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静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轨道交通接驳工作是保障城市稳定发展、轨道高效运行的主要前提,也是拓宽城市轨道规模、优化居民外出环境、提升城市精神面貌的关键措施。考虑到影响城市轨道接驳服务质量的外部因素相对较多,相关机构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及带来的影响程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府和地方机构逐渐意识到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相关部门早在2018年提出一系列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控制的基本条例和建议,全面展现出轨道交通衔接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在层面交通衔接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点,对不同地区城市的规划、轨道交通建设的有效衔接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指导建议。在此期间,如广州、西安、重庆、青岛等城市也纷纷推出与轨道交通接驳工作有一定关联性的技术指导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工作逐渐受到高度关注及重视,并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也趋向于成熟。
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基本规范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式主要涵盖了电动车、出租车、公交车、共享单车以及步行等。轨道交通车站所匹配的接驳设施主要包括公交停靠站、步行广场、人行道过街设施、出租车停靠点以及电动车停车场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包括前期施工阶段、项目阶段和建设作业阶段,而且轨道交通接驳工作在不同阶段当中的核心内容比较成熟。
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工作已经获得了显著性的成效,比如针对新建线路而言,一些城市明确指出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接驳规划建设在同一时间进行,一些城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开展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规划活动。针对已经正常运行的线路来说,相关地区提出全面提高轨道交通线路服务品质以及强化轨道交通与其他形式的有效衔接意见,并在此过程中创建轨道站点质量提高、效益提高的计划方案,从整体视角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了优化及完善[1]。
现如今,轨道交通接驳工作在技术方面发展虽然比较成熟且完善,但是在技术实施、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问题,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一些地区在开设交通接驳设施及轨道交通建设周期等环节存在同步性较差、实施主体责任模糊不清等问题,进而直接影响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的有效运用及建设管理工作,其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城市并没有意识到交通接驳工作及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轨道交通接驳是有效根除“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手段,而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及发展情况。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各地区还没有构建相应的规范制度来开展轨道交通接驳工作。在新晋轨道交通城市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城市并没有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开展交通接驳工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轨道单位及项目责任单位更注重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施工,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交通接驳工作的重要价值,导致项目实施前期阶段整体组织层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整体视角来看,相关部门虽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工作推出相关的规划法则及条例,但是在实际操作及运行过程中因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相关条例中的内容要素无法贯穿整个工作当中,不利于交通接驳服务质量的提升。
比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单位主要包括轨道企业、机构等,而轨道沿线土地利用调整规划的编织部门通常为规划部门,因此在实际用地调整过程中,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两项工作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接驳工作的执行力度,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2]。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停车场的规划配置、公交车停站点具体线路、车站换乘的外部环境、慢行交通衔接等。不同类型的因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有效分析不同因素对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的影响效果,下文将围绕接驳设施功能及轨道接驳环境两方面展开探讨,精准划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细项,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施工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多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首先,乘客满意度。乘客满意度主要代表社会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的认可度及满意度,其是一项衡量城市轨道接驳体系影响因素的基本标杆。其次,影响因素指标。结合接驳设施功能及轨道接驳环境为重要核心,接驳设施功能主要包括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慢行交通以及电动车等几种类型。最后,轨道接驳环境。通常包括地面铺装、城市家具、照明设备、景观绿化等等。
为了从根本上研究并分析轨道接驳的影响因素对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先要对轨道接驳影响因素展开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工作。充分考虑城市公众在外出行所选用的不同方式,轨道接驳影响因素的涉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需要以某一座指向性城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通过调查问卷措施实现全面数据收集、分析及处理,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所汇集的数据展开合理区分,并依次计算出各类影响因素的基本权值,在全面比较的方法下分析城市轨道接驳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精准定位城市轨道接驳影响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侧重点[3]。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来有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轨道接驳出行的满意程度、接驳设施功能、轨道接驳环境等方面。在此过程中,接驳设施功能主要体现在共享单车的停车位置及数量、出租车及网约车的上车地点、电动车驾驶道及停车区域等。而轨道接驳环境主要体现在休憩公园、景观绿化设计以及客流管制、安检设施设备等。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各类影响因素的细项主要运用[0,1]的二元选项,1 主要代表轨道接驳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设备完备程度以及接驳环境的良好性、完善性;0 代表轨道接驳服务质量不认可、不满意以及接驳设施不够完善、接驳环境恶劣。
3.3.1 接驳设施功能
对于慢行交通来说,1 是慢性交通系统与轨道站点连通的便捷性,线路连接不间断,与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交叉路口有效衔接,帮助城市居民可以在短时间内抵达轨道站点,慢行交通道路具备足够的宽窄度,并与机动车道有效分割,与非机动车道彼此间来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和运行空间,整体环境条件良好和谐。对于电动车及非机动车而言,1 代表设立独立化的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整体线路平缓、舒适,并为其准备专业化、综合化的非机动车停车位置,停车区域整体管理控制高效实用,车辆摆放井然有序。针对共享单车来说,1 主要指的是设立独立化的单车停放区域,停车位置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及人口出行标准,共享单车在闲置过程中摆放有序、管理高效。对于城市公交车来说,1 为公交停车站台与轨道站点彼此间的连接性良好、规划布局科学完善,综合性、系统性场站的设计模式可以提升道路交通的通畅程度及规范程度,公交车站点的路线指示标志清晰可见,公交车站台的停靠位置数量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公交车途经站点相对较多,充分满足不同区域、方向乘客的接驳要求。针对出租车和网约车来说,1 为创设专业化车辆接驳换乘区域,而且整体换乘工作呈现出规范、标准的基本特点,接驳引导标志清晰、无杂物沾染。
3.3.2 轨道接驳环境
安监管制服务:1 代表人流量较大时段中轨道交通积极运用高效实用的客流管理控制及组织措施,提供一系列安全监测设施及相关服务。地面铺装:1 代表道路表层铺设装配完善、美观、清晰。城市家具:1表示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美观的家具设施,整体设备性能维护良好。灯光照明:1 为停车站点及换乘区域布设足够数量的照明设施,且照明性能满足基本要求。风雨连廊:1 表示轨道站点构设科学合理的风雨连廊,促使在外出行的城市居民在车站换乘期间实现无缝衔接。
结合福建省福州市轨道接驳调查问卷及成果计算,可以将轨道接驳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数值展开一体化处理。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功能的权重数值当中,汽车停车场、公交站点和出租车临时上车点位的权重数值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福州市轨道交通工作当中,城市居民在外出行期间运用机动化交通接驳方式的频率比较高,而汽车、网约车、公交车等接驳方式较为突出,其他轨道接驳方式的权重数值相对较低,仅有0.1左右,对整体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与福州市机动化出行为主、公交服务为辅的交通出行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除此之外,针对轨道接驳环境来说,整体权重数值为0.16 左右,与接驳设施功能相比显著降低,各项细则的权重数值基本维持在0.01~0.03 范围内,充分证明轨道出行公众对于接驳环境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也代表福州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更倾向于机动化交通接驳的发展形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工作当中,相关机构需要精准定位各项目的权限范围,将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交通接驳设施与管理主体及建设主题息息相关,部分设施的建设管理分工存在一定的矛盾纠纷,针对此种问题需要加以协调和落实,确保建设工作有效跟进。另外,在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审批结束后,相关参与主体需要在第一时间展开立项工作,并对设计工作进行深化改革,为接驳设施的建设规划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4.2.1 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及时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方针,强化对轨道交通接驳工作的关注力度及重视程度,并与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体系有效结合。根据轨道交通不同阶段的工作要素及重点、难点,从根本上发挥政府文件的价值作用,特别是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时期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和城市领导者需要全面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整顿工作,为各类大规模交通接驳设施提供足够的运行空间及用地条件。通过审核的规划方案需要作为重要的接驳依据上交给城市规划部门,并在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方案内容的支持下,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完全融入控规用地范畴内。
4.2.2 明确方案审批部门
交通接驳工作前期规划设计期间,需要交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全权负责,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规划方案审批、交通接驳规划立项等。促使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单位管理各类组织工作,强化交管、公交、园林及市交通等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并由城市交通主要管理部门与各个参与建设主体部门共同推动接驳设施的建设发展。
4.3.1 构建动态信息调整反馈机制
为了减少交通接驳工作中因运营时期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在实际运营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有效落实动态化信息调整反馈机制,主要措施方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强化对出行客流量整体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处理工作;其二,全程监控并检测客流量的日常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展开全面化的现场调研工作;其三,结合客流变化态势针对不同的接驳规划方案展开预留处理;其四,充分掌握接驳设施的运转状况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强化车站附近区域土地的利用开发;其五,有效调整接驳公交线路,积极引入完善科学的建设评估制度,力争在第一时间察觉问题隐患,并加以整改。
4.3.2 强化信息衔接一体化工作
信息引导是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运用及城市居民使用便捷性的主要因素,相关机构需要针对轨道交通车站指示牌及引导系统的设计部署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还包括停靠车站内部及外部的信息引导工作,力争为社会公众营造良好的交通接驳环境及氛围。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与城市交通客流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人员需要从社会性、技术性及经济性角度出发,针对城市交通接驳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对轨道接驳的方式选择展开深层次分析及探讨,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拓宽轨道交通客流规模,确保城市轨道系统实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