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签名,你买单

2021-06-21 18:28胡一峰
杂文选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旧书摊赠书扉页

胡一峰

我在旧书摊、旧书网淘货,常碰到簽名本。大多是作者签赠给朋友的。舞文弄墨的人,多少会攒下几本自己的书。书生人情纸半张,友朋相聚,新书是个伴手礼。这样的签名本,是考探文人社交的好资料。

有的作者赠书时概不签名,询之,答道:如受赠者弃之,情面上恐不好看。这倒也是。读书人藏书散书是常事,纵本人保存一生,又怎保身后子孙继续留存。我曾收到某教授赠书,扉页贴一小纸片,上写如读毕不愿保留或想让更多人读到,可撕去此纸后转赠他人。惊叹其计之妙。其实,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书也一样,签名本流入书肆,不但不煞风景,反增添了一道风景,不也功德一桩吗?

有的签名本里不见得藏着情谊,尤其是所谓“畅销书”,签名成了销售手段。还有的“签名本”之“签名”竟是印刷的,更让人啼笑皆非。这些“签名本”唯一的意义,大概是确认某种单向的粉丝趣味。记得钱锺书先生有个绝妙的比方,作者与文章的关系犹如母鸡与鸡蛋。如觉得鸡蛋好吃,尽管吃去便是,何必寻找母鸡。但“粉丝文化”是只认母鸡的。只要是自己认定的那只,那么,其蛋必是天下最圆最大的。

“粉丝现象”早就有。比如,洛阳纸贵,追风抄录者未必真能读懂左思,但抄一遍、拥有一本获得的心理满足感,是很真实的。乡间吃斋念佛的老妇,不见得懂佛理,嘴里念念有词,一句佛号对她们心理建设的意义,或许更大。网络是趣缘的催化剂,给“粉丝文化”提供了温床。不少作家在网上成名,迅速拥有了大批粉丝。接着便是新书行销,腰封越做越炫,推荐语越写越夸张,书的内容却越来越稀薄。有作家的成名作惊艳无比,后续作品每况愈下,最后,扉页上的签名,成了全书唯一让人感兴趣的东西。有的真是江郎才尽,可以理解;有的却把成名前的作品打包上市,骗开粉丝的腰包。我签名,你买单,也成为当前一种怪象。

【选自大公网】

猜你喜欢
旧书摊赠书扉页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应无所住
爱逛旧书摊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一时之思
互动坊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