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2021-06-20 23:27:02张可钟乐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通督缺血性针灸

张可 钟乐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极易对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造成严重障碍,我国每年约新增2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有40%患者为重度残疾,死亡率较高[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极易产生不良反应,而通过手术治疗机体损伤风险较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关键是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生成新生血管,缓解脑水肿。针灸通督方法利用了通督调神理论,选取不同穴位进行针灸,对提高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深入分析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优抚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把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灸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针灸通督治疗方法。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68~72岁,平均年龄(70.23±1.21)岁。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9~83岁,平均年龄(76.56±2.1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同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进入康复期。排除标准;神志混乱患者;脑出血性疾病患者;脑栓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分别为足三里、风池、曲池、三阴交,其配穴与针刺操作方法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针刺主穴有曲池、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百会为艾灸主穴、大椎为刺络主穴。操作如下,①艾灸:患者取舒适体位,将灸架放置于百会穴,点燃艾条并插入灸孔,火力以微烫为宜,30 min/次,1次/d。②刺络:患者取俯卧位,使用碘伏消毒椎穴,对大椎穴进行点刺3~4次,其深度以4 mm为宜,及时退针,在出血部位实施拔罐,同时控制出血量,5 min/次,隔日治疗1次。③针刺:患者取舒适体位,使用酒精消毒,选用0.30 mm×40.00 mm毫针。风池:使用平补平泻方法,施针于鼻尖,刺入深度为0.8~1.2寸;曲池:使用泻法直刺0.8~1.2寸;足三里:使用补法直刺1~2寸;三阴交:使用补法直刺1.0~1.5寸。各穴位30 min/次,行针2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进行评分,其评分共8条,每条0~6分,分数越高,表明缺损程度越严重[3]。②分析两组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分,主要包括进食、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床椅移动以及行走等共10条,每条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高[4]。③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判断标准: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90%为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45%~90%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4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DS、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D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NDS、B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NDS、B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N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BI=Barthel指数。

?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严重,同时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由临床跟踪研究发现,约有3/4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中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采取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临床表现为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是由劳倦内伤、正气亏虚以及饮食不节致使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故以气血不足、肝肾虚弱为本[6]。所以,治疗需以补肝益肾、活血化瘀为主。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可活血化瘀、补肝益肾,是治疗中风最为有效的疗法,同时根据临床应用进行了优化,临床效果显著。针刺督脉可直达病灶,实现脑部疾病的治疗,对百会、大椎等穴位进行针刺,具有疏通督脉经络之功效,升体内之阳气,能够对机体内外经络气血有效调节,同时可实现脏腑阴阳的平衡,使脏腑经络灌注增加,奏调任督,具有填精髓、补气血,开窍安神之功效[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BI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神经缺损,提高自理能力。推测此疗法通过针灸百会穴具有安神醒脑之功效,对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疗效显著;通过合谷穴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可主治头痛、口眼歪斜;大椎穴可起到益气壮阳之功效,对颈项强直、五老虚损等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曲池穴具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对治疗上肢麻木、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明显;足三里穴可通经活络、补中益气;三阴交穴能够调肝补肾、健脾益血[9-10]。可见对不同穴位进行针刺,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将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通督缺血性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