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委组织部
海城市坚决落实关于开展摸底排查和集中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实非公企业“两个覆盖”,推动党的组织覆盖率实现大幅提升,覆盖质量明显提高。
创新摸排方法,精准开展摸底排查。坚持将摸清底数作为推进覆盖的重要基础,积极采取“剥洋葱”工作方法,经过三轮比对核实,层层“剥离”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切实做到非公党建工作底数清、情况明。组织税务、人社等部门对照1.3万余家注册非公企业名册,根据企业用工、缴纳社保等情況剔除无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第一轮“剥离”,形成初步排查清单。结合“春风行动”三号工程,组织4658名企业信息员入企排查,“一企一表”了解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第二轮“剥离”。由乡镇、街道和开发园区等属地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实际用工情况进行排查核实,确定符合“三有”标准以及员工不足10人但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形成“全覆盖、无遗漏、零水分”的实名制台账。全市纳入台账管理的企业数由452家增加至796家,增幅达76.1%。
实行“四个一批”,着力扩大党员队伍。把减少无党员企业数量作为突破口,推行排查、发展、招录、下派“四个一批”办法,深挖“存量”、提高“增量”,为组建党组织创造必要条件。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督促113名“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非公企业。落实发展党员指标向非公企业倾斜政策,全年共新发展党员116名,占全市发展党员总数的17.2%。鼓励企业优先招录党员职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选派98名“种子党员”直接参与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企业“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市无党员非公企业数量已由391家降至118家。
拧紧责任螺丝,扎实推动应建尽建。将有党员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作为重点加强指导,实行挂图作战,实行跟踪销号管理,推动其建立党组织。坚持分类推进,对规模大、党员人数多的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由市委组织部直接推动组建;对园区内企业,由园区企业党委全面跟进组建;对其他企业,由镇、村两级党组织负责兜底组建。加强工作督导,成立2个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非公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坚决防止虚假组建,确保新建党组织材料齐备、程序规范、链条完整。2020年,全市共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46个,组织覆盖率由44.3%提高至81.2%,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组织覆盖率达100%。
强化三个支持,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基础保障,助推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加大经费支持,提前预拨2020年新建党组织启动经费13.32万元,全额返还非公企业党组织上缴的党费24.07万元,多渠道解决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问题。强化阵地支持,年内升级改造园区非公企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2个,将联系服务企业扩大至204家,推行“中心+企业支部”模式,定期组织联合支部、“小微”党支部组团上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供服务支持,依托鞍山“三个互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各级党组织现已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千个。
深化攻坚成果,着力提升覆盖质量。在努力“扩面”基础上,同步推动“提质”,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加强教育培训,2020年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344人、党建工作指导员109人。推动晋位升级,开展评星定级活动,推动9个“二星”党组织升级为“三星”党组织,改建设置不合理党组织3个,清理“空壳”党组织6个,转化升级软弱涣散党组织3个。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实施“百名书记驻百企、互动共进促发展”工程,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抓实高质量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实践活动,推动三星生态农业党委等4个典型走在前、作表率,引领带动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在海城发展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