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凉寺为代表的河北省明代寺观壁画研究

2021-06-20 11:25田红岩代晓蕾郝建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田红岩 代晓蕾 郝建文

摘 要:河北作为文物大省,古代壁画曾引领北方艺术之潮流,上追大汉之遗风,下开盛唐万千气象之先河。文章以史料为基础,结合田野考察的实地经验与临摹复制的实践经验,将零星散落于乡野山村以及流失海外的明代壁画艺术瑰宝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探寻其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以及演变,挖掘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明代壁画;清凉寺;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以清凉寺为代表的河北省明代壁画研究”(HB20-YB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北省境内经典明代寺观壁画遗存现状梳理

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地下地上都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其境內遗存下来的明代壁画展现出的艺术风貌具有超高的水准,在古代浩瀚的壁画艺术海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艺术价值。目前,保存较为完好且规模较大的明代寺观壁画主要有:石家庄市西北郊杜北乡上京村东的毗卢寺壁画、石家庄市正定县隆兴寺中的摩尼殿壁画、张家口市蔚县东南八公里的大固城村旁的故城寺壁画。现存的几处壁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壁画艺术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毗卢寺壁画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人物题材的经典范式,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与宗教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在中国壁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隆兴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摩尼殿壁画规模较大是典型的汉传佛教壁画,画面富丽堂皇,庄重典雅,格调高雅,是明代壁画的典范之作。蔚县故城寺壁画内容丰富,技艺精美,保存较为完整。壁画分为上堂和下堂,内容包括儒、释、道三教神祇。其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笔法细腻,设色鲜艳,画面中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民间绘画艺术中的佳作,为研究明代壁画的艺术特色与发展演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二、河北省明代寺观壁画艺术特色

(一)绘制时间与内容

毗卢寺内的壁画大约为明代弘治和嘉靖年间重修后的遗存,绘有儒释道三教各类各式天神帝君、菩萨天王、护法诸神、往古人物等508身,共计122平方米,大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只有南壁殿门两侧损坏较为严重。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宋皇佑四年,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平面呈十字形的佛殿,为现存木建筑中四面抱厦最古之例。其殿内遗存的壁画大部分绘制于明代,根据摩尼殿独特的建筑结构,井然有序地被绘制于四抱厦内壁、大殿檐墙内壁、内槽扇面墙内外壁及内槽北壁,原有528平方米,现存仅387平方米。摩尼殿壁画以佛教故事为题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蔚县故城寺建于明正德二年,寺内释迦殿的壁画高约2.7~3.6米,总长约34米,面积约有110平方米,能够看清的人物有539位。壁画内容包括儒释道三教众神像,如佛祖、菩萨、十大天王、护法等,以及冥府狱主众图像、冥府八寒等众图像等。故城寺壁画带有明显的民间绘画特征,是典型的民间绘画艺术。

(二)构图方式比较

从构图布局和空间处理上来看,毗卢寺壁画用云气团簇巧妙地将人物组群分割开来,画面聚散灵活,层次分明,人物错落有致,相互呼应。例如:“十二宫辰”和“南斗六星等众”用彩色祥云巧妙分隔,为画面增添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人物微妙的面部朝向,使画面节奏紧凑且脱离呆滞。

摩尼殿壁画的构图布局平面化,采用散点透视,沿用了传统佛教壁画的布局方式。第一种为中心式构图,是佛教经变图中典型的表现方式。如东西内槽墙壁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和“西方胜景”。第二种为回环式构图,按照一定次序把各个故事画面用连环画的形式串联起来,并在每段故事旁边附有题榜。这种“分幅兼通景”的布局方式,与“移步换景”手卷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檐墙内侧壁画“释氏源流图”。第三种是分格式构图。如抱厦内壁的“二十四尊天”,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主次明确,层次清晰,空间感强。

而故城寺壁画在构图上则是以单幅为单位,通过云纹等将诸多画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这明显吸收了卷轴水陆画的构图方式,与晚于它半个世纪的张家口怀安昭化寺壁画非常相似,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整幅壁画以北壁的佛为中心,分别向东西两壁依次展开,每个群体有明显的分隔,上下分四列。每幅图像的左上角附有榜题,并在左下角留有供养人名称。

(三)造型特征

毗卢寺壁画人物造型在继承唐代吴道子的画风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了写实性的世俗化因素。人物形象精妙传神,个体特征夸张。鬼子母的形象朴实平和,没有浓重的佛教意味和西域的特征。天妃圣母的形象则端庄威仪,其发饰上流动的造型与端正的姿态形成互补,使画面充满了韵律之美。众神造型的世俗化、平民化,反映出这一时期宗教艺术对于人本身以及其现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毗卢寺壁画独特的审美趣味。

隆兴寺摩尼殿壁画继承了唐宋元以来的优良传统,沿用了传统粉本的经典图式,又创造性地融入了明代汉传佛教壁画的美学特征。人物造型精准,刻画细腻,脸部线条精细严谨,圆润生动,神态生动传神,个性突出,极具感染力。衣冠上的装饰精美而雅致,每个图案纹饰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并且没有重复之处。最为典型的是“二十四尊天”的刻画,主尊体态各具特色,仪态各异,脸部神态表现得精细入微。

故城寺壁画的人物造型吸收融合了民间绘画和西画的造型理念,融入了世俗化因素,神众形象更具人性化,具有典型的时代与地域特色。其人物形象多面带微笑,表情丰富随意,美中不足的是动态和布局略显呆板。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故城寺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同大部分宗教壁画一般庄重肃穆,而是眼神富有戏剧性,独特而富有生趣。

(四)设色规律与线条节奏

在表现技法上,几处壁画都沿用了以线勾勒、填彩贴金立粉的传统壁画技法。其用线与设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各有千秋。毗卢寺壁画的线条生动流畅,丰富多变,表现力强,将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画工们丰富而高超的绘制水平。在设色上,以石绿、朱红为主,巧妙地利用金色来进行调和。

而摩尼殿壁画的用线则是综合了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等多种笔法,勾勒技法精湛,相比前者,更加高古,兼有唐代绘画的细密与宋代绘画的顿挫之风。长线用笔奔放洒脱,一气呵成,而短线用笔则是审慎而细密。设色以青绿和朱砂为主,采用青、赤、黄、白、黑传统五色为基本色,运用沥粉贴金的技法。经过画师们的巧妙处理,整个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却不突兀,艳丽却不俗气,含蓄沉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故城寺壁画的线条主要用的是游丝描,行笔速度较慢,线条多匀细柔韧,生动严谨,表现出了人物衣冠服饰飘举摇逸的感觉以及神情意态的高贵与超然。在设色上,大量使用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色,以大红与大绿、大红与石黄的对比搭配为主,经过巧妙的处理使画面中红绿相间的颜色既对比又协调。整体画面热闹喜庆、富丽堂皇,民俗意味更加浓重。

三、清凉寺“三菩萨”壁画独特的

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一)清凉寺壁画的历史渊源

清凉寺位于河北省行唐县上碑镇磁沟村南的清凉河畔,据清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 清凉寺修建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年间,寺内每个大殿都绘有壁画,后殿北墙上的“三菩萨”壁画最为经典。据记载,1424年由五台山的僧人创作绘制了这幅经典之作,后来又分别于1437年和1468年进行了补绘,先后历时40多年才最终完成。1924年至1925年间,英国的柯林斯(W. F. Collins)上尉代表伦敦一家古董商店S. M. Franck and Co.购买了“三菩萨”壁画,运往了英国。后来,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洛斯(George Eumorfopoulos )购买了此壁画,并于1927年将其捐赠到大英博物馆,成为其馆内重要藏品。

(二)清凉寺“三菩萨”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菩萨”壁画高4米,宽3.9米,由12个大小不等小块拼接在一起,每尊菩萨分为4块。三尊菩萨细腻生动,面庞丰腴,体态雍容,姿态优雅,衣饰華丽,栩栩如生,立于莲花之上。造型、用线、设色与河北遗存的其他壁画有着明显的区别。题材内容区别于毗卢寺壁画和故城寺壁画,属于单纯的佛教壁画。构图上,人物相对较少,没有过多的层次穿插。中间的观音菩萨为主尊,从正面看,身躯最为高大。凝眸而立,衣着华丽,体态轻盈,披帛上的图案繁复细腻,颇引人注目。两侧为胁侍,身体微侧,面向主尊。左侧是普贤菩萨,右侧是文殊菩萨,所持法器拂尘、佛珠和如意清晰生动。画面布局巧妙合理,人物彼此呼应,神情自然。整幅壁画用线遒劲有力,生动活泼,勾勒技艺精湛,人物衣带飘举若飞,充满动感,像是正从云端里徐徐降落到人们眼前,给人以强烈的劝人行善的感觉。壁画的色调呈金红色,辅以石绿色、白色,采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使整个画面显得富丽堂皇。

(三)清凉寺“三菩萨”壁画的文化艺术价值

清凉寺壁画的画幅之巨大,绘画艺术水平之高,是非常罕见的,有着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壁画中塑造的人物造型特征与其他明代壁画有着明显的不同,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在中国艺术领域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曾静媛.惊若鬼斧神工:河北毗卢寺壁画绘画风格探微[J].艺术品,2018(12):60-63.

[2]苏金成.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及其艺术特征[J].艺术百家,2006(7):189-190.

[3]刘友恒,郭玲娣,樊瑞平.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初探:上[J].文物春秋,2009(5):20-27,2,81.

[4]郝建文.蔚县故城寺明代壁画[J].当代人,2010(12):17-21.

[5]施泳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壁画[N].团结报,2019-02-

14(8).

作者简介:

田红岩,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代晓蕾,衡水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郝建文,河北省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代壁画临摹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