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玉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地处宁南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一定难度,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近年来,官厅镇通过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三资”,有针对性地进行破局,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期笔者对官厅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何发展有了一些思考。
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官厅镇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发展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较差。有的村远离城镇,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资产资源价值低,经济效益转化成本较高。二是可供经营的资产资源较少。在“包产到户”的过程中,许多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等资产包产包干到组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机动地等资产资源有限。三是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低下。囿于村级组织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低、制度不健全等,导致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管理存在缺位的现象。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村级组织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未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或思想保守、存在畏难情绪,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二是探索创新不够。有的村级组织思想观念陈旧,创新能力不强,没有系统谋划和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三是产业比较单一。有的村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的村单纯依靠发展种养业,二、三产业一片空白,村集体经济很难做大做强。
一是收入渠道不宽。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收入和财政扶持资金的投资分红,独立生产经营、合作经营不多,二、三产业收入较少。二是收入总量不大。据初步统计,宁南山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比40%左右。三是抗风险能力不强。以种养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参保农业保险不多,投资新型经营主体的风险较大。
一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中央、自治区均出台了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实体、经营管理、建设用地等系列配套政策不健全,仍需积极探索完善。二是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部分村没有按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要求进行运作,运行机制不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引起集体资产流失。三是监管机构不完善。基层农经管理机构职能弱化,缺乏专业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导致村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
当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中有文化、有技术、懂经济、会管理的人员流失严重,村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带头人。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偏大,素质不高,基本只能应付村里的日常工作,满足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村干部对“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认识不够,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上心”。
对于具有产业资源的村集体来说,依托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是首选。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有的村集体结合本村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小微农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投资分红等方式经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按投资额分红提成,在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的同时,增加了一定的村集体收入。
有些村还保留有部分闲置资源,通过盘活这些闲置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些村开发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荒滩、荒地等资源或盘活利用闲置房屋、校舍等集体资产,建设小型农产品作坊、物流仓储服务等设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仓储租赁、秋杂粮种植等产业,通过自主经营或发包租赁等方式,获取了相当可观的集体经济收益。
对于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要收入的村来说,发展统一服务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选择。笔者了解到,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代耕代收、平价农资配送、销售等服务,通过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以有偿、保本微利的方式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有些村虽然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但也通过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购置房产店铺等获取经济收入。比如有的村通过异地置业方式,在城镇街道、人口集聚区或物流区购置商品房等经营性固定资产出租经营,或承包小区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食堂等服务场所经营权,为村集体带来一定创收。
“光伏扶贫”项目也成为一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选择。笔者了解到,有的村流转本区域集体土地,利用“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光伏发电电站,通过电能并网国家电网享受电价补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