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芬,张秀梅,任春霞,程光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230022
当前,我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总人口数18.7%。由此带来的是住院病人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增多,慢性病病人和失能者增多。年龄的增长使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御机制逐步减弱,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加之老年病人处于患病状态,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1]。本研究调查了老年慢性住院病人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旨在对住院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6个病区住院的101例老年病人,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年龄≥60岁;③罹患慢性疾病,并知晓自己病情;④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交流并完成问卷。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正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者;②视觉、听觉等障碍者。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101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92%。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激素使用、疾病史、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收入。
1.2.1.2 贝克抑郁量表(Ba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该量表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于1967年编制,是最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作为自评工具用来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度[2]。BDI量表将抑郁表述为21个“症状-态度类别”,每个条目代表1个类别,包括心情、悲观、失败感、不满、罪恶感、惩罚感、自厌、自责、自杀意向、痛哭、易激惹、社会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活动受抑制、睡眠障碍、疲劳、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有关躯体的先占观念与性欲减退。每个类别描述分为4级,赋值为0~3分,总分0~63分。判断抑郁程度的临界值因研究目的而异,本研究则参考刘平[3]提出的抑郁程度作为评价标准:≤4分为健康无抑郁;5~13分为轻度情绪不良;14~20分为中度抑郁;≥21分为重度抑郁。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经过统一培训,了解问卷的内容和填写方法,向病人详细解释调查目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调查。对于不能独立书写的病人,则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逐条口述,由病人回答后再由护士帮助填写问卷内容,问卷当场回收。
本次调查的93例病人中,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泌尿系统疾病12例,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自身免疫疾病2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血液系统疾病6例,恶性肿瘤5例,骨关节疾病10例,五官科疾病2例。其中,62例(66.67%)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轻度情绪不良36例,中度抑郁16例,中度抑郁10例。93例住院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资料及抑郁情况见表1。
表1 93例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一般资料及抑郁情况
以BDI评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激素使用、疾病史、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收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2。
表2 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的抑郁发生率为66.67%,明显高于朱彩云等[4-5]的研究结果(26.00%~50.9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的选择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相对来说疾病偏重、病程偏长,另外,样本量偏小也有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慢性疾病史与抑郁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不同以及样本量偏小有一定关系。刘蓉等[6]通过对438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住院病人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证实老年住院病人抑郁与女性、非婚姻状态、跌倒、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慢性疼痛、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其中非婚姻状态、认知功能障碍、低收入、失眠、营养不良及糖尿病会增加老年慢性病病人抑郁的风险。胡宁宁等[5]对316例高龄老年病人进行调查显示,曾经职业、经济来源、患病种类、生活自理能力是高龄老年病人出院时抑郁的影响因素。
3.2.1 饮酒
乙醇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饮酒者进行长期过量的饮酒会造成自身的精神、躯体产生障碍[7]。周敬等[8]在对上海市7个区5 855名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饮酒与抑郁因子分值有一定关系,抑郁因子≥2者饮酒率(48.5%)高于抑郁因子<2者(33.7%)。Van Decfa等[9]的研究结果证实,饮酒与老年病人的抑郁发生有一定关联,尤其是有反复戒酒行为的饮酒者。因此,在对老年病人进行评估时应充分重视询问其个人生活习惯,对有长期饮酒史或者过量饮酒者应加以注意,充分评估其躯体功能状态和心理状况,并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3.2.2 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在长期应激的作用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持续激活,导致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分泌,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在抑郁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10]。激素的使用在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中是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会经常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因此,对使用激素的老年病人应给予更多精神方面的评估和关注。
鉴于老年病人的生理机能进入衰退阶段,伴发疾病多且容易反复,一些病情严重的慢性病病人或肿瘤病人更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引发抑郁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应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给予更多的关注。首先,护士应加强学习,掌握老年抑郁的发生机理和护理要点,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系统的评估,特别要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既往用药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其次,对于具有饮酒习惯甚至酗酒的住院慢性病病人更要加强心理状态的评估,做好健康教育,劝其戒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病人利用其他的爱好缓解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对于治疗中使用激素的病人常规观察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必须进行激素治疗的病人也要做好宣教。一方面,告知激素使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避免讳疾忌医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要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药物滥用。再次,鼓励亲友与病人多沟通、交流,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家人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需求,增强其康复的信心。最后,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健康教育由医院拓展到社区和家庭,协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减少病人负性情绪的出现,实现护理服务从院内到院外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