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风,见雨,更要见人

2021-06-22 04:44钱颖超
传媒评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室长工程车席子

文_钱颖超

7月19日,中央气象台将“烟花”升格为强热带风暴;7月21日,再次将其升格为强台风。“烟花”风圈范围大、水汽充沛、走位飘忽,再加上恰逢农历十五天文大潮,极易形成“风雨潮”三碰头。所以浙江不仅要防强风、防暴雨、防狂浪,还要防山洪、防内涝。对于媒体记者而言,台风的每一步信息都是一声“渔阳鼙鼓”,战鼓催征,号角吹响。作为沿海省份,台风就像是一个“规定动作”,几乎年年会面,年年场景也大同小异。所以这一次,在出发之前,我们确定的报道思路就是“抗台风——除了见风,见雨,更要见人”。

从“关键小事”里看“民生大事”

这次抗台风期间,我们团队完成了18场连线。其中有3场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通过高密度的滚动连线把新闻时效性推到极致。在这些连线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在宁波宁海城北小学避灾安置点。安置点大家估计看过很多,一般都是在学校、体育馆等场所。我自己躺在上面试过,真的不舒服,地板实在太硬了,一张席子铺在那里的作用就是隔绝地面。所以当我在那个安置点看到,有人送来成捆的瑜伽垫给村民垫在席子下面后,我就果断选择把它放在连线上大说特说。

这是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是当你真的躺过垫瑜伽垫和不垫瑜伽垫的席子之后,你就知道这里面的区别有多大了。一张垫子的事儿尽管很小,但体现了我们安置点的工作人员真正在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让他们不仅平安健康,也能尽可能舒适地过好台风来临前的这个夜晚。此时此地,我觉得这张瑜伽垫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最好的诠释。

从“无序”中寻找“有序”

抗台风期间,新闻连线强度很大,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发回5条现场报道。其中,4条都是在宁波洞桥镇发回的。进入镇里后,我蹲点守候的地方是洞桥初中安置点。当时风大雨大,那里有段路需要自己蹚水进去,我个子比较矮,积水没过了我的膝盖。我蹚水的时候,安置点的群众三五成群靠在二楼三楼的栏杆上看我,有的还跟我打招呼。等到了二楼,我才发现这个安置点里竟然安置有800多位村民。但是秩序非常好,不管是领物资还是打开水,大家都整整齐齐地在排队。后面在报道的时候,我就总结了其中的管理办法,叫做“室长管理法”。

专程赶赴宁波的浙江卫视记者乘皮筏艇深入救灾点采访

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以教室为单位,把平时相熟的或者同村的安排在一块,再在每个教室选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室长”,日常管理、领物资、打扫卫生等都由室长统一负责。所以大家伙待在那边都不急不慌,因为有人管,也愿意被这个人“管”。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体现了政府应急管理的智慧,也是我们在新闻报道中需要挖掘放大的闪光点。

让主流声音消解舆情杂音

当时的洞桥镇,没水、没电、没信号,几乎可以说是一座“孤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让外面知道,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觉得这应该是新闻报道者最朴实最直接的想法。也正是这一点念想,才让我们能够坚持一次次地进入临时安置现场,把里面的真实情况传递出来。为了能够进入洞桥镇,我们几个记者蹭过3米多高的工程车,也蹭过冲锋舟。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蹭”字?因为那个时候的救援现场人多事杂,没人搭理你,想要进去,全靠自己拿嘴皮子磨。我坐过最夸张的一辆工程车,前排挤了6个人,而且你得在水浅一点的地方招手叫车。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水深,一般工程车就不敢停下来接你了,因为水深处停车发动机非常容易熄火打不起来。我们在到达洞桥镇之前,网上已经有洞桥镇受淹严重的视频传出,舆情并不乐观。但是,随着我们一次次进入洞桥镇,向外界传递里面的真实情况,很多杂音也随之消散。

回想起整个报道,当然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比如我们发现为了躲避台风,很多宁波市民把车辆停放在了高架匝道上,一度影响通行。紧急避险和遵规守法的界限在哪里?政府是否应该多开辟一些高处停车场所?这些问题其实挺值得讨论的,但是因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展开。再比如,在洞桥镇救援现场,我们碰到了一位河南籍的抗台风志愿者,因为他着急去下一个点,问了没几句就走了。直至台风结束午夜梦回之际仍旧捶胸顿足,懊悔自己没追上去。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了大量关注,其中青年毛泽东讲了一段话,主题是“如何做好一名新闻记者”,大意是:我们只有站在大众的立场上,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我们的文章才有助于这个社会的进步。我想这也是我们在任何报道中都需要时刻谨记的。

见风、见雨,更要见人,好的抗台报道是蹚出来的;如果报道不够好,那可能是因为蹚的水还不够深,蹚的路还不够远。

猜你喜欢
室长工程车席子
一种工程车轮胎防爆技术分析及解决方案
瞌睡来
“一席话”的来历
高校寝室室长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关于地铁工程车年检以下自主维修的探索与实施
凉席突然不凉了
凉席突然不凉了
地铁工程车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工程车
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