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
摘 要 陶刻是紫砂装饰中的技法之一,将中国文人独具风骨的笔墨、高远的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紫砂制作的生活器皿上,使其充满了金石韵味和书卷气息,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套紫砂陶刻对瓶在用刀技法上继承了民国时期的刀法,并与国画笔墨相结合,刀法有笔意、力追书卷气,画面在章法、图式上求奇忌平,点、线、面与疏密关系的运用,使画面跌宕起伏、充满活力,作品表现出清幽的自然气息和宁静致远的情趣,给人以出尘于世外的闲情雅致,让人放空心灵。
关键词 紫砂陶刻;紫砂对瓶;书画笔墨;人文意境
宜兴紫砂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中华艺术的一面旗帜,它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血脉相融,不仅给人以优越的饮茶体验,营造出优雅的茶空间,也给人以丰富的意境,让人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说文论道,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可见它生来就与艺术不可分割。中国人是极具创造力的,他们使一抔紫砂泥从最初的饮茶器具到发展出雕塑、摆件、花瓶,从简素的光器到五花八门的装饰,丰富的品类、精彩的造型让紫砂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紫砂陶刻是紫砂装饰中最为常用的技法,无论是紫砂壶、品茗杯还是雕塑、对瓶,随处可见其身影。
1 紫砂陶刻的刀法和布局
刀法是紫砂陶刻的基础,赏识一件陶刻作品,首先要看刀功。刀功是陶刻表现的基础,不同的刀法能表现出不同的意蕴,舒畅利落的刀法给人以清逸潇洒之感,沉重深厚的刀法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无论哪种刀法都要有深有浅、有疾有徐,节奏感恰到好处,要意到刀到。紫砂陶刻作品应和书画作品一样,取法要高,还要得法,书画有筆法、笔锋,陶刻作品要有刀法、章法。刀法和笔法不能偏重一方,也不能偏轻一方,要相辅相成。刀法、笔法要服从于章法,章法立意的高下取决于作者的书画艺术功夫和文化素养。在紫砂陶刻上,需要根据壶型来布局和考虑空间比例的协调等美感。紫砂陶刻应根据作品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合的书画,让紫砂壶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紫砂陶刻风格是作者本身的显著特点,包括擅长书体、习惯画别、常用落款、刀法特点等,再根据茶壶的壶型分析其布局,在有限的视域空间里将有关符号进行合理组织,使所表现的符号在作品中取得最佳的布局效果,以刻绘出不同的美感。紫砂陶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所谓“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陶刻的布局是作者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作品的精神和立意所在。
2 紫砂陶刻从业者的艺术修养
紫砂装饰和紫砂成型在传承方向方面有所区别,紫砂装饰在继承传统的技法同时,还必须要跳出圈外、放眼全国,向优秀的专业书画家学习。刀法只是技术层面的事,一般新手五至十年刀法都很熟练,从艺者要“由技入道”,接下来就是提升文化和艺术含量,要有原创精神。所谓“原创”精神就是一件陶刻作品的画面不是七拼八凑的,必须是作者创作的,这样的陶刻作品就避免了雷同。现在市面上的一些陶刻作品,陶刻内容与器皿不协调、字与画内容不呼应,有些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几个固定图式,没有原创作品,这主要是因为紫砂装饰艺人重技轻艺,尤其是在陶刻这方面本末倒置,从业者一点书画基础都沒有,就直接操刀,这样刻出来的陶刻作品呆板、僵化,缺少书卷气,这些都对弘扬紫砂文化不利。因此,作为紫砂陶刻艺术从业者,在具备基础陶刻刀功的基础上,还应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如果说,刀功是基础,那么艺术修养就是灵魂。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对于陶刻技艺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紫砂之所以能发展成一种艺术,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中一枝独秀,正是因为文人与艺人的合作、文化精神的注入,使得陶刻成为文化精神最深刻的体现。在进行紫砂陶刻时,只有将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相结合,将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融合,集文人和巧匠为一体,才能将紫砂的魅力体现出来。
3 结 语
紫砂器皿的第一要素应是实用性,任何器皿只有“物以致用”,才能实现其它价值,这套紫砂对瓶(见图1)既可以用来放置书画卷轴,也可用来插花,陈设在书房或客厅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实现了收纳的价值,又给人以艺术品位,提升了空间的整体格调。这套紫砂对瓶采用双色泥料精制,以清水泥为主要原料,瓶身书画绘面以段泥制作,清水泥的古朴与段泥的清秀两相辉映,给人以古色古香的雅趣,铺垫了整体氛围,其造型古趣新意,四方瓶身平稳端庄又显挺拔,线条曲直并用、刚柔相济,极尽线条的艺术情趣,既沉稳周正又不失优雅清逸,左右两侧兽耳的塑饰使几何瓶体产生了活力,瓶身留足了空面便于装饰。在其造型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又以陶刻的技法在瓶身辅以装饰,四个画面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分别是:“树绕村庄,水满池塘”、“地占百湾多是水”、“谁家双鸭逐莲波”、“应写黄庭换白鹅”,其陶刻画面在用刀技法上继承了民国时期的刀法,并与国画笔墨相结合,刀法有笔意、力追书卷气。画面在章法、图式上求奇忌平,点、线、面与疏密关系的运用使画面跌宕起伏、充满活力。
参 考 文 献
[1]王祥.论紫砂人物赏盘的艺术境界[J].江苏陶瓷,202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