轨道上行驶,就可以保证正常行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部分高速铁路是24 小时运营的。所以,高速铁路的总载客量,大大超出了普通铁路和民用航空的总载客量。
民众在出行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安全。在我国,如果只看单位运输距离的事故死亡率,铁路最安全,其次是航空,最危险的是公路运输。从出行安全的角度考虑,高速铁路是更安全的客运方式。
高铁自建设开通以来,一直受到民众的好评,因为它不但座位柔软、舒服、运转平稳、内部设施齐全,还能满足民众的更多需求。此外,新的高速铁路的建设除了为民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给沿线城市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例如,2019年10月31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西康高铁建设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使沿线城市的群众有了稳定工作。而高铁开通,便利的交通也会助力更多群众走上外出打工致富的道路。另外,“高铁+旅游+扶贫”的模式,带动了秦巴山区的旅游业发展,拉动了陕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而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从往年的客流量来看,在1000km 以内的重要城市之间,普通铁路的客流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距离在700km 以内的城市之间,铁路客流量也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民用航空的客流量则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在这个范围内,人们更多地选择火车出行,如南京至武汉,2007年,火车出行占比46.5%,到2012年占比100%,而民航旅客的比例则从2007年的53.5% 降至2012年0.0%,可见铁路客运在这一地区的普及率极高。在700~1000km 的区间范围内,铁路的市场份额比民航的要大,1000~1300km 的区间范围内,这两个区域的市场份额基本一致,而超过1300km 的时候,民用航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的市场占有率要比铁路大。所以可得出:1000km 是一个转折点,在1000km之内,铁路要比民用航空更有优势。
4.1.1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间客流量增幅较大
高铁的建成,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7年起,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铁路和民航旅客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以无锡-广州为例,2017年民航旅客数量由2017年的30 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55.6 万人次,无锡-深圳的铁路旅客由2017年的20.3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43 万人次。可见,高铁在促进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往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1.2 铁路便捷较差城市民航客流迅速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交通承载量也随之增大。比如,我国的西藏拉塞与宁夏银川,拥有总长超过2592km 的铁路线,但是没有高速铁路线。近年来,西藏拉塞与宁夏银川航空公司的乘客数量不断上升,在2020年达11.2 万人次,虽客流量低于铁路客运,但却超过了往年同时期的航运客流量。天津至大连的铁路长度约为850km,民用航线虽小于500km,但打折后的票价与火车票价相仿,所以,对乘客来说,民航更具吸引力。所以可得出:在铁路便捷程度较差的城市,民航更具优势。
4.2.1 优化交通运输空间结构
近年来,国内的高铁陆续投入使用,国内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最优反应:第一,缩短了1000km 内的航班数量。例如,北京-济南的航程由2017年的3793 架次降至2018年的1652 架次;2011年,北京-徐州的班次达到939 架次,但由于京沪高铁的建成,2012年取消了大部分航线。第二,增加了1000km 以上长途航线的航班数量。例如,北京-杭州的航班数由2017年的11943 个增至2020年的18229 个。另外,部分客流量较大、支付能力较大的航空公司,采取更换机型、提高座位数等措施,以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载能力。例如,北京-海的班次由2017年的34190 架次增至2020年的35390 架次,并将座位数由7152601 增至8028319,从而提高了两个市之间的航空运输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铁所引发的运输市场竞争已经推动了多种运输模式的发展,民用航空的发展正逐步扩展至中、长、远地区,逐步使民用航空的空间布局达到最优。
4.2.2 完善交通运输空间分布
近些年,虽然高速铁路在不断建设,但还有很多地区之间没有直通车,使得人们的出行受阻。而开辟和加强民用航空航线,能更好地优化国内的旅客运输网络。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建设,我国的交通体系将会更加完备,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出行质量和出行距离的多元化需求。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从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40km/h 到最高运行时速达250km/h。然而,现在,高速铁路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是486.1km/h,理论时速是520km/h。高铁开通后,同距离情况下,旅客的出行时间大大缩减。出行时间的缩减对民众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民众工作和居住方式的变化。
高铁的发展推动了民航客运公司开拓更多的东部和中西部班次,既加密了国内的交通网格局,又大大缩小了东中西部之间距离上的鸿沟。随着高铁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未来的民航发展将会持续扩大到高铁的死角和尚未发展轨道交通的领域,从而使各区域间的交通变得更为便捷,缩短各个城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随着高铁的不断修建与运营,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贸易往来等越来越便捷,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路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高铁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在改变民众出行方式、促进国内交通格局改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