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如同“碳达峰”“碳中和”颠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一样,广电也会因这一全球趋势而发生巨大变革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不仅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所体现,更在全国两会上被反复提及,在国际气候大会上被不断重申。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就是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乃至四十年里,我国都将处于碳减排的过程中。很多人尚未注意到这一领域,但股市已经先有反应了。碳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重要事项,就像垃圾分类一样,将深度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碳达峰”“碳中和”也会影响广电行业的发展。
很多人会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工业部门的事情,与广电行业无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不仅要工业部门努力,同时需要广电行业率先垂范,重点引领。
西方国家曾有过测算,一个人观看流媒体视频内容一小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70克,和驾驶燃油汽车行驶400米所产生碳排放量大致相等。美国知名流媒体运营商Netflix拥有2亿用户,这些用户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内容。这就意味着仅Netflix用户一年的碳排放量就达到了2482万吨。数据相当惊人。Netflix也已经制定了2022年年底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想想我国电视观众及流媒体用户的规模,我们就会意识到,广电也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承诺为世界气候做出贡献的时候,我们的广电机构显然需要正视“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及任务。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205太瓦小时 (太瓦相当于每小时消耗一万亿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百分之一。从模拟时代转入数字时代后,中国广电的运行方式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数据处理传输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广电在此方面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对于广电机构而言,“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从全球来看,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也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行业发展业态。在这一过程中,广电行业应该率先走向脱碳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大量电视台大楼,一些电视台大楼和广电功能应用并不匹配,智能性、融媒体适应性较差,电力消耗也相当巨大。还有电视台很喜欢购买超大型的转播车,哪怕这些车无法上牌照(运载能力大,尾气排放无法达标),也丝毫未能降低购买热情。显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这些都将成为不小的障碍。
如果广电机构能够正视这个全国性的工作目标,发展智慧广电、低碳广电,不仅能够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对于广电行业自身发展也有着诸多益处。广电工作,对灯光的需求巨大,一些演播室在使用过程中会让人感觉太热,这就是过度耗能。部分广电机构已经将光源转换成现在流行的冷光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广电机构还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使用灯光的问题,不是将天花板挂满灯才能更好地打光,如果能正确计算好灯光的全面需求,可以节约大量的灯具采购费及电费。
5G时代,广电数据使用量巨大,目前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冷却方案仅限于空调冷却,显然不够绿色节能。如果能利用水冷却方案,也将大幅减少碳排放。当然,这一方案可能需要电视台在建筑的物理架构上进行充分考量。
目前,公众低碳知识相对匮乏,国内低碳主题的电视栏目不多,且类型单一。作为宣传机构,广电需要制作更多低碳相关的节目内容,大力宣传“碳达峰”“碳中和”。除了宣传,广电行业更应该身体力行,率先提出自己的碳净零排放目标并努力实现。如同“碳达峰”“碳中和”颠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一样,广电也会因这一全球趋势而发生巨大变革,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真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