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峰 陈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塑形”与“铸魂”并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推动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有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又要有素质过硬、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储备。但是,受到不同农村地区现实发展条件的制约,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着党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优秀人才扎根难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呈现“空巢”状态。引才“归巢”、夯实队伍、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的表现
1.黨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一支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青年党员干部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闯敢干,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人才外流问题严重、老龄人口逐步增多,乡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农村党员队伍也出现“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外出青年党员和各类优秀人才缺乏有效的联络与管理,使得部分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人才的“乡土情感”较为薄弱、回乡发展意愿不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尚未形成完善的在村优秀人才和新型组织管理体系,不能及时、充分地将青年优秀人才纳入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这些都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难度大、对上级选派人才依赖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激发难。
2.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有待提升。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以多元化举措优化农村党组织队伍、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受到既有党员干部教育程度不高、年龄较大等问题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与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较为固化、思维观念转变迟缓,对于现代乡村发展理念认知不全面、理解不到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读不通、吃不透、落不实,不懂得如何争取和利用既有优势资源;三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农村发展的长远眼光和整体观念仍然不足,在带领农村地区开展工作过程中仍偏重于短期效益和物质利益;四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于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果欠佳。
3.党员管理教育存在困难。受部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文化水平和思维观念的限制,其对于新型党建资源和党员教育平台的重视程度与应用能力不足,导致许多优质新型党建资源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专业的党员教育和管理人才,部分岗位需要“一人多岗”或者由上级党组织工作人员兼任;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流动党员主体意识弱化。
4.制度建设缺乏有效创新。受党员干部素质、年龄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仍然存在功利化和形式化倾向,部分制度措施的制定与施行依然带有“痕迹化”色彩,实际效果有待提升;部分制度方案缺乏有效具体的配套办法,制定出台时的调门高,但是具体执行难度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制度上跟不上乡村发展步伐,无法有效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的影响
1.弱化党的领导力和群众向心力。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思维方式日趋多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发挥,来凝聚群众共识、整合群众诉求,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提升群众向心力。所以,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不能得到全面激发,势必会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落实,影响新时期群众路线扎实践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导力和组织力提升,继而弱化农村群众对于党的向心力。
2.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乡村布局分散、发展水平不一、文化思维差异较大,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只有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乡村振兴的关键,才能有效破解难题困境,浚通动力源泉。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一方面,要建立多源头的优秀人才“蓄水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上级党委要继续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任职工作,进一步做好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探索建立外聘相关社会优秀人才担任村支部工作“导师”机制;要结合各类青年人才的身心特点,通过多元化手段讲好党的政策、树好青年榜样,由上级组织部门或“第一书记”牵头组织开展在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年群体对党组织的自觉认可,激发青年群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内在自觉;全面加强对于返乡创业人员、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各类致富带头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关怀,并从中积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大在农村留守妇女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激发广大留守妇女加入党组织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
另一方面,要完善流动党员和外出优秀人才管理和联络机制。一是要建立动态化的在外流动党员跟踪管理办法。通过“一对一联系”“周期性汇报”“分队制度管理”等方式,利用好现代化党员网络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在外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生活近况,及时开展对在外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宣传,及时组织各类发展工作和党建活动,切实提升在外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二是要建立外出优秀人才沟通联络办法。成立专门的人才工作小组,与在外优秀青年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保持长效沟通联络,通过将相关优秀人才聘为“乡村振兴顾问”“乡村振兴观察员”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好相关优秀人才在自身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2.完善人才使用办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一是要持续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用和班子建设工作。要牢牢扭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用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通过专业人才选派、组织定向培养、上级干部兼职等多元化方式,精心选好“领头雁”、切实找好“带头羊”;在不断完善选派“第一书记”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同时,全面做好对“第一書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和考核工作;要善于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培养、考察、选用干部,将推动各类急需人才向农村基层集结与从农村一线培养乡村振兴优秀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将推动乡村振兴成效考核和干部日常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
二是要切实用好现有党员干部和各类在村优秀人才。一方面要做到对现有党员干部量才使用、充分信任,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通过党员干部“轮岗锻炼”“自主竞聘”等方法,赋予现有党员干部更大的才能施展空间,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实现村党支部和其他驻村企业、团体、社会组织的基层党支部间的人才资源整合,积极鼓励相关驻村企业、团体等的党组织负责人来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或者相关组织职务。逐步摆脱空间、行业等的限制,通过支部联建、以行政村或新型农村社区为中心实现党建整合等形式,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队伍建设以强带弱,减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空巢”问题带来的负面问题。
3.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创新力。一是要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有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将传统教育方法和新型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在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通过更加通俗化、人性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帮助相关党员干部掌握先进知识、树立先进理念;积极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赴先进单位和村居社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拓眼界,帮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学习中提水平。
二是要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创造力发挥提供坚实保障。要改变以往主观性较强的考核评价模式,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容错纠错机制,不能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用小脚走路”。要通过制度创新、舆论引导、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4.拓宽党建工作平台,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渗透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所有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党员干部尤其是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高效地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党群互动平台,强化公众监督,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现实情况,创新各类新型党建资源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党员、老干部等文化水平有限,对于许多新型党建平台的使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极易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通过年轻党员定向帮助、简化资源使用程序、运用本土化内容表达形式等方式,帮助其更加自觉、便利地参与到相关教育和学习中。
作者刘泽峰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编辑;陈彬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