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林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知识视野拓展以及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从当前的有关研究来看阅读心理层面的研究,已经真正将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接受主体,但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在有效分析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就如何以小学生阅读心理作为出发点优化阅读教学工作展开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教学;优化
阅读活动是读者和文本进行心理交流的活动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各类文本的过程中,也同样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当前有关学生阅读心理方面的研究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状态下,这也是有效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阅读过程中心理障碍的有效方式。为此,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心理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对如何优化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分析和探讨,以便对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提供相应的借鉴和指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具备如下两个层面的价值。第一,显著提升学生的识记文字水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文字识别记忆的主要来源就是文章阅读。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语句进行理解,方可真正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和意思,真正进行语言的积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会写会认的汉字数量相对有限,而学生想要认识更多的汉字,必须要借助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获得。同时学生识字数量的增加也可以为进一步扩展阅读视野提供基础,这也是其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必要条件。第二,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以及智力的发展。能够入选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都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节选,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十分丰富且积极,学生在阅读学习这些文本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直接学习阅读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剖析
(一)阅读心理的情绪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汉字认识数量相对较少,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对画面有着较深的感触。有许多的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单纯地满足于对文本中图片的欣赏,反而忽视了对于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虽然文中配有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刻地理解,但同时图片中所包含的丰富色彩也分散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文字的感悟遭到削弱。而学生在单独进行文字阅读的过程,也同样存在跳读和漏字的现象,在阅读这些纯文字内容的过程中,还往往会因为自身身心发展所限,注意力无法做到长时间集中,最终失去阅读兴趣。
(二)非智力因素影响较为显著
存在于小学生阅读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其阅读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等诸多作用,同时对于整体的阅读效果也会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当前小学生文本阅读中出现的浮躁心理与其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未能产生密切的联系。之所以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浮躁心理,其原因主要包括了阅读动机过强、兴趣不持久以及阅读情感水平较低等。同时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碎片化的浅层阅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连续性以及阅读思维。此外,当代小学生对于漫画之类阅读营养较低的书籍过分热爱,反而对阅读营养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学等书籍阅读兴趣不高,通常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督促,方可勉强进行阅读。
(三)盲从、跟风阅读心理
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心理特点也会对其阅读心理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而出现了盲从跟风阅读的现象。比如有些学生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得知某一同学购买了某一本名师推荐书目,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落于人后,也立刻去购买然后强迫孩子进行阅读,反而忽视了孩子自身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和动力。这对于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以小学生的阅读心理作为基础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學生阅读认知的强化
教师想要有效地优化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强化对于阅读的认知,使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阅读观念。简而言之,就是要帮助学生重视阅读、深入阅读。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对于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深入阅读的榜样。除此之外,在阅读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二)学生科学阅读心理的强化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而良好的阅读心理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学生最终形成的良好阅读素养也会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或者记笔记的习惯,这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以及阅读视野的拓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
(三)学生阅读能动性的提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文本阅读的重要基础就是阅读兴趣的激发,同时这也是学生产生阅读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条件,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文章类型及内容做出全面的了解,并对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详细地记录和分类。随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图书进行阅读,并进一步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阅读兴趣出发,为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且具备良好精神内涵的书籍,真正将阅读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动性。除此之外,激发学生阅读能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重视文本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连接文本和作者的桥梁。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视野得到拓宽以及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过程作为一个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交流的过程,必然会涉及阅读心理的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心理中的情绪化阅读、非智力因素影响较为显著等诸多特征,从学生阅读能动性提升、阅读心理以及阅读认知的强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借助阅读心理优化小学阅读教学,以便为今后的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学生阅读心理与读者服务工作分析[J].汉字文化,2020(04):98-99.
[2]刘芳.青少年读者课外读物阅读心理倾向调查与研究[J].编辑学刊,2020(01):99-103.
[3]张文亮.数字阅读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2019,31(12):4.
[4]陈红.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150+163.
[5]袁聪维.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6]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