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毅,黄雪萍,蔡 霞,徐 秀,朱佳敏,刘 蓉,徐懿萍,沈柏用,董 艳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127;3.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院分院,上海 200025)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和学术学位型研究生两类。学术学位型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这对导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导师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和重任[1]。为推进高等教育的建设,2018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同年上海市教委也颁布了 《上海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发展一流研究生教育试行方案》等文件。这些文件为研究生导师考核工作指引了方向。然而,当前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考核主体、内容、过程等方面存在失衡现象,而且现有的关于研究生导师考核体系的研究以描述性报道为主,没有量化的考核体系,这导致该考核体系的构建不够科学、完善。本研究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定性及动态定量考核体系,同时分析该考核体系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纳入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底所有在院博士生导师(157 名)和硕士生导师(199 名)。考核对象为未满60 周岁,且完成两届研究生指导(含毕业、结业或超长期)的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导师,符合该考核条件的博士生导师有64 名,硕士生导师有55 名。
1.考核目的:围绕 “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任务”,自行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务求实效,发挥评价、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促进导师队伍长效发展。
2.考核时间:每3 年考核1 次,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每年进行1 次补考核。
3.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包括教书育人基本规范、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成果、导师所指导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共4 个方面。
4.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考核实行计分制,满足指标即取得相应分数,不满足指标则不计分,同时设置独立的加分项和扣分项。考核结果按照总体得分情况排序,排名前20%者认定为优秀,排名后20%者认定为不合格。
(1)教书育人基本规范(满分10 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和诚信的治学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对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或存在《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情况者,根据导师近5 年的师德档案记录,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本次考评为不合格。
(2) 科学研究能力评价(满分35 分):科学研究能力评价考核仅计算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博士生导师的计分标准为,获得国家级课题2 项以上,且项目经费合计超过300 万人民币,计35 分;获得国家级课题2 项,且项目经费合计不超过300 万人民币,计25 分;获得国家级课题1 项,计15 分。
硕士生导师计分标准为,获得国家级课题1 项,计35 分;在科技部项目中,作为排名前3 位的参与人员,计15 分;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临床病理学专业的导师,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1 项,计35 分,局级课题1项,计25 分,校级课题1 项,计15 分。
(3) 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满分35 分):要求导师聚焦1~2 个研究方向,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原创性论著,只认定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且排名第一或通讯作者,考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量或质量来进行评分。博士生导师的计分标准如下,以数量参与考核时,每1 篇计5 分,35 分封顶;以质量参与考核时,选取其代表作不多于4 篇,分数为影响因子总和乘以2,35 分封顶。
硕士生导师的计分标准如下。以数量参与考核时,每1 篇计7 分,35 分封顶;以质量参与考核时,选取代表作不多于3 篇,分数为影响因子总和乘以4,35 分封顶。此外,中西结合临床、儿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临床病理学的导师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也可参照以上计分认定。
(4)导师所指导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质量评价(满分20 分):该评价中,导师作为通讯作者在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著,只认定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且排名第一,既考核数量,也考核质量。博士生导师的计分标准为,数量方面,每1 篇计2 分,10 分封顶;质量方面,影响因子≥5 分时每篇计5 分,影响因子≥10 分时每篇计10 分,10 分封顶。硕士生导师的计分标准为,数量方面,每1 篇计5 分,10 分封顶;质量方面,影响因子≥3 分时,每篇计5 分,影响因子≥5 分时,每篇计10 分,10 分封顶。
(5)独立加分、扣分项:考核中的独立加分及扣分项如下。①考核时段内,导师所指导研究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计5 分/人次;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计5 分/人次;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计5 分/人次;获唐立新奖学金,计3 分/人次;获求是奖学金,计3 分/人次;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计3 分/人次。上述奖项同一学生获多个奖项,不能重复计算,以最高分值计入总分。②考核时段内,导师所指导研究生赴海外联合培养,并有优秀的科研成果(发表被SCI 收录的论文且影响因子≥5 分等),其中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计3 分/人;获医学院资助留学项目,计2 分/人;研究生自费留学项目,计1 分/人。③考核时段内,所指导研究生毕业后3 年内获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者,计5 分/人次。④所指导研究生在学期间因违法、违纪受到纪律处分者,每次每人扣3~10 分;科研记录本检查不合格,每次每人扣3 分;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超过20%,每次每人扣3 分;学位论文盲审不通过,每次每人扣3 分。
(6)考核计不合格项: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导师,认定为本次考核不合格。①考核时段内,导师本人或指导的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②近5 年招收的研究生流失或转导师的比例超过1/2;③考核时段内,导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教育部抽检中被认定为不合格或在学校抽检中被认定为不合格;④近5 年内,导师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存在超长延期(本科直博生7 年以上、普通博士生6 年以上)及毕业未获学位、结业、肄业等情况超过2 人(含2 人);⑤考核时段内,存在学院认定的其他育人质量方面的问题。
5.考核结果及处理: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导师,根据当年招生计划指标,优先参与招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导师,停止当年招生;在后续每年招生工作开展前,可根据考核办法向管理部门提出补考核,如补考核达标,可视当年情况参与招生。上轮考核结果为未达标,未提出补考核申请或补考核仍为未达标者,将自动纳入下一轮集中考核。如考核仍为未达标者(即连续2 次考核未达标),取消导师岗位任职资格,再次招收研究生时需重新选聘。
导师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在管理部门公布考核结果起15 d 内,可提出书面复核申请,逾期不予受理。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15 个工作日内,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导师本人。无故不参加考核者,视为自动放弃研究生导师岗位任职资格。
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博士生导师的考核平均得分为76.31 分,按排名前20%认定为优秀,故得分98 分以上为考核优秀;按排名后20%认定为不合格,故得分61 分以下为考核不合格(见表1)。
表1 2016 年至2018 年医院博士生导师考核汇总表(分)
博士生导师考核中,考核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获得国家级课题资助;考核优秀的导师除了基本指标整体得分较高,更在于其培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高,获得多项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额外加分项。
硕士生导师的考核平均得分为51.30 分,得分78 分以上为考核优秀,得分30 分以下为考核不合格。“科学研究能力”这一指标的得分对硕士生导师考核结果的影响最大,在考核优秀的11 位导师中,9 位为满分;在非优秀的导师中,仅1 位满分。“科学研究成果”这一指标的得分率最高,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主要原因在于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存在不足(见表2)。
表2 2016 年至2018 年医院硕士生导师考核汇总表(分)
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医药卫生领域创新发展的动力。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导师考核作为导师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对导师能力的一种评估和反馈,也是促进导师队伍提升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
本次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指标相结合,综合反映导师的能力水平。定性指标主要体现在对教书育人基本规范的评价和重视,并采取“一票否决”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明确把立德树人写进教育方针,为当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对于以导师制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来说,师德、师风修养对学生培养尤为重要,对研究生立德树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故在导师考核中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也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1,3-5]。
本研究定量指标主要体现在导师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及其指导学生的学术水平方面,还在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设置了独立加分项。作为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其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导师获得的科研经费资助是学生完成科学研究的直接保障,能否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人,是对于导师从事的科学研究内容是否属于学术前沿、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更高学习平台的考验之一[6]。导师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是其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学生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也是导师指导效果的直接体现。本研究的考核指标包括对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同时进行了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细化了指标,也是从“名师出高徒”的角度,对于学术能力优秀的导师给予更高的肯定[7]。
在独立的加分和扣分项目方面,综合考虑了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各个纬度,如对学生在毕业后3 年内获得的国家级项目成果给予加分认可,这也可以反映出导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8]。对于出现毕业后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存在学术不端等情况则直接判定为考核不合格,这也是强调学生培养质量在导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9]。此外,定量指标考核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学、康复医学和理疗学、临床病理学等弱势学科给予一定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科特点以及评估结果的可比性[10]。
本次导师考核结果对于本院未来的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考核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期望以考核作为指挥棒,引导导师团队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在导师遴选中,除了关注遴选申请人近3~5 年的学术成果,今后还应该对更长时间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学术研究方向等进行考量,以全面评估申请人的学术发展潜力,为其将来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方面提供保障。其次,在导师培训中,除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之外,还应将学校及医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作充分解读和强调,使导师时时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指导。在导师考核中,考核项目应根据每一轮的考核结果反馈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不能一成不变。本文中的考核体系重在对导师教书育人规范和学术成果方面进行评价和引导,未加入对学生培养过程的评估指标。在学术成果的认定方面,除了对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认可,今后还应扩大范围,如专利授权、成果转化、国际期刊任职等也可纳入考核,这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总之,建立科学、全面及客观的导师考核体系,将为教育改革的深化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