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纯手工窗花剪纸又叫作传统“锸颗子”剪纸,其艺术性体现为水波纹、尖玉麥子、盘长、圆梅花、宝塔耸立、大香瓣瓣、筛子底等丰富多彩的图案剪纸。“锸颗子”是一种通过折叠、掏刓等手法产生的一种网状纹样抽象剪法。
关键词:“锸颗子” 价值 传承 保护
剪纸“锸颗子”艺术作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后,在现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大放异彩,不断被人们用于各种风俗活动。“锸颗子”艺术源于生活,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它曾被尘封多年,而未引起剪纸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中央美院教授乔晓光一行来定西,见到“锸颗子”不禁眼前一亮,并当场收笔者所剪作品数幅。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引起同行及学界重视。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剪纸“锸颗子”就是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一辈接一辈地传承至今。
剪纸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国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各种民俗活动和现代设计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其蕴涵的艺术魅力更对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浓烈的地域风情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得到许多人的青睐。本文就以传统剪纸艺术为切入点,阐明剪纸的艺术性及“锸颗子”技法的传承保护,从而推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剪纸。
“锸”原指用铁锹挖地,一锹挨一锹为“锸”,在剪纸中其意为用剪刀一剪挨一剪,剪出的“颗粒”,实的叫“颗颗”,空的叫“眼眼”。“锸颗子”是一种网状纹样抽象剪纸,形式像马赛克图案,但细密通透、变化多样,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这种技法构图费心、做工精细、耗时较多,往往能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从业人稀、几近失传,同时,这种类似纺织的特殊剪法,在其他类型的窗花剪纸中还比较鲜见。
一、传统“锸颗子”剪纸大致分为五个步骤:选纸、裁纸、固定、开剪、分纸
1.根据传统窗花作品创作的需要,选用一张大小合适的纸,一般选用纸质较硬且柔的油光纸或普通大红纸,宣纸因过柔难以折叠而不能入选。
2.将纸按照窗格大小要求裁纸,剪够粘贴边缘,将图案置于对称中间状。
3.将纸固定,用宣纸等柔韧难断的纸拧成纸绳,再把纸两次对折,对折后再对折,在其上不影响做工的边缘地带打三个孔,一般呈鼎足形,穿纸绳而固定,其目的在于防止纸错位走样,造成剪出的作品凌乱且图案不对称。
4.开剪,将纸对折,先从中间逐行折叠开剪,边折边剪,一行一行推进,每折行距一定要窄,要不然视图案无法生成,要均匀,剪一行最少需要眼眼和颗颗18到20个。一张20cm×20cm正方形大的作品需要剪30行或40行才能完成一片成品,一片作品大概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这一步是该艺术之精华,也是其重点和难点。
5.将所剪作品全部展开,一幅漂亮的图案便呈现于眼前。
二、传统“锸颗子”剪法大致分为四种:眼眼、颗颗或毛毛的剪法,宝塔的一种剪法,玉麦子的一种剪法,以及玉麦套字的一种剪法
1.眼眼、颗颗或毛毛的剪法
眼眼:纸对折,从纸中间开始,一行一行剪,是六边形,像足球网形状,需剪两剪即成。
颗颗:纸对折,从纸中间开始,一行一行剪,剪四剪即成(如图2)。
毛毛:纸对折:一行一行剪,剪六剪即成(如图3)。
2.宝塔剪法:纸对折,从纸中间开始,一行一行剪,需要六剪,共剪五个宝塔,然后再剪五个毛毛空格,一行一行剪即成(如图4)。
3.玉麦子剪法:纸对折,从纸中间开始,一行一行剪,七剪即成(如图5)。
4.玉麦套字:同样纸对折,从纸中间开始剪,这个需要先剪一个玉麦然后在剪玉麦字才能完成,一行一行剪,二十二剪即成(如图6)。
在未有玻璃窗之前,家家住户都是土房窗户结构一般都有两层,里面为实木镶板窗扇,可关闭,外面则是方格窗子,俗称窗亮子。
每逢佳节,辞旧迎新,为祈福纳祥,家家都要贴窗花,有九眼、二十五眼、四十九眼窗子,这种习俗从远古传来,“锸颗子”图案大多按先辈熏好的样子逐行构图,什么位置该用何种剪法,依次进行,并逐行推进,展开便形成各种图案。而要创作一幅新的式样,就得大致定结构,再画图案,打好草稿,搬到正规纸上,便会生成各种图案。“锸颗子”图案大多数都是贴近生活的纹样,花样不断翻新,于是“锸颗子”便应运而生。
笔者擅长剪9眼和25眼“锸颗子”窗花,这项独特的剪纸技法在继承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及出新,为了使这项古老的剪纸技法不失传,进行带徒授艺。
这四种剪法构图费心、做工精细、耗时较长,“锸颗子”图案大多按先辈熏好的样子,逐行开剪。目前“锸颗子”生成的图案大致有30多种,例如:全堂富贵、宝塔耸立、梅花、喜字、水波荡漾、大香瓣瓣、筛子底、莜麦花开、柔肠盘结等漂亮图案。
锸颗纹样质朴、贴近生活。“锸颗子”剪纸一片成品需要两天左右时间,一套9眼“锸颗子”菱形棋盘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25眼“锸颗子”棋盘窗花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目前这是独一无二的技艺。
三、“锸颗子”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它首先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也表现了面对艰苦岁月的淡然、乐观、豁达和坚毅态度,以及勤勉、自信、有恒、细心、严谨、心灵手巧等优良品质。因而剪纸背后总是站立着一个灵秀而内涵丰富的人物,正是这样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又引领着社会的时尚和进步。“锸颗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和对各类艺术的创作都具有触类旁通的启迪作用,为某些工艺品的生产奠定了艺术基础。“锸颗子”剪纸在传统窗花、灯饰中有广泛应用,在布饰、瓷器等中亦有仿用。
四、“锸颗子”的传承保护刻不容缓
目前,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凤毛麟角,故承继者寥寥无几,且多为一些中老年妇女,全凭口传心授。另外,由于“锸颗子”难学且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愿意从事此道者寥寥无几,对这项艺术抢救、挖掘、保护、传承迫在眉睫。笔者盼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掌握剪纸瑰宝“锸颗子”,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相关部门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出台有利于其存活的保障激励机制,要让“锸颗子”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要为其在各类艺术活动中搭建平台,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应用形式中生息繁衍,发扬光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剪纸中“锸颗子”剪法是所有剪纸里面最难、最细、最慢的一种剪法,它是剪纸里极具装饰特性的一种类型,既要对物象的特性胸有成竹,又要使线条连接流畅自然,因此,很难做到惟妙惟肖地再现对象,只能采取抽象、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去表现对象,以其意象性、花纹的装饰图案,去营造整体的环境艺术氛围,以其廉价、简捷的制作工艺和实用、美观的视知觉效果,彰显着装饰艺术的精华。
(作者简介:魏涌红,女,大专,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责任编辑 高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