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塑中国》

2021-06-18 10:05
科学中国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样貌航天飞机钱学森

从19世纪末鸦片战争至今已经1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告诫记忆犹新。100多年来,中国发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此作为不挨打的警示。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既是战争动荡的年代,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样貌,也在融合着中国的智慧。

黄庆桥的《科技重塑中国》一书,从科学工程、科学评价和科学精英3个层面,剖析了当代中国“科技强国”之路所遭遇的战略决策与技术攻克等问题,以历史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不同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科技挑战,尤其是启发大众如何更公正地看待国内外现存的水平差距。

通常人们认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近百年来,中国亦步亦趋地追随着欧美主导的科技浪潮,丝毫不敢背离。但在中国动荡不断的历史进程中,部分科学事业频遭搁置,一些高精尖的技术领域又长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封锁。幸运的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今天的中国即便还无法跻身科技强国之林,却也毋庸置疑地占有着科技大国的一席之地。很多人认为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一些技术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是无法做到自主创新的。但回顾一下中国自身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些诘难其实有失偏颇。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开展的科学工程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实际国情做出的取舍,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现实环境决定了如今中国科技的基本样貌。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航天热潮中,关于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国内曾有过激烈的争执。当时的国际趋势是,航天飞机正逐渐取代宇宙飞船成为新的热点。钱学森等科学家看到了国内条件的局限性,认为应该暂缓研制航天飞机,因为航天飞机虽然先进,但因其制造难度大、研制成本高,并不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最终,在钱学森的建议下,中央采取了先从宇宙飞船起步的方案,现在看来,这在当时也是最贴近实情的决策。

到了21世纪,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高速铁路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这项成就与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考虑到国土面积之广、人口基数之大,发展长途陆路交通运输成为一项突出的社会需求,加之政府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和开发,中国从一开始采用技术引进和联合生产,到逐具规模地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在丰富的实践中一步步攻克各地段遇到的难题,最终可谓是“十年磨一剑”,顺利地完成了从模仿到超越的华丽转型。

《科技重塑中国》一书深入探讨了中国科技如何从追赶者,成为某些领域的领跑者,以及在更多领域成为领跑者。在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首先梳理了重大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成就,并进行多维度分析;然后,阐述科学评价体系在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将目光聚集于科技领军人物,如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等科学家,呈现了他们对中国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

《科技重塑中国》是一本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优秀科普读物。从该书中可以读懂中国科技何以迅速崛起,以及如何驱动中国发展,并深入理解科技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猜你喜欢
样貌航天飞机钱学森
好消息!第二所“钱学森书屋”建成啦
钱学森之答
40岁后的样貌靠自己
学天鹅的鸭
时髦美术馆
超萌宇航员航天飞机包
美贱卖 退役航天飞机
卫星
指间流转小游戏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