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成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河池 530700)
2020 年5 月,我中心接到相关报告,称某中学在短时间内出现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的学生数量异常增多[1],3 天时间出现了近35 例。为了对此次疫情进行有效核实,明确病原,我中心于5 月25 日组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到该校实施实地调查。
我中心对都安县安阳镇东南城区,为寄宿制学校近3 天发生发热、腹泻、腹痛病例近35 例。该校位于都安县安阳镇东南城区,为寄宿制学校,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该校环境卫生一般,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均为钢筋混凝结构,通风良好;全校使用教室81 个,每个教室面积72 平方米;宿舍592 个,每个宿舍面积25 平方米,每个宿舍住8~10 人,均为上下铺式,均为一人一铺,通风情况一般,卫生尚好;全校高、初中学生共计5682人。其中高中52 个班学生3976 人,初中29 个班学生1706 人;男生2690 人,女生2992 人;内宿生5173 人,外宿生509 人;教职员工303 人(含聘用人员);有医务室1 个,有2 名校医;学校内设学生食堂1 座,“三防”设施均有,食堂职工36 人均有“两证”;学校有小卖部1 个,小卖部各相关证件齐全;学校用水由自治县自来水厂供应,学生日常饮用水由学校直饮机供应开水及小卖部提供瓶装矿泉水。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査方法,根据相关指南中对暴发疫情以及病例定义的制定内容,依照相关要求以及技术对全校师生开展主动病例搜索,对于搜索所得病例,制定统一的问卷内容有效落实个案调查,并对患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描述;调査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饮食情况、饮水情況、临床资料等,同时采集病例和可疑食物从业工作人员的肛拭子、食堂剩余食品、饮用水样本等,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
(1)疑似病例定义为:5 月22 日以来,发生在某学校;在24 小时内排便次数在3 次及以上,并且出现稀水样便状况,或者是在24 小时内呕吐次数在2 次及以上的人。
(2)临床诊断:在符合疑似病例描述内容的基础上,与实验室诊断相关内容具备流行病学关联的人。
(3)实验室确诊:在符合疑似病例定义或者是临床诊断描述的人群中,其相关标本的如若病毒检测呈阳性,或者是ELISA 检测呈阳性的人。
5 月22~25 日累计发病48 例,均为在校学生,教职工和学生家庭成员未发病。病例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中腹泻(70.83%)、发热(68.75%)、腹痛(52.08%)、呕吐(41.67%)、恶心(18.75%),见表1。
表1 某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临床特征(n,%)
(1)时间分布。出现此疫情病例的第一时间在5 月22 日,同时大部分病例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 月23 日,共发病40 人,占总发病数的83.33%,流行时间分布呈点暴露特点,根据诺如病毒的潜伏期为24~48 小时,可疑感染时间为5月21~22 日。
(2)空间分布。①班级分布:发病学生覆盖30 个班级,占全校班级的37.04%,每个班病例数在1~3 例之间,没有明显的班级聚集性。②宿舍分布:发病学生分布在32 间宿含,占学生宿含的5.4%,每个宿舍病例数在1~3 例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宿舍聚集性。③人群分布:48 名病例中,年龄12~19 岁;男生19 例,罹患率0.71%(19/2690);女生29 例,罹患率0.97%(29/2992);男女性别比为0.73 ∶1;教职工及厨工无病例报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 >0.05)。
(1)食品卫生:①饮食情况。该校有一个食堂,食堂有有效的餐饮许可证,从事厨房工作人员36名,均有有效的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近期内均无胃肠道不适症状。食品加工、售卖区域卫生状况尚可,全校学生食用同一食谱食物,每次供餐人数约5000 人。②学校代销店饮料、副食品供应情况。学校有小卖部1 个,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7 人,均有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主要饮料、副食品有:奶茶,豆浆、瓶装矿泉水、碳酸饮料、面包、辣条等。③可疑食物食用调查。为了对食品传播所具备的可能性进行明确,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对病例进行了对照研究,将实验室确诊的17例患者设立为病例组,将确诊病例所在班级中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21 人学生设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在可疑食物进食比例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奶茶和豆浆是可疑食物,见表2。
表2 可疑食物多因素分析结果(n,%)
(2)供水情况。学校生活饮用水为由县自来水厂直接供水,为管道自来水,未有蓄水池和二次供水情况;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饮用水均为直饮水,由学校直接饮用水机器供应到各教室。
5 月23~27 日,县疾控中心共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奶茶从业工作人员的粪便肛拭子、饮用水样本、食堂剩余食物等,并对所收集的38 份样本实施诺如病毒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17 份。均为病例便肛拭子,其余样本检测均无异常。
通过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诺如病毒是引发此次感染性疫情的病原[2]。实际调查以及检测中,在水样、食堂食物、从业工作人员中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未能确定确切传染原因,但通过现场调查和多因素分析,认为通过食物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可疑食品为奶茶、豆浆;接触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依据如下:①病例以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症,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轻;②病例大多数大便常规、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③病例具有学校聚集性,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在同一宿舍,没有出现二代病例,通过人传人传播的可能性不大;④对采集的部份病人肛拭子标本为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⑤48 例病例中,发病前两天内喝奶茶的有占70.59%,喝豆浆占52.94%;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的学生中,喝奶茶的比例占达90.00%,喝豆浆占100.00%;⑥排除食堂人员及食堂污染食物及饮用水传播,对食堂36 名从业人员询问近期身体健康状况,近期均无胃肠道症状。抽检4 份直饮水,未检出可疑病菌,该学校初中及高中部学生均食用食堂同一食谱制作的食物和饮用同一水源,但发病成散发趋,显然与食堂食物、水源分布不一致,因此食物、饮用水作为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很小[3]。
在接到相关报告后,我中心立即组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到该校实施现场调查。同时以疾病流行所具备的特征为依据,制定与落实相关防控对策:①隔离治疗病人,对发病学生立即带去正规医院做进一步诊治,视病情采取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期治疗,所有有症状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②加强疫情监测,督促学校密切注意疫情,加强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及晨午晚检工作,一旦发现新病例立即到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并及时报告[4-7];③注重对消毒工作的落实,应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各个公共场所实施消杀,最为重要的是对患者所接触的任何事物实施切实处理与消毒;④保证教室的良好通风,使教室内空气有效流通;⑤尽可能避免出现校园内的聚集性活动,以对疫情发展进行有效防控;⑥组织与落实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8-10];⑦对一定范围内的医疗单位实施主动搜索与检测,以对相关门诊出现的具备相关症状的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某中学周边学校实施明确的自主检测。通过对相关防控对策的落实,病例出现数量明显减少,直至不再出现新发病例。
诺如病毒具备较强的传染性,能够由许多途径进行传播,患者自身所出现的临床症状通常比较轻,但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十分容易出现集体性暴发的状况。所以在校园生活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对自身卫生工作的切实落实,加强对食品、饮用水等方面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并针对卫生健康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尽可能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