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

2021-06-18 08:06
卷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高职生团体

刘 佳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1 引言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大学生休学、退学呈逐年上升趋势,自杀、凶杀等一系列反常或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调查证实: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30%左右,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10%,大学新生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林静,涂巍,2015)。

当前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主要还停留在照搬照抄国外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层面,较少从本土化视角去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层面,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实际教育中。我国团体辅导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而且团体辅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不同方面,主要有缓解抑郁、愤怒、生气情绪,加强适应能力,缓解社交焦虑,减低人际敏感等(李丽娜,孙洪霞,付英雪,郭永芳,李建明,2012)。有研究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结果提升了贫困生和研究生的自尊和幸福感,促进了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幸福感(何瑾,樊富珉,2010;黄文倩,张蓉,柳迎新,朱婉儿,2012;李丽娜,孙洪霞,付英雪,郭永芳,李建明,2012;杨云,陶嵘,2012)。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辅导,通过对高职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检验其促进高职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志愿招募的方式,在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选取二年级学生80名,并平衡性别和专业的比例。通过面谈筛除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不适合参加团体辅导者。将学生平均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人(男生16人,女生24人,平均年龄20.2岁)),对照组40人(男生12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20.1岁)。通过对这些学生开辅导说明会,在被试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辅导。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问卷是周嵚编制的《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智慧、美德、节制和卓越才能等4个维度,并在这4个维度上划分为23个因子。问卷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由“完全不像我”、“比较不像我”、“中等”、“比较像我”、“完全像我”五个选项构成,分别记1、2、3、4、5 分。正向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积极特质行为评定越高,负向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积极特质行为评定越低。

2.2.2 研究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实验组进行6次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进行测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验数据的分析,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检验。每周1次,共6周。每次辅导由相同的领导者主持,对照组不予处理。整个团体辅导过程中安排相对固定的活动程序,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也保持不变,但团体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鼓励团体成员主动参与、细心体验、大胆分享,成员之间相互支持,正向反馈,活动结束后作出书面总结。

2.2.3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以及团体辅导相关实践,结合高职生实际情况,本研究设计的团体辅导总方案涉及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等方面。详细的团体辅导方案见表1。

表1 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心理辅导方案具体内容和顺序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从数据上显示,可认为两组被试在辅导前具有同质性,如果两组被试在辅导后经统计分析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团体辅导引起的变化,而不是样本本身具有差异。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干预后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在对实验组学生的积极心理辅导结束后,采用周嵚编制的《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测量,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差异,以检验积极心理辅导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效果。

表3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的各项维度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可看出经过干预实验组学生在美德和节制上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智慧和卓越才能上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

3.3 实验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表4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在积极心理品质的4个维度上的分数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智慧和卓越才能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美德和节制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4 讨论

4.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有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对比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可以发现,经过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辅导,实验组被试的智慧、美德、节制和卓越才能这四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四个维度均有所提高,为了排除是年龄增长和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本研究又对比了接受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辅导的实验组和未接受心理辅导的对照组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得分,实验组被试在上述四项积极心理品质的的得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性。

4.2 高职生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模式的特点

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积极教育的先进思想,在已有的团体辅导课程基础上进行改编,设计了以培养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出发点、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符合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团体积极心理辅导课。

首先,和以往的心理辅导课不同,本研究并没有采用普通的授课模式,而是围绕具体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更生动的活动,这不但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程内容以更为深刻和生动的方式存在于学生的记忆里,更有利于学生将习得的行为方式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其次,本研究在调查了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对高职生来说相对薄弱但又是发展的关键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和以往只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辅导不同,本研究确定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通过前后测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证明了在实践中操作的有效性。

最后,和大学生相比,高职生有更深刻的挫败感,在心理辅导课上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从习得性无助的角度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也是更大的成功之父,知道自己“能做到”的自豪感能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陌生领域。所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各个步骤中不断体验到成功感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以此增加其自我效能感。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高职学生一直被消极情绪所笼罩,无法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和缺乏挑战未来的勇气,整天意志消沉,得过且过,最终以“碌碌无为”而告别自己的大学生活。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为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和挖掘他们的积极品质,通过辅导中不断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重新建立起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的,从而体验到自己的幸福,获得良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高职生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