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宣州区稻飞虱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

2021-06-17 01:58邓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宣州区稻飞虱防治技术

邓斌

摘 要:该文阐述了宣州区2020年稻飞虱发生情况,从迁入虫源地、抗性水平、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了2020年稻飞虱在宣州区偏重以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情况;防治技术;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87-03

宣州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1年2熟,属稻飞虱迁移的南北过渡带。9月份以前,稻飞虱由南向北迁落入宣州区,9月至10月中下旬,由于气温降低,稻飞虱由北向南回迁,随着降雨下沉气流,落入宣州区。为害宣州区水稻的飞虱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其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对水稻的直接危害最大,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后期(9—10月份),对水稻生产为害主要是褐飞虱,通过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使水稻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中等发生年份,水稻减产10%~20%,重发年份易造成水稻“冒穿”和“倒伏”,损失在50%~80%,甚至绝收。2020年宣州区稻飞虱在水稻上的发生是自2007年以来近13年最重的一年。本文介绍了2020年宣州区稻飞虱发生情况及其抗药性,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1 发生情况

1.1 稻飞虱灯下诱虫早,诱虫多,峰次多,峰日虫量高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下初见期均早。由表1可知,2020年灯下白背飞虱6月6日初见,比2019年早24d,比2018年早20d,比2017年早4d,是近7年来最早的1年;褐飞虱灯下6月15日初见,比2019年早25d,比2018年早28d,比2017年早7d,比2016年遲4d,是近6年来最早的1年。

灯下诱虫多,褐飞虱所占比例高,诱虫高峰日多,峰日虫量高。2020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灯下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累计8718头,是2019年的14.4倍,是近3年均值的12倍,是201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全年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370头,是2019年的21倍,是近3年均值的3.2倍;2020年全年灯下累计诱褐飞虱8348头,占全年灯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累计诱虫的95.76%,是2019年的14.2倍,是近3年均值的13.7倍,是2010年以来最多的1年(具体见图1)。四(2)代[1](6月21日至7月20日)稻飞虱灯下出现了3次诱虫峰,峰日分别为6月27日、7月5日和7月18日,对应的虫量分别为27头、52头和17头;五(3)代[1](7月21日至8月20日)稻飞虱灯下诱虫出现了3次较明显的诱虫峰,峰日分别为7月27日、8月1日和8月17日,峰日对应的虫量分别为41头、140头和42头;六(4)代[1](8月21日至9月20日)灯下出现了6次峰,峰日分别为8月24日、8月27日、8月31日、9月4日、9月8日和9月14日,对应的虫量分别为304头、312头、296头、1072头、1032头和450头,是2020年为害宣州区水稻的主害代;七(5)代[1](9月21日至10月20日)灯下出现了2次诱虫峰,峰日分别为9月22日和9月26日,对应虫量分别为94头、42头。

1.2 前期田间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后期田间虫口密度高,达标防治田块所占比例多 7月7—9日调查单季中稻田,四(2)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平均为302.9头/100丛,比2019年同期少12.16%,比近3年同期均值多7.83%,达标防治田块仅占调查田块的4.17%;8月17日调查单季晚稻田,五(3)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平均为152.7头/100丛,比2019年同期多83.25%,比近3年同期均值多1.4%,达标防治田块在调查中未发现。9月21日调查单季晚稻田,六(4)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平均为2109.4头/100丛,是2019年同期的27.2倍,是近3年同期均值的11.3倍;褐飞虱短翅型成虫田间虫量平均为13.2头/100丛,稻飞虱种群将大量繁殖[2],单季晚稻田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的37.5%;9月21日调查双季晚稻田,六(4)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平均为2218.75头/100丛,是2019年同期的48.2倍,是近3年同期均值的12.1倍;褐飞虱短翅型成虫田间虫量平均为6.3头/100丛,已存在偏重以上发生的风险,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41.7%;9月27日调查双季晚稻田,七(5)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平均为1897.2头/100丛,是2010年以来最多的1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田间虫量平均为8.3头/100丛,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的33.3%。具体见表2和表3。

1.3 田间稻飞虱卵量逐代增加 7月7日剥查中稻田,四(2)代稻飞虱的卵量平均为375粒/100丛,2019年同期未发现,比近3年同期均值少19.5%;8月17日剥查单季稻田,五(3)代稻飞虱的卵量平均为1180粒/100丛,比2019年同期多12.38%,是近3年同期均值3.2倍;8月31日剥查,六(4)代稻飞虱的卵量平均为4803.8粒/100丛,是2010年以来最多的1年(见图2)。

2 重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南方稻飞虱虫源基数高,迁入宣州区的虫量多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报道,2020稻飞虱从3月上旬开始陆续迁入我国南方稻区,3月下旬出现了小迁入峰,峰日虫量是2019年和常年同期的1.7倍、3.2倍,4月下旬以来,华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同期突增峰,峰期虫量高于近年同期,田间虫量一般在100~700头/100丛,高的达1000~2000头/100丛,为宣州区稻飞虱偏重发生程度提供了迁入虫源基数。

2.2 稻飞虱的抗药性上升 田间调查询问,稻田在持续使用第2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噻虫嗪和吡啶类杀虫剂吡蚜酮及呋虫胺,部分田间虫量已达3000头/100丛以上,有的甚至出现了“冒穿”和倒伏现象。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农业科研与教学系统的有关专家,对稻飞虱抗药性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褐飞虱对噻虫嗪、吡蚜酮及呋虫胺产生了中等至高水平抗性[3]。

2.3 超低药液量的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无人机飞防已进入了农业病虫防治领域,大大提高了病虫防治的效率,但有的飞防作业机手一味地追求防治效率,作业药液量仅为12~15kg/hm2,药液很难到达基部,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

2.4 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的发生 2020年,宣州区6月20日至7月31日累计降雨27d,雨日天数多,气温较常年偏低,形成了盛夏不热的天气;8月份高温少雨,仅有2d降雨,气温高,空气湿度低,形成晚秋不凉天气,有利于稻飞虱的生长繁殖,为稻飞虱在宣州区偏重以上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

3 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在有条件的乡镇,每2h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或吸虫灯,利用稻飞虱的趋光性进行诱集稻飞虱成虫,减少稻飞虱成虫的落田量及产卵量。

3.2 农业防治 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环境条件,在水稻栽培上要合理布局,实行连片种植,防止稻飞虱来回迁移,辗转为害。科学管理肥水,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稻贪青徒长。

3.3 生物防治 改进施药方法,减少施药次数,使用药液量要合理,禁止使用对天敌伤害较大的菊酯类农药,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田间可适当增加些枯草,助迁蜘蛛等措施,对稻飞虱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3.4 化学防治 一是实现达标防治,水稻分蘖期虫量达1000头/100丛以上,孕穗期和抽穗期虫量达1500头/100丛以上,齐穗期以后成若虫虫量达2000头/100丛以上。二是藥剂选择上,每次防治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的药剂,如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3]。三是田间水层管理,防治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的浅水层,并保持5d。四是不同施药器械药液量,机动喷雾器用药液量不少于450kg/hm2,手动喷雾器用药液量不少于750kg/hm2,植保无人机用药液量不少于22.5kg/hm2。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0-137.

[2]丁锦华,苏建亚.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3-169.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3):64-6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宣州区稻飞虱防治技术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