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勤
【关键词】雕塑;触摸;表演模仿;塑造
雕塑欣赏教学在小学阶段作为单独研究,较为少见。然而,雕塑作为立体空间艺术,通过可触摸的形体、变幻的体积与光线,在视觉艺术及欣赏教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况且雕塑领域里有动人的瞬间、故事、人物,我们有理由让孩子们知道、并手眼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也不要在展现她们的时候与其他欣赏课一样,老师是主角,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的反映却很冷漠,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平台。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在教学的海洋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中得到解决,以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是这样思考的:
一、灵活选材 便于操作
我们的研究中,常选择以人物为主的作品,原因就在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人”的表情、动作、内心更容易体会。当然,类似于人物肖像这类无情节的作品为次选,像《加莱义民》、《最后都晚餐》这类的作品,故事情节突出,作品人物丰富,是我们的首选。
二、脱离技术介绍 回归物像观察
不少研究者认为雕塑这里有不少的专业内容,不好向学生展开说明。其实雕塑只是载体,她只是艺术家表达内心的语言之一。这就和一个讲话一样,只要学会听懂他们所说,就明白他们所想。我们的方法就是眼睛看,心里想。
罗丹艺术语言表现力非常强,几乎有一定美术素养的人,不需多加解说,就能收到强烈冲击。《加莱义民》中每一个人都静止的,、但确是灵动的。他们的眼睛、手势、体态,都有诉不尽的话语。与人交流要靠听,与作品交流就要看。
1.观察人物表情动作
人的内心是通过表情和动作的观察透露出来,活动中,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是不难从作品得出结论的。作品中心人物欧斯达治,他眼睛低视,身体微微向前倾,双手自然下垂,络腮胡子,表情不明显,但能看出并不快乐,还有哀伤,从他的年老的样子,像是资格较老的一个。菲埃纳斯双手摊开,眼看着身边的伙伴,想要诉说什么,分明就是年轻人面对困境,无耐地摊手、耸肩,还想着申诉,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感受更深,在介绍菲埃纳斯时,不少孩子都情不自禁的摊着手,耸了肩。作品与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2.观察衣着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人的衣着就是他的身份与职业的体现。在这一板块中孩子又从刚才的表情分析转向衣着判断上。从表面上看,这一行六人衣着邋遢、破烂。孩子们的结论是,他们是乞丐、捡破烂的。再引导他们观察到人物脖子上都套着绳索,有将其身份推断为囚犯。当把视线放到头部及脚上,老师强调只要不是穷人、不戴帽子和鞋子是很不礼貌的。他们就发现作品人物更像奴隶。
这一系列观察分析后,最后结论就是一群低贱的奴隶或囚犯。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思考判断,为作品深一层历史背景导出做好了准备。
三、把握线索 导入历史事件
之前不辞辛苦地对作品观察、分析,为的就是在此刻透露出历史真像。罗丹煞费苦心,运用肢体、表情表达出的语言下,是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里面有可耻的英军、勇敢的加莱义民、可怜的加莱市民。
我们可以归结为故事环节,传统手法老师讲、学生听。而今孩子们运用此前对人物一定的了解,多次打断老师的讲,积极判断出情节的发展,勇敢说出对人物及历史的看法,此时的老师就是凝听者,老师只需把时间等关键元素交割孩子们,他们就能源源不断地把整个事件呈现出来。
四、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情节、人物在孩子们心中形成后,如何把欣赏到的、感受的视觉美体现在创作中,是研究者终究要解决的专业问题,如果说欣赏是播种,理解就是发芽,创作就是开花结果。
新课标里指出传承的问题,我们的理解不仅是科学,尊重地复制作品的信息,更是借助大师的作品和经历,想我所想,创作属于自己经典。
在这一阶段,不管是泥塑、还是绘画,不管是大小孩还是小小孩,在创作时,无一更用心对作品的观察、模仿,进而用色彩、线条、花纹、彩泥定格在小小的画纸上、课桌上,纯纯的童心里。愤怒仍是愤怒,恐惧还是恐惧,只是多了几分可爱,童趣,多叫人喜爱呀!
五、学生成为主角 表演中体验内涵 综合表现 超越欣赏
如果说绘画是平面艺术、雕塑是空间艺术,那我们就要把二者结合,成为更有刚染力、更需要综合能力的流动的空间艺术。新课标给综合能力的培养下过定义,为形成创新精神提出过要求。而我们的研究是想突破“欣赏 评述”和“综合 探索、”学科渗透多重领域的结合。
1.结合写作 创作剧本
曾经在《最后的晚餐》我们就尝试过表演环节,孩子们的对表演的兴趣是远远超出叙述。但这次我们要超越,在表演前创作剧本。多一个写作练手的机会同时,接触到剧本写作的基本格式,还可以根据自己创作的剧本表演,不能不说是一石多鸟好法子。高年级尤其是协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就舞台展示了,他们有的讨论、有的激动、有的执笔,就像在商讨一件重要的事件,不容打搅。
2.准备、制作服装道具
文形成后表演欲望强的同学早就一旁跃跃欲试了,在这时,我们还要为表演做适当的准备——演员安排、服装设计,道具制作,他们找来了报纸,破布,用颜色给自己装扮。那个拿了权杖的是英王吧?脸上有红色,身上挂着旧布条的、脸上贴着制作纸条的多项年长的欧斯达治啊。
3.倾情演出
《加菜义民》经过学生自己这么一演,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进入作品角色的那种感觉使他们似乎悟出了作品的内涵。作品人物的表情、内心、动作,历史事件,还有很多的自创情节、人物、对白都涌现到了大家的视线里。此时,罗丹一旦感叹到21世纪的孩子们精彩的《加莱义民》全新演绎。语言以不足以描述了。
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观念,研究实践就让我们享受创作的快乐。我们的孩子不是木偶、不是镜子、照相机,机械地模仿、反射看到的。他們会在活动中成为主人,积极的思考、投入地创作出全新的经典。我们要做的是提供舞台,经典、和孩子共同感受,记录精彩时刻。在经典作品中找到灵感,找到与大师的共同语言,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再创造属于现代、属于自己心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