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止血困难一例谈抗抑郁药物相互作用

2021-06-20 03:04:30闵涛许静翟金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神药物帕罗西华法林

闵涛,许静,翟金国*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急诊科,山东 济宁 27205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因“失眠、心烦、焦虑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情烦躁、焦虑,有时感到头晕、乏力,情绪不稳定,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病情时好时坏。近一周来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加重,饮食量下降,并伴有早醒,醒后难以入眠,每晚睡眠约2~4小时,紧张、焦虑,总是担心会发生各种不好的事情,比如担心儿子在外工作不顺利等,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有时头晕、心悸,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注意力下降,在儿子陪同下就诊。患者既往患有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10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片2.5 mg/d,平时未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既往无其他特殊疾病史。病前性格:内向。已离异,育有1子,无烟酒等特殊嗜好。家族史:阴性。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血生化、心电图正常,脑电图、胸部CT、颅脑CT均正常,查INR为2.5,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16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20分。精神检查:患者衣着整齐,貌龄相符,对检查、治疗配合,接触可,生活自理一般。意识清晰,无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障碍。注意力欠集中,情感显低落,焦虑明显,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未查及感知觉障碍及感知综合障碍。无明显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他病理性障碍,无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对自己的病态表现有部分认识,有治疗要求,自知力部分存在。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

治疗情况:入院后给予口服帕罗西汀片20 mg/d,2天后剂量增至40 mg/d,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经颅磁刺激及输液等治疗,华法林片2.5 mg/d继续服用。入院第5天,护士在给患者输液后发现针眼处出血不止,于是急查血常规、血小板正常,血生化正常,INR为5.71。经过仔细分析,考虑患者出血是由于帕罗西汀与华法林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体内华法林浓度升高所致,遂立即停用帕罗西汀,3天后出血倾向逐渐消失,复查INR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血生化均正常,并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

2 讨论与分析

帕罗西汀(paroxetine)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被广泛用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患者的治疗,多于肝脏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2D6代谢,生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同时帕罗西汀可重度抑制CYP3A4和CYP2D6,亦可轻度抑制CYP2C19和CYP1A2酶[1]。

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香豆素类抗凝剂,可拮抗维生素K,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常用于需要长期抗凝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术后等[2]。华法林是一种消旋混合物,由两种具有光学活性的同分异构体R型和S型等比例构成,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其中R-华法林主要由CYP3A4、CYP1A2和CYP2C19代谢,S-华法林主要由2C9代谢[3],也有研究发现CYP3A4 对R型和S型华法林都有代谢作用[4]。

本病例患者因患风湿性心脏病于10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之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片2.5 mg/d,虽然未定期监测INR值,但并未曾出现出血现象。入院后,在服用华法林片2.5 mg/d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20~40 mg/d,服用5天后出现出血现象,且查INR值升高,而停用帕罗西汀3天后,出血现象消失,INR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出血现象与联合使用帕罗西汀存在明确的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CYP3A4是华法林的主要代谢酶,而帕罗西汀是CYP3A4的抑制剂,抑制了其活性,导致华法林代谢减少,体内浓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强,从而使患者发生出血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是指某一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5]。DDI在临床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基础病多的老年人中,有些DDI并无临床意义,但是有些DDI 可能导致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6-7]。精神疾病多为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且联合用药情况十分常见,精神药物的DDI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常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8-9]。深入了解DDI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的合并用药,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DDI通常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相互作用和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相互作用[10]。药动学相互作用是由于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被其他药物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发生DDI,如影响组织或体液的pH、药物的吸附作用、影响胃肠及其粘膜的功能、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影响药物在组织的分布、对CYP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影响药物转运体、肾脏对药物的排泄等,其中对CYP酶和转运体的影响是产生DDI的主要原因[11]。药效学相互作用表现在药物对受体的影响而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摄取过程、抑制神经递质的灭活酶、拮抗神经递质受体等而发生。

抗抑郁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对CYP酶的影响,多数抗抑郁剂是CYP酶的抑制剂,尤其是SSRIs中的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对CYP酶抑制作用广泛,且程度强,酶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后,其底物的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就很有可能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DDI[12]。几种常用抗抑郁剂对CYP酶的抑制作用见表1[12-13]。

表1 常用抗抑郁剂对CYP的抑制作用

3 从本病例得到的启示

(1)精神药物之间、精神药物与其他科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频频发生,有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谨慎选择、合理联合使用精神药物,尽量避免DDI的发生;

(2)接诊病人需仔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指导临床药物选择和使用;

(3)为减少不必要的DDI,尽量选择单一用药;

(4)必须合并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与CYP酶的相互作用,分析用药风险,合理选择联合药物[14];

(5)部分SSRIs类抗抑郁剂是CYP酶的强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更需谨慎;

(6)老年人、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往往服用多种药物,在联合使用精神药物时要首先选择对CYP酶作用少、强度低的药物,减少发生DDI的风险,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DDI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做到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浓度监测[15]。

猜你喜欢
精神药物帕罗西华法林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06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中药治疗精神药物便秘副作用48例临床观察
精神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A case report of psychoactive drugs aggravating and alleviating Meige syndrome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电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观察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17
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成人抑郁症28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