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度
截至2021年1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患者累计确诊病例近9000万,累计死亡病例近200万,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持续传播对国际基础设施发展影响巨大。
面对全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发布《“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20》(下称报告),旨在为各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提供参考,助力各国企业共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局面。
国际基建合作项目开展受多重阻碍
报告显示,2020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降幅较大,从2019年的119下调至110,为近10年来最低值。其中,有67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得分较上年下降,占比达94.4%。
首先,全球人员与物资跨境流动困难,项目执行难度加大。自疫情暴发以来,在71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包括阿尔巴尼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巴西、俄罗斯等在内的31个国家先后采取关闭国界措施,哈萨克斯坦、阿曼、科威特、匈牙利、拉脱维亚等多国采取封城措施。这些限制举措导致基础设施项目面临停工停产、建设周期延长、人员物资供应受阻等问题,对国际基建合作项目的开展造成了多重阻碍。
在项目推进中,本地劳务人员和海外劳务人员的接触难以避免,在部分东道国疫情出现“二次暴发”的情况下,运营方需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各区域间的资本、技术、人员流动管理面临较大挑战。
同时,各国经济发展放缓,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停滞。IMF近期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4.4%。多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各国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阿富汗、东帝汶、吉尔吉斯斯坦、老挝、斯里兰卡等国主权偿付能力持续下降,对外偿付风险加大;黎巴嫩、莫桑比克、也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已发生主权信用违约事件,海外基建项目资金链进一步承压。祸不单行,东非遭遇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灾,也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受到波及,全球粮食减产,部分国家粮食短缺风险上升。在多重风险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各国财政重点普遍更加侧重于抑制疫情传播、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等方面,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被迫停滞。
此外,政治與社会安全风险上升。部分国家应对疫情不利导致政府执政能力受到质疑,政局稳定性有所下降。由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抗议活动波及美国多数城市并蔓延至英法等欧洲国家,积存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在疫情和暴力执法的共同作用下集中暴发。
“总体来看,疫情对各国政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国际政治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报告称。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新特征
从业务数据上来看,疫情的影响已经显现。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下降13.8%,新签合同额仅微涨1.2%。短期内,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热度下降将成必然。
报告指出,本次疫情期间,交通行业的重要性凸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防疫物资运输效率。
惠誉解决方案公司项目数据库显示,交通行业项目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6.9%。作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的重点,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虽可能受疫情影响暂缓实施,但既定的建设计划终将落地。考虑到后疫情时代各国紧张的财政和融资环境,投资规模小、拉动经济和就业作用强的中小型交通运输类项目或将得到优先推动。
此次疫情还暴露了各国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会对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关注度大幅提升。其中,阿联酋、缅甸、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已着手推动社区医院、乡村医疗等项目建设。
“未来,随着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用于支援疫情防控资金的落地,公共卫生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增长,公共卫生系统基础薄弱、发展环境较差的最不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有望最先从国际援助中获益。”报告称。
为抵消疫情影响,各国政府相继制定经济刺激计划,以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重点的新政策相继出台。印度尼西亚政府制定了约430亿美元的“国家经济复苏计划”,并提出将在2021年拨付约38亿美元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制造业等。俄罗斯、马来西亚、厄瓜多尔、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国也通过扩大赤字规模、调整税收优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综合来看,各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关经济刺激计划将在未来1—2年内相继落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前景依然广阔。
近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体系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5G网络、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相继落地。报告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技术赋能的基础设施项目将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报告显示,新形势下,各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投建营一体化、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正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潮流。
疫情引发诸多风险
报告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本就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加之经济全球化逆流助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格局与全球治理处于变革和调整之中,国际基础设施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全球疫情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随着部分国家为稳定经济而放弃严格防控,全球遭受疫情二次冲击的风险大大提高。据WHO分析,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即使疫苗研发成功,疫情大流行也难以自行结束。各国仍需持续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疫情对“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报告显示,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知识产权、高科技成果转让、环境标准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增无减,数字贸易壁垒等新型贸易保护形式不断涌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红利释放效果受到弱化,全球价值链合作受阻。在全球经济疲软,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基础设施企业将面临收入减少、利润下滑、经营压力增大等难题。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关国家的政府已开始调整各自的国际援助策略,短期内用于支持国际基建需求的援助规模或将被严格限制。
疫情暴发前,全球债务水平已创历史新高。疫情暴发后,各国政府为最大化消除经济受到的负面冲击,颁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主权债券发行量激增。国际金融协会预测,随着各国政府疫情应对措施进一步推进,全球债务水平将在2020年达到历史新高。
“在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财政压力显著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受疫情暴发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资本流动萎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权偿付能力持续下降,正常的对外偿付面临较大挑战,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偿付风险加大。”报告称。
报告分析,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往往由政府部门推动或由国际社会援建,一旦东道国发生社会动荡或出现政权更迭等风险事件,基础设施项目很容易受到影响,风险显著升高。
風险之下亦有机遇
2020年,尽管受疫情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仍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维持国际合作价值链稳定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渠道。随着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秩序的恢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也将迎来广阔的空间。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2%。世界银行则预测,2021年全球实际GDP增速将恢复至4.2%。
“经济复苏的势头强劲不仅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发展成本,加速释放基础设施发展需求,也将重新点燃基础设施市场热度。”报告称。
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国政府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在疫情背景下,为加快基建市场回暖、充分发挥基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各国纷纷出台与此相关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交通行业投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7万亿美元,能源行业1万亿美元,通信行业3000亿美元。
“随着各国相关计划的实施和推进,基建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基础设施投资也将成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报告认为。
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新基建一方面将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模式创新,跨界合作、跨国合作将日益成为主流,基础设施项目将成为汇聚各方优势、展示各方实力的平台,在为项目参与各方带来丰富业务机会的同时,有效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将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业务模式创新,参与各方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结成更为紧密的发展同盟,深度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工作,在项目建设全周期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管理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开始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注重提升公司的ESG管理能力,实现了自身业务发展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随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持续推动,强调包容性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获得更多关注。
加强国际合作,重视科技创新
对于未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需要各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各国应继续推进构建政府间合作和对话机制。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体系,进一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其次,各国企业应以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为契机,持续探索国际基建合作新模式。深入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需要各国共同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详细的合作路线图,明确重点工作和实施计划,及时分享第三方市场政策、法律以及项目等合作信息,建立涵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智库、使领馆“六位一体”的工作对接网络。
各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应加强合作,积极拓宽国际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提高相关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构建更加包容、更具开放性的国际基础设施融资环境。相关金融机构还应主动加强“银企合作”,引导企业利用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私人资金、多边机构贷款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渠道实现融资需求,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
当前,多种风险因素叠加对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各国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将风险思维贯穿项目运营始终,做好项目前中后期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及时调整投资安排,减少损失。当前国际形势下,强化合规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各国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合规意识,建立合规体系,提高财务法务监管水平,不断提升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的能力。另外,当前全球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且更趋尖锐化复杂化,企业海外市场风险管控体系中需重视信用保险作用,转移分散项目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将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内涵,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创造更多的项目机会。在此背景下,跨国基建参与者应主动寻求变革,搭乘数字化转型快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与东道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