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怡 蒋佳宸
【内容提要】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中,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构成了多维的话语主体矩阵。中国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其利用历史语境互文、个人视角等叙事方式贴合了国际受众的特点,展现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功图景。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更加关注中国扶贫实践中的冲突与困难。社交媒体为中国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我国媒体需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策略性设置语境,在国际传播中展开实质对话。
【关键词】脱贫攻坚 国际传播 国际社交媒体
依据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的报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互联网活跃用户达46.6亿人,其中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达42亿人。①在全球主要社交媒体中,优兔、脸书及其旗下的照片墙,以及推特分别位于用户活跃度排行榜前列。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专业新闻机构逐渐成为最受国际社交媒体用户欢迎的账号运营者。②
依托于专业新闻机构的国际传播活动或现象向来是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专业新闻机构提供了新的国际传播实践空间,源于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也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媒介平台拓展为互联网语境下考察国际传播实践的新动向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中国迫切需要从本土经验出发,找到适于国际传播的话语资源,挖掘世界范围内的共通内涵,建立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基于以上两个现实语境,本文从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经验——脱贫攻坚实践出发,从话语角度考察脱贫攻坚话题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传播现状,由此提出有关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及其理念的国际传播策略。
因隐私设置和关注(follow)机制等不同,全球主要社交媒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性。比如,推特和照片墙隐私程度弱、公共性强,而脸书好友以强关系为主,形成了相对受限的半公共网络空间,其公共性较弱。③本文选择公共性较强的优兔、推特和照片墙三个社交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自2015年11月“打赢脱贫攻坚战”首次提出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这三个平台推送的“脱贫攻坚”相关内容。经过数据筛选和清洗,本文共获得文字、音视频样本417个。
一、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主体
(一)官方媒体
在优兔、推特和照片墙平台,所有官方媒体账号均由中国官方媒体开设。其中,优兔平台的14个官方媒体账号分别由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央电视台(CCTV)、《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开设,中国国际电视台同时开设CGTN、CGTN America、CGTN Documentary和T-House等4个账号,发布不同的视频。在推特平台,27个官方媒体账号分别由新华网、中国国际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网(@chinaorgcn)、中国新闻网(@Echinanews)、《北京周报》(@BeijingReview)等开设。照片墙上的9个官方媒体账号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网和《中国日报》。
(二)商业媒体
优兔平台上的15个商业媒体账号中,4个账号由中国商业媒体开设,分别为腾讯视频(WeTV English)、蓝海频道(BON Cloud-ChinaVideo)和《南华早报》(SCMP Archive和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其余11个商业媒体账号分属于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 English)、美联社(AP Archive)、彭博社(Bloomberg QuickTake:Now)等境外著名媒体。
推特平台上的23个商业媒体账号中,21个账号分别由《纽约时报》(@nytimes)、路透社(@Reuters)等西方著名媒体和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等亚非国家媒体开设。香港南华早报开设了两个账号:@SCMPNews和@scmpeconomy。
照片墻平台上的4个商业媒体账号分别由中国石油新闻中心(cnpc_news)、欧洲新闻图片社(epaphotos)、巴基斯坦网络媒体safha.pk和中印合作媒体《中印对话》(China India Dialogue)开设。
(三)自媒体
优兔、推特和照片墙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多样性鲜明。优兔平台上的13个自媒体账号中有3个来自中国,其余账号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推特上的24个自媒体账号中,中国自媒体账号有两个,15个境外账号中,大部分位于美国,其余来自泰国、尼泊尔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照片墙上的4个自媒体账号均来自中国,主要推荐中国的地方风光和图书。
总体而言,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发布脱贫攻坚内容的话语主体更多元,除了国际传播的传统话语主体之外,多元化、个性化的自媒体账号也成为脱贫攻坚媒介话语的传播主体,由此构成了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话语主体矩阵。从话语主体的发布数量来看,中国官方媒体占据绝对优势(发布内容占总量的66.2%),是国际社交媒体空间发布脱贫攻坚内容的最主要话语主体,境外知名商业媒体也是相关内容的重要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占总量的12.5%)。
二、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策略
(一)议题设置
通过对3个平台上417个样本的议题划分,可以归纳出11个主要议题(见图1):(1)政策解读与扶贫进度;(2)扶贫经验世界共享;(3)领导人与领导力;(4)产业创新与就业;(5)扶贫参与典型人物;(6)个体生活变迁;(7)他国政要与专家点评;(8)冲突与困难;(9)基础设施工程;(10)教育与儿童;(11)新冠肺炎疫情与脱贫攻坚。
官方媒体账号发布的276条内容全部来自中国官方媒体,其议题集中于政策解读与扶贫进度(24%)、产业创新与就业(21%)、个体生活变迁(12%)、外国政要与专家点评(11%)和扶贫参与典型人物(9%)。
商业媒体账号发布的86条内容中,境外商业媒体账号发布52条,议题集中于产业创新与就业(25%)、冲突与困难(23%)和政策解读与扶贫进度(23%)。中国商业媒体发布的34条议题集中于个体生活变迁(21%)、教育(18%)和产业创新与就业(18%)。
自媒体账号发布的55条内容中,来自中国自媒体账号的9条内容聚焦政策解读和扶贫进度(22%)、产业创新与就业(22%)和扶贫经验世界共享(22%)。境外自媒体账号发布的29条内容集中于政策解读与扶贫进度(31%)、冲突与困难(17%)和领导人与领导力(14%),而未知来源的自媒体账号发布的17条内容集中于政策解读与扶贫进度(41%)、冲突与困难(24%)和个体生活变迁(18%)。
(二)话语策略
1.中国官方媒体的脱贫攻坚话语策略
第一,中国官方媒体设置具体历史语境,形成有关脱贫攻坚话语的互文,强调扶贫实践贯穿于中国政府社会治理全过程。尽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口号是在2015年11月的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正式提出,但中国的扶贫实践可以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成为了中国扶贫实践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中国官方媒体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发布的脱贫攻坚内容常被置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生产、改革开放等具体语境之中。如2020年7月7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优兔账号发布的一条视频采用配音和字幕的方式叙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帮助“超过7.5亿人摆脱贫困”,视频展现了农民劳作、城市工厂建设等历史资料。这一视频在论证中国在“脱贫攻坚推进的40年间”解决一定贫困问题之后引出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第二,中国官方媒体将扶贫问题与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结合起来,既将脱贫攻坚与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又巧妙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关切。以优兔平台的中国官方媒体账号为例,近四分之一的视频中存在明显的少数民族元素。首先,这些视频报道的对象大都来自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广西、宁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视频的标题中,经常出现“新疆(Xinjiang)”、“西藏(Tibet)”、“少数民族村落(Ethnic Village)”等词语,旁白、同期声或字幕也会点明视频中的村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其次,以视听形式呈现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音乐、建筑物、民族手工艺、少数民族语言等元素。中国官方媒体账号推送的这类内容通常被置于“产业创新与就业”“个体生活变迁”“政策解读”等议题之中,从而将脱贫攻坚实践与中国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平等理念有机联系,同时主动回应有关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质疑。
第三,中国官方媒体沿袭了党媒塑造典型人物的话语策略,展现中国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突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的范例性。在个体层面,中国官方媒体账号对扶贫干部、参与技术培训的科学家、支教教师以及个体投资开发商进行了大量报道,塑造奉献者的典型人物形象。比如,中国国际电视台优兔账号在2020年11月专门推出“扶贫干部(Poverty alleviation official)”系列,讲述扶贫干部的个人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少扶贫干部多次提及自己“主动”“第一时间”“申请”到贫困地区任职,并认为这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我的荣幸”。即便这些扶贫干部曾遭遇当地人的误解、睡眠时间减少、家庭问题等实际压力,但最终成功帮助当地脱贫,他们勤勉、刻苦和利他的品质得以塑造和呈现。此外,中国官方媒体账号较多呈现了商业企业对于脱贫攻坚的贡献,展现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公益活动,将其纳入中国脱贫攻坚全民参与的叙事之中。
在国家主体层面,中国官方媒体账号在推送中国扶贫政策与经验时凸显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航者地位与范例性。这些账号经常将中国的扶贫数据置于世界扶貧数据背景之下,比如,“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目标”等,以强调其对世界减贫的重大意义,刻画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的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媒体借助境外官方权威人士访谈中对中国扶贫的积极评价,印证了中国扶贫实践在全世界的范例性。比如,新华社优兔账号分别发布了国际劳工组织主席、泰国前总理、尼日利亚总统办公室发言人、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比利时前总理等境外知名人士的访谈视频。访谈中,“变化”“惊讶”“勇敢”“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很好的一课”“任何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做过”等积极的主观性评价频繁出现。
2.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的脱贫攻坚话语策略
相较于中国官方媒体账号,来自中国境外的商业媒体账号和自媒体账号更加关注中国扶贫实践中的“困难和冲突”议题,在话语表征方面广泛地应用了隐喻、视觉修辞等手法,一方面质疑中国扶贫“成功与否”,另一方面暗示政治权力在扶贫实践中的意识形态输出。
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通过隐喻和视觉符号来表达中国扶贫实践的艰巨性与挑战性,暗示扶贫“不成功”或“难以成功”。2018年7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优兔账号发布了一条探访四川凉山悬崖村的视频,在该村,修建在陡峭崖壁上的钢梯是独特的标志物。这一反复出现的钢梯成为了中国扶贫实践的隐喻,攀爬钢梯的艰难意指中国扶贫的艰难性。与此同时,出镜记者的表述和字幕中频繁出现“有野心的(ambitious)”“不切实际的(unrealistic)”“大胆的(bold)”“挣扎(struggle)”“斗争(fight)”等词汇,透露出对中国扶贫实践及成绩的怀疑。此外,“棚户区”“泥泞”“垃圾堆”“随意晾晒的衣物”“悬崖”“土坯房”等视觉符号在相关推送中频繁出现,表明中国贫困现象仍然存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News)、半岛电视台优兔账号更是直接质疑中国贫困线的设定标准,它们将中国的贫困线与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的贫困标准进行对比,提出“应该采用谁的标准(whose criteria is used)”等问题,暗示中国扶贫并未获得实质性成功。
此外,境外商业媒体與自媒体账号还在叙事中突出扶贫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输出。在它们的优兔账号中,领导人头像、政治标语等常常出现,比如,在彭博社优兔账号发布的一条探访搬迁安置村落的视频中,画面的起幅和落幅常为居民楼外墙上的政策口号和街道上的立体宣传标牌,居民家中的领导人头像也出现在画面显眼位置。这些政治性的视觉图像在媒介叙事中被符号化,意在突出扶贫过程中强势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在新闻视频与推文中,这些媒体账号常把脱贫攻坚形容为“承诺”,在叙述中频繁使用“承诺(promise)”“誓言(vow)”“保证(pledge)”等词汇;有些发布者在提及扶贫具体措施,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时使用“强制(force)”“禁止(forbid)”等词汇,隐含着被动、非自愿的意味。这些发布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视觉符号和隐喻词汇,意在暗示脱贫攻坚自上而下式政治任务的本质。
三、结语
本文通过经验性分析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勾勒出中国扶贫实践及其相应理念的国际传播现状。中国官方媒体账号是脱贫攻坚媒介话语的最主要传播者,这些账号更偏向于呈现中国扶贫实践的正面意义,描摹了中国政府领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增进社会公平与人民幸福,同时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范例的成功图景。可以说,中国官方媒体账号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构建了一幅议题多元、层次丰富的中国脱贫攻坚话语图景。
境外商业媒体账号也是国际社交媒体空间脱贫攻坚媒介话语的主要传播者,其中不乏英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美联社、半岛电视台等知名国际媒体。这些媒体账号聚焦于“产业创新与就业”和“困难与冲突”议题,在事实层面客观展现中国扶贫成果的同时关注扶贫过程中的阻碍和困难,质疑中国贫困线设置、扶贫是否成功等问题。与此相对照,中国商业媒体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所呈现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较少。行业报《中国石油报》在照片墙上开设的账号发布的21条内容聚焦于中国石油行业对于贫困地区的基建、就业、教育等扶助项目,而腾讯视频的优兔账号则完全搬运了中国官方媒体在优兔平台发布的视频。
本文认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首先需要顶层设计,构建由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话语主体矩阵,多维度讲述中国的扶贫故事。其次,需要策略性设置语境,通过互文叙事,将本土经验置于更具人类共通性的命题之中,引起国际受众的共鸣。最后,需要展开实质对话。国际传播的本质在于理解与对话,社交媒体的媒介特质易于促成沟通与对话。但从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传播现状来看,中外媒体账号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说自话。因此,需要在国际传播的话语策略上进行对话设计。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理念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XCA002)的研究成果。
陆佳怡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蒋佳宸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注释」
①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17136/digital-population-worldwide/
②王润钰:《社交媒体空间的国际传播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对外传播》2020年第9期。
③Sophie F. Waterloo, Susanne E. Baumgartner, John Peter & Patti M. Valkenburg. Norms of online expressions of emotion: Comparing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and WhatsApp. New Media & Society, 2018(5).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