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引经导气”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021-06-21 08:04赵鑫宇肖海燕伍思政张雪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麻木针刺障碍

马 莉,赵鑫宇,肖海燕,陈 玉,伍思政,张雪松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及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多数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但常常遗留有多种后遗症,轻可致残、重则终身卧床,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偏身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常通过积极治疗后仍达不到理想效果,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大大加重了患者心理思想负担,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疾病发生,会增加患者继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中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大多重运动轻感觉,而感觉障碍的存在往往又对运动障碍的恢复造成阻碍[1-2],因此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同样重要。目前西医对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手段单一、疗效有限,并且长期应用药物易对肝肾造成损伤,而近年中医针刺治疗该病的研究显示出明显优势[3-4]。为发挥中医学治疗优势,探求更为安全有效的针刺方法,笔者观察比较了李东垣“引经导气”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制定,诊断为中风、中经络,伴有偏身肢体麻木。

1.2纳入、排除与脱落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可伴有针刺、触电、蚁行感等异常感觉;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年龄40~70岁,病程2周~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且≤7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且≤70分[7];神志清楚,沟通及表达能力正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导致肢体麻木者;合并心、肝、肾或血液系统疾病者;皮肤病或不能耐受针刺者;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③脱落标准:依从性差者;临床数据资料不慎丢失或不全;失访者;自行要求退出者。

1.3一般资料 按照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0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1例因工作原因脱落,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44~68(56.3±7.5)岁;病程50~180(96.2±1.2)d;脑梗死24例,脑出血15例;上肢麻木14例,下肢麻木16例,同侧上下肢麻木9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67(54.8±8.2)岁;病程30~168(98.8±1.4)d;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上肢麻木16例,下肢麻木13例,同侧上下肢麻木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麻木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相关伦理要求。

1.4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按照本科室优势病种中风病诊疗方案,针对性给予常规西药及中药治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同时辅以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为患者答疑解惑;嘱患者避风寒、慎饮食、调情志。

1.4.1对照组 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选穴:头部取百会、四神聪;上肢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患侧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40 mm安迪无菌针灸针针刺。各腧穴常规刺法,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留针40 min,每日1次,每周针刺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

1.4.2治疗组 给予“引经导气”针法治疗。选穴:主穴取天柱、大杼、足通谷、束骨、少府、太白;配穴取百会、昆仑、中脘、章门、足三里。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40 mm安迪无菌针灸针针刺。天柱、大杼向正中线斜刺0.5~0.8寸,得气后平补平泻;足通谷、束骨直刺0.3~0.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少府直刺0.3~0.5寸,得气后出针;太白直刺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百会平刺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昆仑直刺0.5~0.8寸,得气后平补平泻;中脘、足三里直刺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章门直刺0.8~1.0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留针40 min,每日1次,每周针刺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

1.5观察指标

1.5.1感觉障碍情况 参照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8](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对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最高42分,其中浅感觉最高20分,本体觉最高16分,皮质觉最高6分,最低分均为0分,分数越低代表感觉障碍越重。

1.5.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9]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评估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低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低。

1.5.3数字麻木感 参照数字疼痛分级评定法(NRS)[10]对患者治疗前后数字麻木感进行评分。0分:无麻木感;2分:轻度(自觉麻木,触之有感觉);4分:中度(自觉麻木,触之感觉减退);6分:重度(自觉麻木,触之无感觉)。

1.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45分,评分越高表示缺损程度越高。

1.5.5焦虑、抑郁情况 应用SAS和SDS量表[7]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各20个项目,其中正向题依次为1~4分,反向题为4~1分,20项相加后的粗分乘1.25后取整,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重。50~59分: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中度焦虑、抑郁;≥70分:重度焦虑、抑郁。

1.5.6总体疗效 治疗4周后评估2组治疗总体疗效,参考文献[11]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麻木症状及伴随的其他感觉异常基本消失,或有轻微感觉异常,但无不适或不快感,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麻木症状减轻或范围缩小,伴随症状改善或缓解;无效:麻木症状无变化,伴随症状改善或无改善。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B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感觉障碍评分、B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感觉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及BI评分比较分)

2.22组治疗前后数字麻木感积分、NIHS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数字麻木感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数字麻木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数字麻木感积分及NIHSS评分比较分)

2.32组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2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2例分别于太冲及三阴交、治疗组1例于足三里出现轻微青紫,嘱患者24 h后热敷,于7 d左右完全吸收。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阻塞致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有65%出现感觉障碍,其中50%为偏身感觉障碍,现代研究认为是由于患者脑损伤后致使感觉传导通路受阻,无法完成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所致[12-13]。

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在祖国医学中无具体病名,但肢体麻木这一症状被描述为“麻木”“不仁”等。“麻”指肌肤感觉异常,如蚁行感、触电感,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指肌肤感觉的缺失,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关于其病机,多从气血立论[14-15]。李东垣《兰室秘藏》有载:“如绳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乃气不行。”《类证治裁》“浑身麻木,卫气不行者……皮肤麻木,肺气不行者……肌肉麻木,营卫不行者……”则是对于李东垣“麻木乃气不行”观点的补充,突出强调气的重要性。脑卒中的发生多以内伤积损为前提,突然遭受外邪侵袭或情志刺激,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病。因此在治疗时应重视调气,恢复逆乱经络之气,使气血平和则疾病向愈。

引经导气法源于东垣针法,记载于《针灸聚英》。东垣针法认为气乱致病,当取各脏之腧穴进行导引。引经导气法旨在运用缓进缓出的针刺手法,使逆乱经络之气恢复正常,气血平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6]。引经导气法中涉及足太阳经腧穴最多,膀胱经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与五脏六腑关系最为广泛。《穴名释义》:“人体以头为天……天柱骨之两旁, 故名天柱。”天柱位于“头气街”,脏腑经气输注之处,头为诸阳之会、髓海之所在,针刺天柱能濡养脑窍、调畅气血、疏通经络[17]。《气穴论》载:“督脉别经、手足太阳三脉之会,故为经脉之大机杼也。”大杼穴内通督脉,外注于太阳经脉,与天柱穴相辅共同将气血精微运行至躯干四肢,改善肢体麻木症状。足通谷、束骨、昆仑分别为膀胱经之荥、输与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三穴同用能推动经气通达四末以濡养经络。

卒中后肢体麻木日久不愈,加之疾病对自身造成的困扰往往不被理解,容易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甚至加重。患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阻滞不能导引血行,以致肢体麻木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在临床中致力于改善患者麻木症状的同时,更要重视患者的精神调摄。章,障也。脏气郁结之证,取肝经章门犹开四障之门,以疏通痞塞郁结之气[18]。五行学说中脏腑间的生克制化,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传变[19]。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木旺则泻其子心火以制之。肺属金,火克金,泻心火使金不受火乘,又能在正常范围内制约肝脏。肺主气、朝百脉,肺气充足助气血运行以达四末。取心经之少府,能同时调整心、肝、肺三脏逆乱之经气,具有清心安神、舒筋活络、宽胸理气之效[20]。

《脾胃论》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理脾胃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筋脉肌肉日久不得水谷经气充养故肢体麻木。《难经·六十六难》:“五脏六腑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太白为脾经原穴,阴经输原合一,诸多功能中以补气为重[21]。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畅情志、缓解焦虑之功效[22]。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中风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任督二脉分统全身阴阳,“任督通则百脉皆通”,针刺任督经穴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思想。中脘位于腹部,其性属阴;百会位于巅顶,其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二者一阴一阳,刺之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环无端,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目前临床中多以感觉障碍评分作为评价感觉功能的常用指标,主要依据患者主观感受进行判断。由于每位患者感觉阈值不同,并且在评价时容易受到情绪、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缺陷性。本研究中采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对感觉功能进行定量检查,同时结合数字麻木感积分、NIHSS评分、BI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能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中风后的残损情况,全面反映疾病的预后以及中医治疗整体调节的作用与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字麻木感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李东垣“引经导气”针法较普通针法更能明显改善患者感觉障碍及焦虑抑郁情绪,可帮助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回归家庭及社会,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麻木针刺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跟踪导练(四)2
Jet lag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浮生一记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