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杭州市全面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系统,完善“一整两通三同直达”中枢架构和数字驾驶舱功能。持续深化应用场景,防汛防台应急联动等12 个重点场景全面上线;“舒心就医”全市302 家医疗机构100%接入;“便捷泊车”接入130 万个停车泊位;“欢快旅游”覆盖酒店613 家;“畅快出行”梳理150 个拥堵路口。
2020年是杭州数字化转型的实战考验之年。一年来,杭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杭州,特别是在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时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城市大脑,战疫情、迎两考、探新路、善治理,建设起点之高、推进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为近年之最,充分展现全国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一)抓目标统筹。围绕“移动办事之城”和“移动办公之城”,统筹谋划《2020年杭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截至2020年12月底,浙里办用户1240 万,网上受理率84.05%,掌上执法率99.56%。
(二)抓任务统筹。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列为工作指南,围绕“国考”保二争一、“省考”进前三目标,分解“国考”50 项指标、“省考”41项指标。将省级59 项任务,细化明确为84 项年度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和指标对照表,形成以考核带动任务工作推进的格局。
(三)抓推进统筹。建立全市数转办专班队伍,内设综合协调组、考核督查组、专报宣传组三个工作小组,联合9 个牵头部门,90 个市级部门专班,15 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领导小组,召开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型工作推进会4 次,召开数转办联络员例会26 次,全年组织各类专题培训11 场,开展相关“三服务”工作30 余次。
(四)抓考核统筹。构建“周五前汇总、周一上午初核、下午例会、周二下发”的周通报机制。依托钉钉群做到每月三次周报、一次月报,层层压实责任,下发自查通报37 期。
(五)抓规划统筹。部署指导市级部门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区县(市)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13 个区县(市)、西湖西溪管委会、钱塘新区管委会实地调研,组织50 个市级单位、1 个事业单位、5 个央企、11 个国企座谈会,编制《杭州市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
(一)抓政务服务2.0 应用。抓试点、抓大厅、抓事项上线,4 个试点,16 个大厅,224 个办事窗口全面铺开,市本级上线事项1460 个,区、县(市)上线事项15370 个。
(二)抓“一件事”联办。编制《2020年杭州市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新增和迭代“一件事”清单》21 项,其中个人11 项,法人10 项。将282 项单独办事事项以“套餐”的形式合并为75 项“一件事”事项,在线提供4295 个“主题集成服务”、198 个特色服务、63 项场景服务。
(三)抓党群部门上线。推动党群部门网上服务“应上尽上”、事项“应进尽进”,政务服务网进驻党群及社团组织32 家,入驻单位累计83 个,较去年新增11 家。
(四)抓办事指南合格率。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准确度从人工抽查向程序工具抽查转变,全市累计检查事项33795 项,市本级办事指南准确度合格率提升至99.66%,15 个区县(市)办事指南准确度抽查合格率提升至98.93%。
(五)抓服务满意度。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全市办事大厅窗口缩减30%以上,同时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完善线下救济渠道,让市民有选择传统服务方式的权利。建立市、区、县(市)管委会、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的“亲清D 小二”服务机制,全市1770 余名“亲清D 小二”搭档智能客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在线导办、咨询受理等一对一服务,“7×24 小时”服务不间断,响应迅速、有问必答。
(六)抓办理成熟度。区域通办范围不断扩大,全市2135 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区域通办2019 项,占比94.57%。其中实现全国通办44 个,全省通办303 个,全市通办1672 个。
(七)抓“互联网+监管”。积极探索规范监管、协同监管模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互联网+监管”组织协调推进,抽调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建立联合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深化应用和国家“互联网+监管”试点等工作。全市开展执法检查368849 次,其中掌上执法367241 次,全市掌上执法率99.56%。
(八)抓“浙政钉”2.0 迁移。全市注册用户138751 名,激活率99.2%,发布微应用234 个。
(九)抓机关“内跑”联办。强化集约化平台建设,依托浙政钉建成市和区、县(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系统,争创“一窗办理、一键直达,自动核验、智能秒办,字段复用、数据默认,全域覆盖、数据共享”的杭州亮点。市和区、县(市)两级上线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事项5249 个,其中市本级共63 家单位、660 个事项,全年受理办事申请19.96 万件、办结19.03 万件,有效推动基层减负。
(十)抓办件归档。推动政务办件、共享出证与电子归档形成闭环,市、县两级62 个政务办事系统实现电子归档功能100%全覆盖,电子归档办件数达1371.6 万件,办件归档率100%,基本建立“随办随归”的工作机制。
(一)“两战赢”走深走实。数字赋能精准疫情防控,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和城市大脑警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判系统,助力精密智控。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核查107.5 万人。全国首创杭州健康码,技术迭代38 轮次,创新亮码通行、无感验码和健康服务三种“打开”方式,全市累计发码3287 万个,人工亮码和无感验码48.9 亿次。“一码就医”累计服务1736.36万人次;开发惠企政策、诉求直达、行政许可、互动交流和服务绩效五大功能模块,构建具有杭州特色、在线式、交互式的“亲清在线”关系,累计兑付76.3 亿元,服务26.9 万家企业,实现“惠企直达”;破解政策散、多头跑、材料繁难题,探索“一个都不少”“一天都不差”服务模式,兑付资金3.15 亿元、受益81.5 万余人,实现“民生直达”。
(二)多业务协同成果丰硕。全面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系统,完善“一整两通三同直达”中枢架构和数字驾驶舱功能。持续深化应用场景,防汛防台应急联动等12 个重点场景全面上线,易租房等10 个场景持续推进,30 秒入住等10 大重点攻坚成效明显。“舒心就医”上线“先看病后付费”场景,全市302 家医疗机构100%接入,累计服务人次6345 万,履约金额超过25.7 亿元。“便捷泊车”接入130 万个停车泊位,上线“先离场后付费”场景,累计服务人次2200 万。“欢快旅游”上线“30 秒入住”场景,覆盖酒店613 家,累计服务人次642 万,“20 秒入园”场景,覆盖景点(文化场馆)206家,累计服务人次1835 万。“畅快出行”梳理150 个拥堵路口,延误指数从2.23 下降至1.98,拥堵排名从2014年全国第2 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31 位。数据“三服务”基层,推动街区治理。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数据在线协同,完成市一、浙一、浙二、省儿保等16 家医院周边治理。数据“三服务”基层,推动商圈治理。湖滨、武林、东兴、龙湖天街,接入“先离场后付费”等多场景应用,叠加赋能,打造商圈治理示范案例。西湖区龙井村“解外围、通内路”,通过P+B 模式,以数字专线串联停车场、沿线景点,以公交站的准点解决路边拥堵、还景于民。火车东站枢纽停车治理,年底完成停车“去杆”任务,打造数字治理每一站。
图1 全国首创杭州健康码
(三)“基层治理四平台”业务协同。2020年“基层治理四平台”在实现33 套省级部门自建系统、6 套市级部门自建系统对接打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与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等9 套系统业务协同,协同数据157848 条。“掌上基层”APP 完成平安通、流管通、河长通“三通”融合功能。全市“基层治理四平台”共上报事件6501954 件,事件办结率99.68%,“掌上基层”事件上报率98%;省级部门系统联通度100%、多通融合度100%、网格巡查任务完成率100%、公众爆料转事件活跃度28%以上。
(四)公共信用应用范围扩大。推动“信用+家政服务” “信用+金融服务”“信用+园区”三大市县应用场景落地。汇聚了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累计近23 亿条,形成3342 万份自然人信用记录和214.6 万份法人信用记录。
(一)坚持应用导向,强化数据归集。高质量开展信息系统普查和数据目录编制工作,实现全市一套公共数据目录。完成58 个市级部门及15 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3096 套信息系统普查,编制数据目录11304 条,数据项167170 个。高质量推进数据归集,大数据中心累计汇聚1546.37 亿条数据。高质量建设“人口库”“法人库”“征信库”“电子证照库”“办事材料库”“地理信息库”“统一地址库”7 大基础库,“科技应用”“产业产能” “交通治理”“文旅文体”“农业农产”“民生直达”6 大专题库,有力支撑各场景落地应用。
图2 “亲清在线”平台
图3 “民生直达”平台
(二)坚持惠民导向,强化数据开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编制数据开放目录4171项,对外开放908 个,开放数据总量达8.57 亿条。开放平台上架数据应用增至138 个。
(三)坚持安全导向,强化数据管控。创新搭建全市一体的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实现31个市级部门15 区县(市)数据资产风险管理、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数据安全实时感知。在充分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54 个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实现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在确保个体数据和过程性数据不透出的前提下,实现结果性数据价值的转化和提炼。遵循“应开放尽开放”和“最小范围”的原则,公共数据按照分级分类标准主动开放、脱敏处理、授权使用,确保安全可控。
(四)坚持统筹导向,强化基础设施。统筹云、网、端、视、链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政府提供集约高效支撑。全市政务云接入各级各部门138 家、649 个业务信息系统;改造政务外网,市级政务外网累计接入345 家单位,完成58 个备网节点建设和政务外网IPv6改造对接;移动端方面,今年整合归并38 个APP、支付宝和微信端移动应用,建一撤一,将“杭州办事服务”APP 整合到“杭州城市大脑”APP,全市一个移动端;保障视联网远程会议,市本级当年新增视联网点位720 个(终端),累计接入1985 个(终端),当年保障省市县、部门条线等各类会议1826 次,有力保障疫情期间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印章,支撑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数字化。
图4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
图5 探索从“事”到“制”和“治”的转变
(一)提升组织引领力。优化组织架构,调整城市大脑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设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重组城市大脑运营公司。杭州市十二届九次市委全会发布《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决定》。
(二)提升制度规范谋划力。制订1 个立法、22 个标准、7 个规范。《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经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10月27日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22 个标准中,参与制订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应用接口、参考模型等7 个“国标”,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工作指南等6 个“省标”,政务数据管理和杭州健康码管理等8 个“杭标”。印发《杭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暂行)》等7 个工作规范。从“杭州之智”形成“杭州之制”,助力“杭州之治”。
(三)提升在线管理服务力。完善“数转工作督察考核系统”,支撑32 家牵头部门完成84 项工作任务在线填报,服务全市66 家配合部门(含区县市)共914 项子任务在线分解,实现每月动态填报汇总。
(四)提升信息化项目统筹力。完成电子政务和城市大脑两个专项资金统筹,历史性实现党政项目统一管理。完善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关于明确杭州市电子政务(城市大脑)项目统筹管理职责边界的14 条意见(试行)》,发布《杭州市“十四五”电子政务(城市大脑)项目申报指南》。优化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引入第三方预审,形成“三审三评” “四力合一”“五库联动”统筹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