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姝 罗革云
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多元化教学课程中,其中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表达能力的关键课程。此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与其自身更适配的工作岗位。而高校开设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把握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异。尤其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政策的引导下,市场内的竞争更是集中在对人才的竞争层面。因此,可认为高素质的学生是推动市场前进的关键动力,目前我国市场也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为其提供支撑。但综合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就业档案信息的调查,可发现当下大部分毕业生均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尽管存在少部分学生顺利就业,但就职的岗位也与其期望的就职岗位存在差异。同时,我国的创业指导教育工作与政府出台的创业支撑政策的实施已超过十年时间,但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理想。平均各个省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统计,截止目前不足5%,而全球大学生创新的成功率平均为25%,这一数据不仅代表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下文将针对大学生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在我国当下社会教改政策的指导下,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已逐步成型,并在各大高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校内创业氛围正逐步形成,不同学年的高校学生也对创业树立了自身的认知,尽管如此,但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仍相对较低,因此有关单位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现状开展了研究,总结市场调研成果如下。
在有关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院校内,教师或指导部门为学生营造的整体创业氛围相对较好,但由于校内创业教学存在资金链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导致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的创业指导工作中仍存在问题。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部分高校甚至已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了核心教学内容,并设置了配套的教育组织体系、建立了创业实践操作平台,但由于校内综合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针对创业实际操作方面,仍存在较模糊的认知[1]。包括对创业教育的实施仅停留在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讲座层面等[2]。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内就业创业理论指导教师的工作经验均为教师岗位工作经验,他们并未曾参与过社会创业行为,因此可认为他们缺少创业实践能力,也无法通过其自身行为影响学生对创业认知。
此外,尽管校内参与创业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多,但可在真正意义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学生人数仍相对较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高校仍将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置于学生如何择业方面,并且大部分学生参与就业创业指导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对应的学分,而并非自主具备创业意识。此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存在认知层面的误区,或教育过程中缺少针对性,无法满足更多受众群体的需求[3]。这些问题的提出无一不验证了我国高职院校在此方面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提高毕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构建理论体系前,应先明确体系的构建方向,并以支撑体系的关键要素作为导向,制定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框架[4]。在此过程中,综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对体系构建中相关理论指导要素进行提取(见表1)。
表1 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框架构成要素及要求
在上述表1中提出内容的支撑下,强化体系中与人本性相关教育指导内容。明确在实施就业创业教学过程中,高校面向指导对象为“学生”,而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基础性构成元素,具备社会群体的所有本质性特征[5]。因此,体系构建方向不仅应指向社会层面的职业性,也应指向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社交需求。在此种理念的影响下,理论指导体系的建设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即在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育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制定理论指导方向,使学生适应并快速融入社会职场氛围,以此实现学生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此外,关注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过程,并将其作为体系构建的“隐性方向”,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加良好地适应社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明确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构建方向的基础上,应综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现状,设计与之对应的构建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均是基于教学课程传递的,因此本章也提出以课程为教育载体的方式,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目标的规划。
表2 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构建目标及方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应用、职业道德素养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且提出的三个主导要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或主次之分,三者在体系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因此,基于上述提出的三个要素,对体系构建目标进行设计(见表2)。
在上述表2提出内容的基础上,高校应同步开发就业创业理论指导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性的规划(见表3)。
表3 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理论教育内容
在未来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要围绕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要将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欠缺,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在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融合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提倡无私奉献和责任感,将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理念中融入传统精神,并且依托传统工匠精神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大学生就业创业难度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在未来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需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向学生传递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能够正确看待当前就业情况,建立准确的未来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