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芸
横机操作
CNC数控机床
In echo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jadestone polishing skills have also evolved from manual operation to digital controlled lathe operation. The ancient jadestone polishing process has been improved in a more diversified manner rather than operation with a single emery wheel. The improvement of speed and accura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ools. The demand for lighter, faster and safer tools impels the design of jade carving tools to become more people-oriented. With the ever-increasing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jade carving technology is also challenged by tool revolution under the development tide of the times.
“石之美者为玉”。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加工琢磨美丽的石头。随着时代变迁,玉石琢磨技艺也随之发展,从人工操作到数控车床。古老的玉石琢磨工艺,从以单一的砣具转变得更为多样化,其中速度和精度的提升与工具变革息息相关,更轻、更快、更安全的工具需求,促使玉雕工具设计越来越趋向人性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渗透,玉雕也同样面临由时代发展所孕育的工具性变革考验。
关于远古玉雕工具文献记载并不多,制玉工艺最早脱胎于石器工艺,最基本的工艺是琢磨。《周礼大宰》记载玉雕工艺技法为:“八材,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说文》中:“琢,治玉也”。《尔雅·释器》:“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这里的“琢”字的本义即“雕刻加工玉石”。
砣具的诞生,为玉雕工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它从单一磨制工艺中脱颖而出。使用砣具,可将玉石分割或平整。“砣痕”就是在石料加工过程中,砣轮滚动碾磨的印痕。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展区陈列的玉石原料以及半成品为例,反映出当时古蜀国加工作坊中制玉技术已经拥有较高的水准。体量巨大的玉材,使用砣切和线切法切割,即合理经济的运用材料,也使加工成为可能。展示区边长近1米的四块墨色玉石料,从侧面可看到非常明显的巨大半弧形“砣痕”,轮线清晰可见。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形成了崇玉、尚玉的玉文化。良渚文化“琮王”的表面,雕刻了细如毫发,规范复杂的神人兽面纹,其琢磨、浮雕、微刻技法高超,制作精湛,即使在现代都很难复刻,堪称鬼斧神工。从工具角度来看,雕刻技法如此成熟,与当时发明专门的手工艺生产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人对玉石的喜爱从未间断,工匠们将工艺技法一代代传承至今,机制工艺在工业时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玉雕专业在技艺传承、创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担当起新工艺推广的责任。为了学生能够广泛接触不同的机器设备以及工具,拓宽技术思路,并与行业接轨,近年玉雕专业制作课程以传统手工雕刻教学为主,辅助数控机雕技能教学。
传统手工雕刻是玉雕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
“手工雕”经常被误读为“用手刻”,其实并非如此。由于材料的硬度高,玉雕所讲的“手工雕”,通常表示由人操作机器,用碾磨的方式,对玉料进行艺术加工的雕刻手法。在《天工开物·珠玉》中就详细记载了单人操作砣机解玉的图示:“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上海工艺美校的玉雕班教学中,当时磨制工具中铁砣和砂仍是分开的,需用“分砂”从水中分离不同粗细的金刚砂,磨玉时一手持玉,一手粘砂,混合滴下的水,三者结合才能进行研磨。
70年代末,电镀钻石粉工具的出现,将铁砣和金刚砂结合,自此,砣具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水凳”、“分砂”也已经消失,成为历史。
手工雕刻玉雕工具的工作原理,“脚蹬手磨”到“无极变速”从古至今本质上是相同的。
手工雕刻教学所用到的机器主要是横机、锣机、高速电子机、油切机、线切机、砂轮机。基本工具就是大大小小的砣轮,在行业内的俗称:扦砣、斩砣、冲砣、压砣、扎砣、掏砣、钩砣、杠棒、砂钻等。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琢玉工具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横机用到的扦砣主要用于分割玉料,斩砣能够更细致地斩出体块“斩砣出坯”。玉雕都是碾磨的方式造型,使用横机琢玉时手眼有一定距离,长期使用会自然形成一种经验或手感,在被遮挡或者水花四溅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切磨到位。高速电子机在精雕阶段(图10),优势更加明显:便捷稳定,转速快,使用起来轻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转换手柄的方向,视角几乎没有盲点,对于要求细致的部位,刻画眼、口、鼻等准确性更好。并且,电子机工具安装后不会产生“跳刀”的困扰。学生作品基本上以小件为主,电子机的使用比横机轻松,使用场合也相对简单,甚至可以在家里进行手工制作。同样的工具,用横机和电子机,工具和玉料之间的角度、关系、手法也有不同的地方。
《天工开物》 琢玉图
电子机操作
砂轮机(局部)
表1.教学中各类机器使用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熟练使用不同机器,还要指导学生根据创作需求、材料特性、个人习惯,各取所长,将新型工具与传统工艺结合在一起,不断改良。金刚砂砂轮机可以很好地做材料表皮研磨,切割除了可用油切机,线切机,也尝试用水刀切玉。机器的体量随着手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落幕,趋向小型化,体积更小、更高速、更精准。如果是手工爱好者,还可以选用多功能台磨机,只需占用很小的地方,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切割,套料,打破了空间和设备的限制。
尊重传统,但不墨守成规,这是对玉器传统工艺最好的致敬,也是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核心。
玉雕数控加工工艺的出现,带动玉雕教学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传统加工工艺时,还接触并掌握先进的工具设备和使用方式,可以拓展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新型加工法的学习和探索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不局限手工制作的单一加工方式,还能用新手段进行创新研发,有利开辟学生的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思路,为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初期的雕刻机主要是超声波雕刻和平面雕刻,在生产上应用很广,尤其是造型相对统一的传统题材,平面牌子类产品。其优势:省时省力,产量高,成本较低,差错率低。
平面雕刻机主要应用为玉牌雕刻。它的出现,对传统玉石加工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年代,仿古玉牌、子冈牌、斋戒牌、无事牌等,市场行情非常好。能做好牌子很考验师傅的技术,人物开脸、景致搭配、文字排列、剔地、线条要干净漂亮,流畅细腻。人工制作时的难点,在机械走刀中只要设定好参数,很轻易就能完成。
现在的玉雕机技术成熟,机雕雕刻立体件也可以完成得很好。玉雕教学中将这一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教学优势,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引进CNC精雕设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技术能手带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起来非常快,成果显著。学生从小接触电脑,软件学习天赋很高,配合已有的雕塑基础,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很快掌握设计和操作。在玉雕专业的毕业设计中,也鼓励学生用机雕技术表现新时代的概念玉佩。
手工雕刻和电脑机雕区别在于:一个是人脑发出指令,手和机器配合完成雕刻,一个是由计算机发出指令,刀具在材料上走刀完成雕刻。
手工雕刻刀法更丰富,灵活性更强。以扎砣为例,通过深扎,平走,推,拉等刀法,可以表现倒角,陡坡,或者富有弹性的线感。还可以处理内抠的倒角走线,通过借料、镂空手法使作品层次更丰富、视觉效果更饱满。对材料,手雕主张的因料设计,瑕疵绺裂都有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电脑机雕技术不断升级,精度越来越高。尽管达不到玉雕大师的水准,但也能够完成浮雕圆雕等工艺,高效和可复制性的优势明显。并且,从软件方面,造型设计打破了“减法”,可以在虚拟空间运用增材、减材、弯曲、细刻等多种手法。对于有雕塑基础的学生来说,就如同在用软件做雕塑,用压力杆虚拟雕刻。但是,当新技术迅速地介入玉雕教学,设计习惯改变,手工制作时间大大降低,要思考新的问题,“工匠精神”会否在这一代缺失?又如何精益求精?随着近三年的机雕课程教学,学生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发展方向:绘画和造型基础好,对软件的掌握也相对更快,适应期更短。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也会意识到,能够生动地表现神韵更需要提升的是艺术素养。新技术的教学一样可以推动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朱莲雯)运用机雕设计毕业作品 指导教师王彩芸
水刀
学生(李诗清)运用机雕+手雕结合 毕业作品 指导教师 王彩芸 鲁航江
软件绘图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展区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展区
琮王神人兽面纹
琢玉流程 南京博物院
玉雕金刚砂工具图
表2.手工雕和机雕工艺比较
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将传统手工雕刻技法与现代机雕进行有效结合,将自己的创意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
手工艺创作是需要技术和艺术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创作。对于新工艺,站在教学角度,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接触并了解,工具要为人所用。机雕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购买者的消费需求,手工雕刻,因料设计,俏色巧做,对作者审美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能够符合收藏爱好者的需求。不论是手工雕刻亦或是数控雕刻工具的不断更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艺术家能够无有约束的创作。工具革命的意义是基于人性,灵感和传统工作方式,又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艺术创作。工艺和工具的背后有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有深层的价值观和哲理性的思考。不论是机雕或是手雕,都需要有琢玉人对玉文化传承的情感和工匠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