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米罗绘画中的中国原始主义元素来源研究

2021-06-22 07:40:32刘宇佳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米罗绘画艺术

刘宇佳

一、米罗独特的原始主义艺术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里,祖先们不断生存繁衍的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在文字产生之前,祖先们不得不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除了最基础的记录功能以外,更是文明的见证者、人类美学伊始的代言人。但是在分析探究之前要认识原始艺术和原始主义艺术的差别,原始艺术和原始主义艺术是不同的。

顾名思义,原始艺术产生于人类的原始时代,主要包括岩画、洞窟画等艺术形式。原始艺术主要用于装饰、记录和祈福等。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原始主义”一词首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艺术家们开示模仿原始的艺术,表达自己排斥的态度。艺术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艺术风潮就像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车轮有着自己的循环。在写实主义大行其道后,胡安·米罗将视野转向简约、稚拙的原始艺术元素,其表达内容与形式,正符合现代人们对艺术的新追求。米罗绘画中的原始主义并不特指某一时期的原始艺术,也不针对特定的流派。而是指一种原始的绘画语言,不论是绘画技法还是表现题材都体现着原始性,表达事物原始状态。现代艺术的原始主义常常给人一种技术上的粗糙和朴实的感觉。摒弃透视和空间概念,表现的都是二维空间,平涂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符号性。在内容题材上大多是简单质朴的,有时还会有一些神秘性。

胡安·米罗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西班牙杰出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风格被人们称为“儿童式绘画”,对后期抽象表现主义的许多艺术家们带来巨大影响。米罗的超现实绘画作品不但具有抽象性和装饰性。还从原始艺术和东方韵味摄取了灵感,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米罗的绘画语言是超脱于现实的存在,他将普通常见的形象与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结合,融汇了独具魅力的原始主义语言,从而构建出缤纷而充满原始魅力的视觉盛宴。

二、中国原始元素的继承来源

一个艺术家独特绘画语言风格的形成一定会受到其家乡、时代以及教育经历的多重影响。米罗早期的绘画风格便受到了后印象派、立体主义画派等现代派的影响,在尝试过多种绘画语言后,米罗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也变得成熟。然而例如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等多位领军人物都曾从东方艺术获得灵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米罗的绘画语言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一)中国古典绘画

东方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不同,东方采用意境描绘抒发内在感受,西方则采取形体塑造表达直观形态。前者重视写意,后者则重视塑形。以中国艺术的重视传神为例,中国绘画相较于西方绘画来说,并不将追求外在的形似作为第一要义,而是更加强调气韵传神,重视“神似”而非“形似”。

清代书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提出:“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见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近代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概括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一言敲之,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本身。”在对物象的传神描绘上,米罗有着超脱的造型能力,又重在表达其深层次的精神性,这种脱离了物象存在本身的自由和自然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契合的。

米罗的作品中不乏富有中国笔墨画的韵味作品,例如:《账目》(1925)、《世界的诞生》(1925)、《马戏团的马》(1926)、《燃烧的人》(1949)等。在作品《世界的诞生》中,米罗在暗黄色的画布上涂抹了不均匀的颜料,让黑色颜料在画布上产生渗透弥漫的视觉效果。这种经过设计却又效果自然的手法极具水墨肌理效果,像木制肌理,又有山水画的质感。在这样的基调下,米罗添加了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又穿插直线和曲线线条点缀,极具融合性和创造性。米罗曾说:“我不是从开始就计划好画什么,而是当我开始画的时候,这幅作品随着我画的动作开始表现它自己……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无意识的。”同时米罗也补充道:“第二阶段是经过仔细计算的。”这一点在《世界的诞生》作品中体现得尤为贴切,米罗将这种绘画语言形容为“某种形式的创世纪”。

同时在作品《燃烧的人》中,中国画的气韵更是跃然纸上,淡黄色背景中分布着大范围的不规则墨点松散有序的布局,色彩分布浓淡搭配相宜。并且在黑色大面积墨点上点缀了三个黄橙色的色点,在设色方面淡雅清新,构成了浓郁的中国古典画氛围。大范围富有节奏的墨点搭配细致流畅的线条,俨然像是一幅中国笔墨画。米罗对形象的处理随性且简练传神,发掘笔下形象的特质,重传神而不是重事物本身的形体描绘,人物形象的处理方式充满着儿童涂鸦式的拙稚感。这导致米罗的绘画语言洋溢着一种象征符号的原始性和神秘感。

(二)中国古典书法艺术

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文字起源于原始岩画符号,在古代陶瓷和青铜器纹样上多有体现,这些纹样符号经过发展演化逐渐形成原始象形文字,也就是人类伊始的语言符号。米罗在创作中忠实于自己感受,将自我感受与事物形态合二为一。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和重视感情的流露是米罗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被崇尚自然的东方艺术吸引,在受到中国古典绘画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启发,采用墨色手法创作了许多作品,例如:《人物与星星》(1963)、《太阳下的女子与少女》(1964)、《空间中的鸟》(1964)等。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提出“夫书者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在此书中不但提出了永字八法,还提到了五势和九用。孙美兰在《艺术概论》一书中也提到书法的要素:“用笔、结体、意蕴、风神。”也就是说,书法作为中国历史悠久底蕴十足的一项文化,需要具备笔法、构图、气韵等多个要素。而对于米罗来说,文字的具体内涵和神形兼备显然不能全然领会,中国书法艺术之于米罗在艺术创作上的启发也仅仅局限在其形式和符号化上。

在《太阳下的女子与少女》这幅作品中,画面的中上部分中呈现了大面积不规则的墨块效果,纤细的线条勾勒出女人头部的轮廓。画面下半部分采用几何符号的重叠,极具装饰意味。墨色效果的晕染与轮廓鲜明的几何符号对比鲜明又相得益彰。在画面的右侧位置书法效果的文字酷似“女人”二字,将墨色、平涂、文字有机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打破固有构图观念,甚至有一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诗意。

米罗将文字符号融入绘画,将人物、事物形象和文字组合出奇妙又带有东方韵味的独特绘画语言。米罗在绘画中的情感流露与中国传统艺术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精神契合,这也为米罗后期形成颇具自己独创性的符号语言累积了灵感。

三、结语

米罗作为西班牙画家,在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书画精神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方写意”绘画语言。米罗在谈起对世界的追求时曾说道:“找一个未来的世界,简朴的极致,让我能够追求到那个境界,开始过非常简朴的生活。”米罗的生活志趣乃至世界观的延伸都与他的绘画风格所契合,西方的自由与东方的洒脱在他的身上融合、发展并走向成熟。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原始的,东方的或是西方的,只要精神互通表达艺术家的真实内心,便可趋向于原始,趋于粗陋和天真。米罗的艺术是世界的艺术,他的艺术继承带来的文化交流是新颖而又伟大的,东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在发展,带来的是世界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米罗绘画艺术
米罗的色彩狂欢
幼儿100(2023年38期)2023-10-23 12:13:12
一江春水向东流
米罗爷爷的秘密电视机
童话世界(2020年31期)2021-01-04 01:42:00
米罗“粉”
少儿美术(2019年4期)2019-12-14 08:04:02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