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 徐文辰 周坤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成功开幕,盛况空前。展览甄选36件明代孔府服饰精品,辅以画像、配饰等展品共计80余件(套),是明代传世成衣实物一次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反响强烈,成为近期文博界的热门话题。作为配套图录,《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全书参考文献资料1000余份,共计10余万字,汇集200余张高清图片、39幅线稿彩绘稿、40余张古籍书影、3万余字图版说明、2万余字科普小文、5万余字附表。
图文集同步出版发行。图录在内容上大量挖掘传统古籍文献资料,史料和文物有机结合,拓展了知识外延;在装帧设计上重视传统纹样的提取、传统色彩的运用,并参考传统书籍版式,营造了良好的美学效果。有学者评价该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录,还是关于明代服饰提纲挈领的全面梳理和资料整合,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服饰研究著作,融学术性、资料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录不仅仅是观展的文创留念,更是展览的记录和延伸,是一个经过锤炼的展览大纲,是随时可以翻阅的线下展览,一本优秀的展览图录内容上应同时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形式方面既要求真实还原文物特点和色彩,更要求设计精良、印刷精美。作为图录编辑,笔者不仅承担了文字撰稿、编辑工作,并全程参与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重要流程中,基于对图录编纂过程的全面梳理,谈一下《衣冠大成》图录编纂在传统元素方面的挖掘和运用。
挖掘传统古籍以史证今
图录以纸本化的形式把展览的内容永久地固定下来,结合相关文章的导读、说明文字的补充使展览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深化。“内容为王”时代,一本好的图录不仅仅只是单纯展示文物图片、特征描述等基本信息,更应注重发掘文物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支撑图录内在价值,因此,一本好的展览图录定是重要的档案资料。与展览有限的空间不同,图录应利用充足的页面拓展知识外延,尽可能满足读者对于文物信息的获取需求。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典籍文献中有众多丰富的服饰史料,对于研究服饰制度、服饰演变、服饰礼仪以及服饰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明代服饰的文献记载,《大明实录》《明会典》《明史·舆服志》《明集礼》等官方典籍,明王圻和王思义编撰《三才图会》、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王世贞《觚不觚录》、刘若愚《酌中志》、无名氏《天水冰山录》等文人墨客对服饰的客观描写,以及《金瓶梅词话》“三言二拍”等明清文学作品中服饰面貌的呈现,为明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非常真实宝贵的资料。
与以往图录仅是简单地描述文物特征和尺寸不同,图录内容编写采用文献与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挖掘了大量明清正史、文人笔记以及代表性通俗小说等文学作品等记载,对资料进行加工整合,以展览所用服饰功能、使用场合为主线,囊括礼制服装、吉服、便服等各类服饰,涵盖吉凶、男女、四季、厚薄等衣物,将32件服饰,冠冕、鞋履、玉带、牙笏等配饰以及画像等共计81件文物信息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于书中,大力拓展知识外延,几乎每一种类的服饰文字说明都是一篇浓缩的通俗短文,充分发挥了图录的二维空间优势,为读者提供翔实、全面、丰富、可信的服饰相关信息。
此外,图录还附有《明代墓葬出土服饰相关文物汇总表》,明万历十五年刻本《大明会典》、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 《三才图会》 、清同治四年刻本《识小录》。全面梳理明代服饰相关出土实物,为传世实物与出土实物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传统元素营造别开生面美感
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认为:“完美的书籍形态应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书籍质感、纸张触感、纸墨气息、排篇布局等触动着读者“五感”,引导读者品味书中韵味。“五感”是《衣冠大成》设计思考的起始点,图录编辑从创作背景到封面、书籍、内页、页码、目录、腰封等细节的全盘考虑和设计构思,再到纸张甄选、印制工艺形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传统纹样、传统色彩、传统书籍版式等传统元素以及留白艺术等在书装设计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
1.传统纹样的运用
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的明代孔府传世服饰,体系完整,款式齐全,工艺精湛,色彩鲜艳,纹饰精美,被誉为“半部明代服饰史”。服饰中的蟒、飞鱼、斗牛、麒麟、仙鹤等祥禽瑞兽图案色彩喜庆,寓意吉祥,是装帧设计重要的参考要素,是雅俗共鉴、清新典丽的明代美学特点在服饰元素中的体现。基于此,图录确立了精美、华贵的整体设计风格。采用双封面形式,外封采取云肩模切对开设计,将服饰云肩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主题关联和仪式感;内外封面图案采用山东博物馆藏吉服香色麻飞鱼贴里中的“喜相逢”纹样,喜庆吉祥,烫金工艺凸显“飞鱼”纹样动感,大气十足;编辑和设计师注重挖掘文物内在元素,提取补服中仙鹤图案、四合如意云纹等纹样,应用到页码、目录设计中,丰富了图录的内涵。
2.传统色彩的运用
图录特别设计图录篇章页,与展览空间设计相辅相成,以色彩的变化划分和标志各部分内容。图录采用三色对应三个章节,三章分别选择各具代表性的“大红色暗花纱缀绣云鹤方补圆领”“葱绿地妆花纱蟒裙”“绿色暗花纱单袍”局部特写作为篇章页,独辟蹊径,配以小说中的服饰描写片段,文字与图片互为装饰,富有层次感,更增添了形式美感。图录还同步设计了三色书签,与文本篇章相呼应,美观实用之余,更具有纪念性。
3.传统书籍版式的运用
在標题设计中,文物名称采用传统古籍竖排形式,每一件文物都摹勒其状,竖排版式与线图元素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古籍装帧中的板框、鱼尾等元素应用于图表的设计中;腰封参考明朱载堉《乐律全书》设计成明代裁衣尺样式,美观实用。这些细节元素的应用,继承了传统的装帧风格,向文物本身、向古典致敬,赋予了图录历史感。
优秀的装帧设计赋予书籍鲜活的生命,并营造阅读的诗意。285mm×285mm方开本,利于更大面积地展示服装细节;目录处的留白,使画面形成流动的张力;文字编排疏密有致,为读者营造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图片的有序排布,内文页面拉页、对开、跨页等大开幅设计,保证了服饰图片的完整性,更增添了欣赏性和韵律感;中英双语目录以及索引的设计,实用性之外亦具观赏性;内页采用157g进口纸张,细腻、柔滑,质感十足,优化了阅读感受;油墨彩色印刷更好地还原服饰色彩,完美呈现了1.5亿像素的图片。这些匠心独具的设计共同制造多种别开生面的形式美感。
如今,记录和观看展览的方式日益丰富,一本高品质和可流传性展览图录,可以为学者打下学术研究基础,为读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为博物馆留下永不落幕的纸上展览。图录编纂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完成最优质的创作,而编辑对于文献资料的深入发掘整合,尽可能满足读者对于文物信息的获取需求;设计者对文物元素的挖掘,最大限度发挥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价值,共同成就出一本学术性强、资料丰富、印刷精美的经典图录,使其具有了永存的价值。
(责任编辑:屈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