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纹枯病防治

2021-06-20 14:45鞠涛
新农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叶鞘菌核纹枯病

鞠涛

近年来我国水稻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矮稈密植品种水稻大面积推广,纹枯病等病害经常发生。病害发生时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会造成严重减产。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以菌丝体侵染水稻叶鞘的病害,属于土壤传播真菌性病害,与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并称为水稻三大病害。

1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途径次级侵染源

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通过越冬侵染在土壤中菌核,植株病残体和受侵染种子为初级侵染源,菌核萌发后产生的菌丝和孢子形成会继续侵染水稻叶鞘,条件适宜时在叶鞘表面产生菌丝。水稻纹枯病田间通过浮在水面上的浮动传播,最初水稻基部叶片会有圆形墨绿色斑点出现,呈现水滴状分布,逐渐扩散变大形成不同大小的椭圆形侵染带,随着病情推进,最终连结成带状圆形病斑。症状最早见于植株基部,偶尔也会感染水稻叶片和茎秆、稻穗。病害严重时持续破坏水稻茎部输导组织,病菌在侵染叶鞘后达到一定数量级后会继续上移,侵染上一叶位的叶鞘,严重时造成叶部和稻穗失水而死亡。而在抽穗后侵染会形成大量瘪谷和白穗进而严重影响产量。当外部温湿条件变得不适于生长时,立枯丝核菌会收缩形成菌核,此时菌核掉入土壤中或依附在植株残体中。一旦环境条件变得相对适宜后,菌核会再度以上述方式侵染宿主作物。

2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特点

2.1 病害程度与初始入侵菌量、田间温湿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首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上季菌核残留量有关,一般新稻区或移栽前彻底清理菌核的地块发病较轻,而菌核聚集的老稻区发病较重。

2.2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侵染

当夏季外界气温持续稳定在18~33℃、相对湿度66%~95%区间范围内都可发生,其中温度以23~30℃、相对湿度90%左右最为适宜,这个防范的关键期间,在田间管理上一定要注意防护。若前期阴雨天气,气温偏低,湿度大,则病情蔓延放缓。而后期雨水减少,天气干燥病情会得到抑制,当气温降低20℃以下时,田间发病延迟。

2.3 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粳稻抗病能力强于糯稻品种;高秆品种强于矮秆品种;晚熟品种强于早熟品种。除此之外,高密度种植,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灌溉深度过大,施肥过晚以及氮肥施用过量等等都会降低水稻生长期的抗病能力。

3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3.1 田间管理防治法

首先,生产上主要是以选育茎秆粗壮、叶窄而挺、叶片中蜡质细胞丰富的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采用机选、风选或者清水清洗除去掺杂或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其次,加强田间日产管理,播种前,将田间早期残留的病株残体及带病杂草彻底清除。灌水期初期,将水面上漂浮菌核打捞清理,以最大程度减少的初期病原菌侵染源。保持适当种植密度,使得植株充分通风透光,减少高温高湿情况发生。最后,适时适量施肥,尤其要施足量底肥,按照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硅肥需求量及时添加,以保持抗病性。

3.2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依然是水稻纹枯病最普遍有效的方法,主要措施是通过种子消毒和喷药保护两种方式。常用试剂有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三唑酮、百菌清等,其中井冈霉素最为广泛和持久。但病原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是农药试剂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大量施用单一药剂会使得病原菌抗药性增强,因此筛选与井冈霉素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药剂是最前沿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包括己唑醇、30%爱苗乳油(主要成分为苯醚甲环挫和丙环唑)等新型药剂均已投入使用。

3.3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特定微生物和抗生素组合起来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现已发现100余种细菌和真菌可用于纹枯病防治,有一些已经取得积极的防治效果和生态效益。新一代生物农药的普及运用将迅速化解抗性菌株带来的病害危机。开发新型复合药剂,并研发其适用剂型,对今后生产上防治纹枯病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叶鞘菌核纹枯病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凤栖梧·植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