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
摘要:美国教改对传统要素主义进行的创造性继承中,在知识教育教师观中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督促资格证的改革与改良专业培养制度等特点,以此为鉴,在我国师资培养上可通过专业与学科并进、素养与能力并重、鼓励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且长存危机意识,进而保证我国师资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知识教育观 要素主义知识教育教师观 启示
一、知识教育观内涵
“知识教育观”的定义为知识的认识者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知识教育范畴所形成的系统的比较稳定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本研究主要探讨当代要素主义知识教育教师观在教师培养专业系统、教师准入和教学中展现的特点,以启示我国现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应有之策。
二、知识教育教师观
(一)教师主导的重中之重
“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当代要素主义教师观仍处于第一条,明确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认为只有教师是直面教学对象,最先接触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习效果,因而对教学安排最具有发言权。这个角色是教育改革的大头兵,他能够依据新近的改革理念,有的放矢创造性地组织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发展其能力的活动,依据课堂教学的经验去创造性地更新课程和改善教学。因此需要坚决反对那些仅停留在构建教学情境之后就将学习交由学生自主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一切。反而应该进一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及以外可能的教育情境都成为真正意义上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场所。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中心并行
但是现当代要素主义谈及课堂的教师地位,自然是将教师放到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却新论证了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地位具体如何,相对传统的巴格莱所强调的“以教师为中心”,他们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原因在于美国当代要素主义由于当今社会条件下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具体现状有了新的变化,进而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认为,学生因其家庭经济现状、受教育经历、自身受教育水平、个体化的知识水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个体接受教育进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又使得学生形成不同的个性特点,例如,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则以手工操作能力见长却在文化知识学习上成绩平平。这些具备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群体汇聚为一个班级,都需要授课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甚至个性化的关注指导,教师自身投注教育,也是他们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由此,当代要素主义将教育过程视作极为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体现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等,需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教育策略,尤其是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发展的、动态的,教师必须对细微的变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对教学活动相应调整。这当然并不是彻底抛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将教师主导作用内隐化,二者共融于教学进程中。
(三)“教室专业化”亟需改革
巴格莱曾针对教师素质不高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强调教师应达到的高标准高要求,明确了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和高门槛高标准。对于教师的素质培养,当代要素主义认为所有的教师首先必须拥有教育学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的学科知识,具备组织推进教育教学进程的过硬专业能力。但是,对教师行业是否需要特别强调专业化背景,也存在不同声音,雷维奇就明确表达了对“教师专业化”的强烈不满,甚至提出反对“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他认为针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过度向“专业化”评价角度倾斜,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不可弥合的裂缝,而在培养期间埋头于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追求最终教师资格考证合格,也致使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的教育实践相脱离,容易使教育理论陷入空谈,教师素质向专业化深度的片面化发展,显然无法满足教育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融会贯通的要求,同时也无法胜任实际教学中多变的教育任务。因此,他们呼吁“教师专业化”的改革,强调教育专业培养在重视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应融通学科教学研究、学科知识结构等学科知识,并在培育期间,熟练掌握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精于教育理论又可落脚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博精兼修的合格教师。
(四)改革教师资格证制度
美国在教育改革伊始,也曾遇到师资短缺的情况,教师的大量跳槽、失业,使得教师队伍支离破碎,针对当时的现状,美国当代要素主义者认为,加强教师专业化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并非引进更多优秀师资的最优手段,而是要落实在制度,通过制度的合理转变来寻求教师短缺问题的出路,制度应面对广大的社会受教育群体,吸纳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进入教育行业,这才是根本。
费恩率先对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当前美国的教师培养和聘用制度并不能解决教师短缺问题,资格证认证制度是一条破产之路。费恩认为在培养内容的选择与侧重都集中于相关的教育学科理论知识,而对在未来教师任教中极为重要的学科却处于弱势甚至边缘地位。他通过实例证明这一观点,指出美国有半数以上的历史和物理教师在进入授课岗位之前,没有主修甚至没有选修过所教的学科,学科专业知识严重缺乏,却能以学科知识空白的身份进行教学,这也就暗示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费恩提出成功教学的最重要指标,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而非教育理论类知识,因此,必须对现行美国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进行改革,拓寬引入渠道,重视学科知识,选择性纳入更多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切实教育资格的受教育者进入队伍,比严格准入机制和关注教育类专业知识显得更为有效。
三、对我国师资建设的启示
(一)师范生培养的专业性与学科知识并重
目前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方式多由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习见习、师资辅助等几方面组成,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课程设计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分别各占据144周,48周和16周,但从培养时间的分布上来看,师范生培养的重心大部分投注在专业内部知识传授和掌握上,而体现学科知识培养的选修类时间安排仅占据专业培养的四分之一,专业实践的准教师实习见习则是更少。而如何实现师范生专业性和学科知识并行,应当逐渐拉平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并且将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置于师范生培养的核心,将准师范生及时送入真实的课堂情境之中,从最开始的观摩学习到自主教案设计,最后进入实战演练,在课堂的具体授课中把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的是否可行,并在实战过后的教学反思过程内,清晰察觉自身的弱点:基本功扎实程度、教学重难点的把控失当、讲台意识的缺失等实际问题,从而可以使师范生在自身后期自主的专业能力提升上,有针对性加以锻炼,实现从准教师走入真正意义上合格的教师角色中。
(二)入职门槛的能力与素养为标准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核制度,已从前年的一年一期扩招至每年两期,三月份针对报名对象是全国各院校专业出身的准师范生,所谓“科班出身”,在获取基本的专本科学历证书之后,可申请报名考试,获得相应证书。十二月份的第二批开放考试,则范围放大,针对于国内获取合格学历后,均可报考,不限所学专业,这一时期的考核制度暗合费恩所谈的将有能力的、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均可当教师的培育理念。
随着国家政策出台,已经将各级地方教师待遇,逐步拉升至与地方公务员系统待遇持平,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双重保证,就使得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队伍愈发庞大,仅就2019年的报名人数,就突破169万,这表明新兴的教师资格证考核制度正在逐年将越来越多的有志讲台的准教师们送入教师队伍,他们有些虽没有“科班”的经历,但有执教理想且通过考核获得证书,且将依靠他们非师范专业素养的能力与特质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多元性发展和进步,这是值得欣喜的。
(三)保证教师扎实学识与危机意识
在“四有好老师”的全员号召下,有德,有情,有智,有爱。道德之心、高尚情操与仁爱之心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先验要求,这是稳定且持续,而第三点的专业能力与扎实学识,则是保证教师能够持续稳定立于讲台的后劲。
合格的专业能力将保证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成长变化、学习心理过渡、教学差异化应对等教育具体情境中,能够合理运用专业化的知识能力,找寻应对之策。让教学教育不仅仅是授智传识的过程,更应当有专业有序的理论对教育行动加以论证。扎实的学识则要求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后不可停滞不前,守旧而不知革新,虽说学校这一单纯的环境,会一定程度落后于外界社会环境的更新速度,但对穿行于学校与社会中的学生群体而言,外界的变化也在悄然改变着他们。在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也一日未停,新教法新教改的趋势之下,也在一步步向教育的更深层领域润化。
如果说理念与学生的变化还可观察预测,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速率绝对是教师吸纳的速度的无数倍,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物的更新,有知识在被产生或被推翻,这就要求踏上讲台的教师要有危机意识,在掌握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要去主动探索求知,专业理念的革新前列不要求说务必全部掌握,但需要定期进修研学知晓了解,新教法的革新变更,不要求说搬用推广,但需要借阅观摩思考其可行之处,新知识的更新不要求教师时时紧跟潮流,但对自身的受教育群体学生的基本變化或其变化特点烂熟于心,这样才可以完成基本分内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在教师队伍中具有长久有生命力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玉芳,张进辅.论知识价值观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
[2]张丽玉,洪明.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在美国的新发展—当代要索主义者切斯特.费恩的教育改革主张[J].外国教育研究,2016.
[3]陈秀玲.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其教育意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