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面积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具有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包括了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地带,自然环境非常复杂,不同地方有明显的差异,森林资源和动植物种类多种多样。林区分布有大量的古松、名树,有非常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随着引入树种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林业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加大了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入侵途径增多,防范难度增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严重危害林业的发展,因此,调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途径,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对林业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
根据2004~2006年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自1985年从外省、外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有30种,其中包括4种病害、24种虫害、2种有害植物。这些有害生物的传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红脂大小蠹是松林的致命杀手,每年防治资金达上百万;美国白蛾适应性广、繁殖力强,对树木、农作物等危害较大。对林业发展危害较大的主要外来有害生物有落叶松枯梢病、梨桧锈病、美国白蛾、落叶松球蚜、红脂大小蠹、落叶松叶蜂、尖唇散白蚁、水杉小爪螨、加拿大一枝黄花、白香草木樨等。
2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途径
2.1有意引入
据调查,外来有害植物中有50%以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人们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植物色彩鲜艳,外形奇特,作为观赏引入,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熊耳草等。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菊科植物,色泽鲜艳亮丽,作为鲜花引入后用作插花。引种后逃逸到自然界中成为恶性杂草,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黄花过处,寸草不生”,被称为“霸王花”、“生态杀手”;有的作为牧草引入,如中国引进的紫苜蓿、空心莲子草、白花草木犀等,引入后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饲草料,但有的成为危险入侵品种,如空心莲子草等;有的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被引入,为了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解决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引入了一些外来物种,但其中有的品种如水葫芦、薇甘菊等成为危害较大的有害植物。
2.2无意带入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外貿易活动增加,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增多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豚草生长于公路、铁路的两旁,它最初是由火车带入中国;为了保持船舶平衡的压舱水带来了近百种的外来海洋生物,其中有些物种加剧了沿海的赤潮现象;美国白蛾是经包装箱传入中国。地中海实蝇、桔小实蝇等是由外国游客携带的水果带入中国。小陇山林区每年接待的游客多达1 000万人,巨大的人群流动量带来外来生物的可能性很高。
2.3自然传入
有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是通过水流、风力、鸟类的迁徙等传入,如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由东南亚传入中国。据统计,全国283种入侵物种中,有意引进的占39.6%,无意引进的占49.3%,自然传入的占3.1%。
3防控措施
3.1建立健全防御体系
国际贸易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就是贸易开放带来的问题之一。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维护各国的利益,就要加强检疫,确保国土安全。20世纪50年代有些国家就通过国际合作的方法防控有害生物的入侵。到2000年有关外来物种问题的协议(或公约)就有39份,例如《国际卫生条例》《全球迁徙物种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防治物种进口和释放的行为法则》《预防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等,另外还包括地方性公约。一些协议或公约存在重叠条款,甚至会相互矛盾,而且检疫、环境、生产等不同部门使用术语不同,这些国际公约除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涉及的内容比较齐全以外,其他涵盖的入侵物种品种不均匀[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就是国际运输和贸易,已经制定的国际性措施不能有效的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协议或公约,制定有约束力的原则和规定,防控有害生物的入侵。
中国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而且生物物种多种多样,如果出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状况,这些入侵物种很容易找到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因此,对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刻不容缓。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同时甘肃省又是旅游大省,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非常重要。
3.2完善早期预警体系
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做好检疫检测非常重要,但虽然加强了检疫,仍然会有外来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环境,若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一方面,控制并清除入侵物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入侵以后,若无法清除,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不可逆转。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早期预警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国家或地方政府需建立网络平台,提供入侵生物信息,并预测潜在的危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各地需将外来生物种类及发展情况及时汇报给管理部门。
3.3完善引种申报制度,做好引种后的监测工作
以前人们对引入生物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生态意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引种,甚至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引入国外品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强化生态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外来引入生物要先申报,通过评估论证后,才可以引种。有些外来生物入侵性危险指数非常高,但由于需求仍然要被引入,对于这些生物要进行严密监测,如果出现了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或种群扩展很快,就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此外,要建立健全外来物种快速反应体系,针对有害生物的入侵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避免或防控入侵生物的大爆发[2]。
3.4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检疫检测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动植物检疫检测工作有法可依,要严禁或限制危险性较大的有害生物在国际间或国内地区进行调运,避免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检疫检测是防控有害生物入侵的关键措施,首先采取严格的种苗检疫,种苗调运时要进行现场检疫,检疫合格后才可放行。其次,要在边境口岸或交通要道设立检疫站,加大检疫力度,有效防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最后,要建立健全检疫基础设施,提高检疫水平,严格防控新型的、辨认难度大的林业有害生物的进入[3]。
3.5建立经济制约机制
有害生物的入侵过程非常缓慢,最初也不会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损失,直到有害生物入侵大爆发给社会、生态、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后才会引起重视,因此,在国际及国内贸易中也应该把外来生物引入的潜在风险考虑在内,对引入外来生物的个人或企业要明确其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谨慎引种,避免随意引种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连云峰.生物入侵的主要危害及其防范控制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09(12):50-52.
[2]崔永三,赵宇翔,胡学兵.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现状与防控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9(3):40-42.
[3]朱晓霞,杨海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原因与防治[J].南方农业,2015(27):92-94.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观音林场宋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